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编者按】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主办的国博讲堂 , 为了推动公众考古 , 推出“考古学人”系列讲座 , 邀请考古学家分享自己的考古经历 , 分享考古成果 , 普及考古知识 。 本文为该系列讲座的第五篇 ,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孔祥星在9月11日国博讲堂的讲座整理而成 。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

讲座现场 霍宏伟拍摄

我来国博做讲座感到非常荣幸 , 因为我在这个地方工作了35年 , 其中两次担任副馆长 。 原来我是研究吐鲁番文书 , 后来研究铜镜 。 今天我主要是向大家介绍一下 , 我国汉代铜镜的相关内容 。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

孔祥星先生 霍宏伟拍摄

铜镜在古代的功用

先介绍一下我们在辽金墓葬、明代墓葬中发现的有关铜镜的情况:我们通过考古 , 发现辽代墓葬的墓门上通常会挂一枚铜镜 。 也就是在从墓道进墓门的地方 , 挂上铜镜 。 在墓室中 , 古人也会在棺材的上方挂一枚铜镜 , 也有的是在棺材的四壁上挂铜镜 。 为什么说这类铜镜是挂上去的?因为我们发现铜镜是用铁钉子穿进去以后镶到墓门上或者墓室上的 , 铜镜钮孔中有残断铁钉 , 只不过时间长了铁钉锈蚀之后它掉下来了 。 在明代墓葬中 , 我们也发现 , 明朝人在棺材内放上一枚铜镜 , 有的是在内棺前后帮上部也放上一枚铜镜 。

大家都知道“照妖镜”的说法 。 古人把铜镜放进去有两个作用 , 放到墓道挂在墓门上就是辟邪 , 目的是不让妖魔鬼怪进到墓室里来 。 放在墓室里则是“破暗取明”之意 , 就是破除黑暗来获取光明 。 从这些墓葬来观察 , 铜镜在古代是辟邪的东西 , 所以当时盗墓的人 , 是不会主动拿走它的 。 当然 , 现在的盗墓贼在违法犯罪时是不可能放过这类东西的 , 2011年某拍卖会上一枚铜镜咨询价竟定到6000万元的高价 。

日本有学者曾经说过 , 一旦进入铜镜的世界 , 就会发现出人意料的事情 。 我今天就请大家跟着我走进中国古代铜镜的世界 , 我今天主要讲的是丰满奇异的汉代铜镜 。

为什么称之为“青铜镜”?我们对青铜广义的定义是泛称所有以铜为主的合金 , 现代金属材料叫锡青铜、铅青铜、铝青铜 。 狭义的就是铜锡合金 , 青铜中再加入铅就称铅青铜 , 红铜就是纯铜 。

目前中国最早的铜镜是距今4000年 。 这枚铜镜发现于青海贵南齐家文化墓葬中(图1) , 齐家文化相当于夏代范围 , 距今大约4000年 。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

图1 青海贵南齐家文化墓葬出土的七角星纹镜

而西方的铜镜比中国还要早 , 最早的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年 。 这是埃及第十一王朝卡薇特皇后石棺上雕刻的梳妆图 。 这枚铜镜是圆形 , 有一个柄(图2) 。 而中国的铜镜是圆形 , 背面有一个钮 , 钮孔上面可以穿丝带 。 通过目前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图3) , 我们可以看到 , 中国镜子是圆形的 , 背面有一个钮 , 可以把它系在镜台杆上 。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

图2 开罗博物馆藏埃及卡薇特皇后石棺雕刻梳妆图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

图3 《女史箴图》中展现的铜镜

中国古代铜镜是日常生活用品 , 用于照面饰容、正人衣冠 。 前几天 , 我在西安看了唐贞顺皇后敬陵石椁 , 注意到石椁线刻画中的古代铜镜(图4) 。 贞顺皇后是唐玄宗时候的皇后 。 看到这些拿着铜镜的女性 , 由此也可以认定 , 铜镜的功能之一是照人衣冠 。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

图4 唐贞顺皇后敬陵石椁中的侍女手持铜镜

除此之外 , 镜子还用于墓葬的随葬 。 后来有了铜镜文化的衍生内容 , 镜子就成了驱邪照妖的法宝 。 日本天皇传位有三件神器:勾玉、八尺镜和草薙剑 。 他们把铜镜当作一种神圣的器物、权力的象征 。

镜子在古代还能表达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 比如古代衙门往往会挂一块牌匾“明镜高悬” , 象征着公正 。 镜子还有一个内涵 , 那就是象征爱情圆满 , 这就是著名的典故——“破镜重圆” 。

