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背得死去活来的文言文,现在回忆满满!
幼时背得死去活来的文言文 , 现在回忆满满!// //
画蛇添足
两汉:刘向
楚有祠者 , 赐其舍人卮酒 ,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 , 一人饮之有余 。 请画地为蛇 , 先成者饮酒 。 ”
一人蛇先成 , 引酒且饮之 , 乃左手持卮 , 右手画蛇 , 曰:“吾能为之足 。 ”未成 , 一人之蛇成 , 夺其卮曰:“蛇固无足 , 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 为蛇足者 , 终亡其酒 。
寓意
以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画蛇添足"这句成语 , 比喻有的人自作聪明 , 常做多余的事 , 反而把事情办糟了 。
幼时背得死去活来的文言文 , 现在回忆满满!// //
朝三暮四
先秦:佚名
宋有狙公者 , 爱狙 , 养之成群 , 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 损其家口 , 充狙之欲 。 俄而匮焉 , 将限其食 , 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 。 先诳之曰:“与若芧 , 朝三而暮四 , 足乎?”众狙皆起怒 。 俄而曰:“与若芧 , 朝四而暮三 , 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
寓意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 , 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 , 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 , 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 , 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 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 。 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 。 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 , 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 , 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 。 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 , 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 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 , 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 , 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 , 也没有得到什么 。 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 , 本质只有一种 。 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 , 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 , 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 , 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 , 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 。 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 , 秦、楚两大强国对立 , 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 , 一会儿倒向楚国 。 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 , 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 , 时而倒向苏联 。 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 , 但以讹传讹 , 天长日久 , 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 , 反复无常了 。
幼时背得死去活来的文言文 , 现在回忆满满!// //
铁杵磨针
明代:郑之珍
磨针溪 , 在眉州象耳山下 。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 未成 , 弃去 。 过小溪 , 逢老媪方磨铁杵 , 问之 , 曰:“欲作针 。 ”太白感其意 , 还卒业 。 媪自言姓武 。 今溪旁有武氏岩 。
寓意
无论做什么事请 , 只要有恒心 , 就一定会成功 , 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 。 重视生活细节 , 那将影响你的一生 , 请牢记: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 , 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
幼时背得死去活来的文言文 , 现在回忆满满!// //
虎求百兽
两汉:刘向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 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 , 得狐 。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 今子食我 , 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 , 吾为子先行 , 子随我后 ,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 , 故遂与之行 。 兽见之 , 皆走 。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 以为畏狐也 。
今王之地五千里 , 带甲百万 , 而专属之于昭奚恤 ,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 , 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寓意
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是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 , 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 一切狡猾、奸诈的人 , 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 , 靠欺骗过日子 。 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 , 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 , 不堪一击的 。 同时也说明凡事应开动脑筋 , 不能像“狐假虎威”中的老虎那样盲目信从狐狸 。 否则 , 自然会闹出笑话 。
幼时背得死去活来的文言文 , 现在回忆满满!// //
三人成虎
两汉:刘向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 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 , 王信之乎?’王曰:‘否 。 ’‘二人言市有虎 , 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 ’‘三人言市有虎 , 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 , 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 而议臣者过于三人 , 愿王察之 。 ’王曰:‘寡人自为知 。 ’于是辞行 , 而谗言先至 。 后太子罢质 , 果不得见 。
寓意
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 , 而要多方进行考察、思考 , 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 这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很普遍 , 不加辨识 , 轻信谎言 , 就会让人犯错误 。
幼时背得死去活来的文言文 , 现在回忆满满!// //
掩耳盗铃
先秦:吕不韦 撰
范氏之亡也 , 百姓有得钟者 , 欲负而走 , 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 , 钟况然有声 。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 遽掩其耳 。 恶人闻之 , 可也;恶己自闻之 , 悖也!
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 , 不管你掩不掩耳朵 , 它总是要响的 。 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 , 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 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 , 采取不承认的态度 , 以为如此 , 客观就不存在了 , 这和“掩耳盗铃”一样 , 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
来源:文| 一缕阳光的温度 图| 花瓣网(如侵删)
- 他幼时平凡无奇,经过后天培养,成为精通诗文绘画的全才
- 顺治为何两度废皇后?只因出现了一个让他死去活来的女人
- 光绪当了皇帝,为何他的生母婉贞哭得死去活来,最后抑郁而终
- 秦始皇是怎样被培养成一代帝王的?真的跟他年幼时有关吗?
- 王安石与司马光掐得死去活来居然不是为了变法?一起“弑夫案”引发的…
- 幼时她管黄金荣叫公公,18年后黄金荣娶她为妻,而杜月笙成大赢家
- 幼时被选做皇储,两次被废,最后竟然害怕当皇帝
- 宋朝怎么都摆不平的辽国,百年前被一个少年皇帝虐得死去活来
- 毛人凤身边的美女卧底,戴笠去世之后,她被折磨得死去活来
- 民国一女子,男人爱的死去活来,为何?徐志摩:得之,我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