“破镜重圆”习俗与典故的差异

那么 , “破镜重圆”这种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我们在洛阳烧沟汉墓和辉县路固汉墓中都发现随葬残铜镜现象 , 发现了半边的变形四叶纹镜(图5)和博局镜 。 在洛阳烧沟汉墓38号墓“同穴异室墓”中 , 这座墓有三口棺材 , 其中A室和B室的棺材里各有铜镜的一半 , 正好符合“破镜重圆”的历史含义 。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

图5 汉代墓葬中出土的四叶纹镜半边

我们认为“破镜重圆”的这个习俗 , 在汉代已经出现了 。 而且不止汉代 , 在安徽怀宁两座相距3米的唐墓中 , 各随葬有半面铜镜 , 合起来实为一面直径22.5厘米的铜镜 。 江西星子县宋墓两棺中各随葬半面铜镜 , 合起来为一面毬路纹镜 。 根据该墓墓志记载 , 丈夫比妻子晚去世9年 , 应是丈夫死后与妻子合葬的 。 当时考古报告发的照片是一面镜子 , 镜子已经粘合得很好了 , 我再一看文字说明 , 原来是丈夫的墓和妻子的墓 , 有了墓志更清楚了 , 确实是按照“丈夫埋一半 , 妻子埋一半”的埋镜习俗进行的 。

值得注意的是 , 历史上的“破镜重圆”典故 , 出现的时间要比我们的考古发现的年代晚一些 。 其故事的主人公 , 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 她的丈夫是太子舍人徐德言 。 隋朝统一天下的时候 , 隋军打到了现在的南京 , 乐昌公主跟他的丈夫徐德言说 , 隋朝军队打进来以后 , 我们两个人肯定要分离 。 所以咱们现在就把一面镜子分成两半 。 公主跟徐德言说 , 明年正月的时候 , 我要派一个仆人把半面镜子拿出来去隋朝首都大兴城的西市 , 你到时候也拿你的半面镜子到那里去 。 陈朝被隋朝灭亡以后 , 乐昌公主被越国公杨素掳去了 。 徐德言如约到了大兴城 , 把他的镜子跟公主的仆人拿过来的镜子一对 , 写下了一首诗:“镜与人俱去 , 镜归人未归 。 无复嫦娥影 , 空留明月辉 。 ”仆人把这首诗带给乐昌公主看 , 公主就哭了 。 杨素问她为什么哭?乐昌公主就把这件事说了 。 杨素于是把徐德言招进宫来 , 让乐昌公主跟他一起走 。 在告别宴会上 , 乐昌公主写了一首诗:“今日何迁次 , 新官对旧官 。 笑啼俱不敢 , 方验作人难 。 ”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破镜重圆的典故 。

丰富多彩的汉代铜镜

目前通常把中国铜镜的发展史分为六个时期 。 早期的出现时期是齐家文化、商、西周铜镜;发展流行时期是春秋战国铜镜;繁荣鼎盛时期是两汉铜镜;南北差异时期是三国魏晋南北朝铜镜;高度发展时期是隋唐铜镜;日趋衰落时期是五代明清铜镜 。 其中 , 春秋战国、两汉和隋唐是铜镜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

当我们拿到一面铜镜时 , 我们怎么认识它?

我们首先要关注镜子的镜形 , 镜钮 , 钮外面是钮座 。 钮座外面是钮区 , 镜背纹饰的分区如内区、外区 。 有铭文的叫铭文带 。 有乳钉的叫乳钉 , 最后是镜缘 , 等等 。

我们研究铜镜 , 主要是研究什么呢?

首先要看它的纹饰 , 纹饰是显示不同历史时期铜镜特点最重要的标志 。 中国古代铜镜的基本纹饰有几何纹饰、灵异怪物、禽兽花鸟、人物故事、宗教题材等 。

其次是铭文 。 不同时代的铜镜 , 特点鲜明、内容丰富 , 排列形式不同、铭文内容不同(吉祥、纪年、纪事、纪地、商标等)、铭文书法不同(隶书、篆书、楷书等) 。 比如说 , 如果镜子上面有纪年 , 说这个镜子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铸造的 , 我就可以把它作为标准镜 , 其他镜子跟它的纹饰、铭文大致相像的 , 也可以认为都是在唐代开元这个年代铸造的 。

第三是形制 。 不同时代的铜镜具有自己特色的形制 。 作为文物考古学者 , 在确定时代、鉴别真伪时候 , 一定要小处着眼、微观观察 , 要观察它的钮、钮座、缘、棱脊等 。

第四是表面状态 。 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铜镜 , 表面腐蚀状态具有明显特征 。 比如一面古镜呈黑色泽 , 这可能就是南方的镜子 。 而从考古发现上来说 , 通常北方的镜子多呈现白亮色泽 。

铜镜能够带给我们很多信息 。 山东淄博出土的长方形五钮龙纹镜 , 长达115.1厘米 , 宽57.7厘米 。 看到这面大镜子 , 很多人可能就会想到《西京杂记》记载的那段话:“汉高祖初入咸阳宫 , 周行库府 , ……有方镜广四尺 , 高五尺九寸 , 表里洞明……以手扪心而来 , 则见肠胃五脏 。 ……则知病之所在 。 又女子有邪心 , 则胆张心动 , 秦始皇常以照宫人 , 胆张心动者 , 则杀之 。 ”

到目前为止 , 考古资料还未发现战国时代墓葬里出现过带有铭文的铜镜 。 因此 , 有铭文的铜镜的年代 , 我们暂时定在西汉初年 。 比如有一面“贵富”四叶蟠螭纹镜 。 这面铜镜的铭文是“大乐贵富千秋万岁宜酒食” , 也就是说 , 从汉代开始就有人提倡大吃大喝 。

草叶纹镜则确立了西汉铜镜的风格(图6) 。 这类铜镜有圆形钮 , 有四瓣花钮座和螭龙 。 有人建议我把它叫麦穗纹 , 这样更形象、更有寓意 。 因为在西汉初年 , 汉文帝、汉景帝重视农业 , 叫麦穗纹是不是更好 。 也有的学者叫它火焰纹 , 也有的叫它山形纹 。 因为学界长期把它叫作草叶纹 , 所以约定俗成叫作草叶纹镜 。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

图6 放射式四龙草叶纹镜

还有一种星云纹镜(图7) , 是汉武帝时期流行的重要镜类 , 有人认为它表示的是天象 。 如果说草叶纹镜是重视农业 , 那么星云纹镜就是重视天象 。 星云纹镜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 就是连峰钮 。 四个乳钉分了四区 , 小乳钉就是星 , 连接它们的是流云 。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

图7 星云纹镜

铭文镜就是在镜子的周围有铭文 , 铭文镜是汉代最流行的镜类 , 铭文都是一些吉祥语 , 比如“家常富贵” , 以及“见日有喜 , 宜酒食”等等 。 这些铭文有的是很漂亮的书法 。

还有一种四乳四螭镜 , 这是以乳钉数量称呼的类型 。 我们在这面镜子上面发现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四神 。 此外还有玉兔捣药、三足金乌(象征太阳)、蟾蜍(象征月亮)、九尾狐图案 。 根据汉代文献记载 , 如果九尾狐出现 , 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 在古代 , 玉兔捣药往往是跟西王母联系在一起 , 西王母能够长生不老 , 那么她的长生不老药是谁捣的呢?就是玉兔 。

汉代的铜镜有很多奇异故事 。 比如七乳禽兽镜的故事就非常多 , 其中出现了九尾狐和比目鱼 , 比目鱼是象征爱情的 。 古人记载这种鱼因为只有一侧有眼睛 , 一条鱼不好游 , 所以通常是两条鱼一起游 , 象征爱情和谐 。 镜子上还有大象 。 这些都是有故事的 。

还有一种规矩镜 , 有很丰富的纹饰 。 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 朱雀放在上面 , 玄武在底下 。 这是“天之四灵 , 以征四方” , 相当于东南西北的行军方向 。 我们在一面规矩镜中发现了西王母戴胜(图8) , 戴胜其实就是戴一个玉石的装饰 , 像插着簪子 , 两边是玉石 , 她手上拿着三花草 , 旁边是玉兔捣药 , 捣的是长生不老药 。 我们最早是在西汉铜镜里发现了西王母 。 到了东汉的时候 , 因为道教的发展 , 在铜镜上又同时出现了东王公和西王母 。 国家博物馆内的著名学者孙机先生曾经列出过不少西王母的头像 , 戴着各种各样的胜 。 我们现在认为西王母是神仙 , 但根据最早的记载 , 它是神同时又是兽 。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

图8 刻有西王母戴胜的汉代铜镜

铜镜所反映的古代文化

通过铜镜 , 我们还能体会它所处的年代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 。

比如说 , 汉代出土铜镜里出现了白虎图案 , 白虎前面的月亮里还有蟾蜍 。 讲到这里 , 可能有人会问 , 为什么古人会在月亮里设置蟾蜍?这就需要回顾一下嫦娥奔月的神话 。 按照神话传说 , 嫦娥是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拿来的药 , 所以她才能到月亮里去 。 嫦娥到月亮里去之后 , 又是什么形象呢?古书记载 , 嫦娥到了月亮里面“是为月精” 。 月精是什么?蟾蜍也 。 也就是说 , 古人认为 , 嫦娥到了月亮里之后 , 根本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仙女形象 , 而是变成了一只蟾蜍 。 蟾蜍还好听一点 , 用土语说就是癞蛤蟆 。 当我们发现嫦娥呈现出月中仙女状态的时候 , 那已经是在唐代的铜镜中了 。 李白、李商隐都描述过仙女状态的嫦娥 , 所以有诗“嫦娥应悔偷灵药 , 碧海青天夜夜心” 。

还有的铜镜中出现了青龙、白虎和羽人 。 有一位学者告诉我 , 这类图案的出现 , 其实是古人为了实现升天的愿望 。 汉代人特别追求羽化升天 , 汉武帝都要找长生不老的药 。 我们看到羽人跟龙或虎的形象出现 , 那么一定是有三个寓意:接引升天 , 赐仙药;行气导引 , 助长寿;奉神娱乐 , 辟不祥 。 汉代的羽人都希望升天 , 两只手臂变成了翅膀 。 而且铜镜里的羽人都比较瘦 , 可能那时候的古人认为 , 羽人轻身好升天 。

由此生发 , 我们专门讲一下画像镜中蕴藏的信息 。

比如这个汉代的神人车马画像镜(图9) , 出现了戴三山冠的东王公 。 这是因为自汉代以后 , 道教流行 , 东王公和西王母就此联系在了一起 。 镜面上有汉代的车 , 虽然不是汉代车的形制 , 但雕刻特别细致 , 连窗格都刻画得非常精致 。 汉代人是非常崇拜西王母的 , 东汉时期曾经有一次很大的集会来祭祀西王母 。 这是因为她那里有长生不老药 。 同时她掌握着疾病生死 。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

图9 有东王公和西王母的铜镜

这是著名的吴王伍子胥画像镜(图10) , 在上面出现了一幅连环图画 , 由四个图案组成 。 它的出现 , 说明吴越之战的历史故事在汉代铜镜中已经有所表现 。 第一个画面标出了“越王”“范蠡” 。 吴国攻越以后 , 我们大家都知道越王从此卧薪尝胆 , 这就相当于第一个镜头 , 表现的是越王跟范蠡商量未来要怎么才能灭掉吴国 。 我在图纹里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 , 这就是放剑的剑架子 , 文献记载这个剑架子叫“兰锜” , 是放置兵器的木架 。 显然 , 它出现在这里 , 说明越王勾践是要用武力来灭亡吴国;第二幅画是“越王二女” 。 大家知道我们中国有四大美女 , 这个画面表现的就是越国将美女西施跟美女郑旦献入吴国 , 这就是美人计的来源;第三幅画是吴王夫差 , 他怡然自得坐着 , 好像他觉得把越国灭掉以后就天下太平了;第四幅画中有榜题“忠臣伍子胥” 。 伍子胥告诉吴王夫差 , 勾践在卧薪尝胆 , 在操练军队 , 未来一定会灭亡吴国 , 所以要警惕 。 吴王夫差不听他的劝谏 , 赐他一把剑 , 让他自杀 。 伍子胥说 , 如果越国打进来 , 你要把我的头挂在城墙上 , 让我看见越国军队进城 。 大家看到这幅图 , 伍子胥的剑已经是剑出鞘了 。 这种镜子出现在绍兴 , 也就是古代越国所在 。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

图10 反映吴越争霸、西施与美人计的铜镜

汉代铜镜的铭文 , 有纪年铭、纪事铭等等 。 这里要说明一下 , 汉代的铭文内容跟唐代不一样 。 唐代的铭文内容基本就是描述这个镜子怎么美、照镜子的仕女怎么美 。 而汉代不一样 , 汉代铜镜铭文的思想性特别强 , 一般涉及高官厚禄、大乐贵富、长生不死、羽化升天、子孙蕃昌 。 比如 , “大乐贵富 , 千秋万岁 , 宜酒食”“尚方作镜真大好 , 上有仙人不知老 , 渴饮玉泉饥食枣” , 世界观的内容比较突出 。

最后我要介绍一面收藏在国家博物馆的三国时期的八凤佛像镜(图11) 。 这是变形的桃形四叶镜 , 大家能看出里面是什么吗?四片叶子里已经不是我们所说的东王公、西王母 , 大家看到的这处纹饰是头上有头光、底下有莲花座的形象 , 这已经出现了佛的造型了 。 这是湖北鄂州出土的铜镜 , 这说明 , 当时佛教已经在长江中下游出现 , 而且请注意 , 此时的佛像还只是在生活用品里出现 , 还没有在寺庙里接受信众的顶礼膜拜 。 这就说明 , 佛教当时是刚传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不久 。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

图11 佛像镜(局部)

以上我只是选取一些汉代铜镜向各位介绍 。 应该说铜镜中涉及的历史、考古、文化、美术等等方面的内容甚多 , 研究铜镜的乐趣也就在于此 。

(本文演讲资料及图片 , 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提供 。 全文原载于《光明日报》2019年12月21日第10版《光明讲坛》栏目 , 澎湃新闻经授权发布 , 现标题为编者所拟 。 )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