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郭振清,永远的抗日英雄“李向阳”


新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郭振清,永远的抗日英雄“李向阳”

新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郭振清 , 永远的抗日英雄“李向阳”// //

郭振清(1927.8.15-2005.8.24) , 天津武清人 , 中国国家一级演员、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 。


新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郭振清,永远的抗日英雄“李向阳”

新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郭振清 , 永远的抗日英雄“李向阳”// //

郭振清出生于一个做小生意的商人之家 , 幼年时代靠父亲摆小摊维持生活

郭振清是属兔的 , 八月十五午时的兔 。 满月抓周的时候 , 他父亲经琢磨布置好了方阵:一边是书 , 一边是绳子 。 郭振清偏偏就抓了那根绳子 。 事情的发展果真就象抓周那样 , 郭振清不爱读书 , 一次因为不好好上学 , 被他父亲暴打一顿 。 不怕死而且经常犯混的郭振清居然用绳子上吊了半个小时 。 还好 , 他命大 , 没有死 。 从此 , 父亲再不逼郭振清读书了 。 看来 , 当年他抓了那根绳子 , 就表示了自己的意愿——宁可死也不念书 。

他小时候十分顽皮、活泼好动 , 只要热闹的街市上有踩高跷的、玩杂耍的、唱大鼓戏的、演驴皮影的、马戏表演的 , 总有他圆圆的大脑袋削尖地朝最前边挤 。 小小的年龄 , 就非常羡慕民间艺人的生活 , 这大概就是郭振清最早的耳濡目染的艺术启蒙 。

1943年 , 郭振清16岁那年 , 为生活所迫 , 前去电车公司应聘 , 当上了一名电车售票员 。 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中国的黑暗时期 , 初涉社会的郭振清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艰难 。 他每天必须在凌晨3点就起床 , 连续工作12个小时 。 路上还不能下车吃饭 , 饿了就啃上几口随身携带的杂和面窝头 , 或是用豆饼、豆腐渣和山芋面做的干粮 。 电车行驶在繁华的城区街道 , 为了聚集人气 , 招揽生意 , 街头的大小商家都在播放着流行的曲艺节目 。 这声音就如同磁铁吸引金属一般 , 郭振清人在车中 , 神思却伴随着音乐尽情地在街市的歌海里遨游 。

空暇间 , 他就和一帮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自组乐队 , 演奏“金蛇狂舞”、“步步高”等著名的广东音乐 , 或是踩高跷、练武术 , 还学会了单弦、数来宝、相声和评剧等表演技巧 。 当 时 , 电车公司成立了一个由穿长衫大褂的职员组成的业余京剧团 , 郭振清闻之几次前去报名加入 , 只是因为自己是卑贱的“穿号坎”的穷售票员 , 屡次遭到冷嘲热讽 。 郭振清不甘心 , 只要一有空 , 就自我推荐当场唱上一段“西皮二黄” , 他的诚心和执著最终感动了负责人 , 破例将郭振清吸收进去 。 但是 , “穿大褂”的终归是瞧不上“穿号坎”的 , 郭振清走进了业余京剧团后 , 也只能被指使着干些杂活 , 连“龙套”都不让他跑 。

直到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 , 郭振清才真正挺起胸来 , 整日带领着工人文艺骨干到街道、工厂和学校扭秧歌 , 尽情宣传着新生政策 。 同年6月 , 郭振清被送到华北职工干部学校去深造 , 学业完成之后 , 他被调往天津总工会文工团担任专业演员 。 在此期间 , 郭振清正式踏上了舞台 , 参加了《在新事物面前》、《不是蝉》等反映时事和表现工人阶级生活的话剧演出 。

两年后 , 郭振清又服从组织调动 , 来到刚成立的天津人民艺术剧院 , 成为新中国的一名光荣的文艺工作者 , 并成功地扮演了《曙光照耀莫斯科》中的男主角 。 1952年 , 郭振清幸运地凭借着他那质朴的外貌和符合剧中工人形象的外在条件 , 被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吕班一眼看中 , 特意挑选他出演电影《六号门》中的男主角胡二 , 由此 , 再一次让郭振清迈入了神秘莫测的电影之门 。


新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郭振清,永远的抗日英雄“李向阳”

新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郭振清 , 永远的抗日英雄“李向阳”// //

对于郭振清来说 , 电影《六号门》既是他演艺的幸运之门 , 也是他个人情感的幸福之门 。 因为这部根据同名话剧改编拍摄而成的描写天津码头搬运工人在新旧两个社会不同命运的《六号门》 , 使郭振清的本色表演赢得了广大工人的一致认可而名声远播 。 同时 , 也正是因为这部《六号门》 , 他在剧中与自己演对手戏的青年女演员李晓功由相识、相知到相爱 , 假戏真做地牵手同行 。 这恐怕对于郭振清来说 , 又是一个绝对意料之外的惊喜 。 《六号门》开始拍摄时 , 剧中的一些主要演员因为是借调而来的 , 一再更换 , 换到第三拨 , 原班人马早已经是所剩无几 , 只有东影厂新招收来扮演胡二妻子的青年演员李晓功留了下来 。 在《六号门》之前 , 李晓功已经在1950年参加过电影《光荣之家》的拍摄 , 接着还加盟到《刘胡兰》剧组 , 后来在1959年国庆10周年献礼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扮演了具有喜剧色彩的胖大嫂 。


新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郭振清,永远的抗日英雄“李向阳”

新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郭振清 , 永远的抗日英雄“李向阳”// //

半年后 , 《六号门》曲终人散 , 郭振清吃惊地发现自己爱上了李晓功 , 而少女的心扉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 , 感觉这个朴实厚道的天津小伙子就是自己心仪已久的心上人 。 两位“弄假成真”的热恋情侣回到天津 , 参加了喜气洋洋的集体婚礼 。 新婚燕尔 , 李晓功凭借着在电影学院苏联专家指导的表演班学习过的科班出身 , 帮着酷爱演戏的丈夫分析角色 , 提高业务 。 也正是由于郭振清在《六号门》的不事雕琢的出色表演 , 他被东影厂调去 , 当上了有别于舞台话剧表演的专业电影演员 。

1953年9月 , 郭振清进厂不久 , 就作为厂里重点培养的对象 , 荣幸地参加了捷克斯洛伐克举办的中国电影周活动 。 回国后即刻再次主演了描写新一代火车司机生活和事业的故事片《英雄司机》 , 剧中男一号郭大鹏的艺术形象 , 是郭振清本色表演的又一个新起点 。 而李晓功为了全力支持郭振清冉冉升起的事业 , 自觉自愿地在事业上跑起了“龙套” , 辛苦地在家里相夫教子 。

1954年 , 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到郭振清的头上 , 郭振清把《平原游击队》中游击队长孤胆英雄李向阳的精神气质把握得十分准确到位 , 生动地塑造出了一个智勇双全、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英雄人物 。


新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郭振清,永远的抗日英雄“李向阳”

新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郭振清 , 永远的抗日英雄“李向阳”// //

《平原游击队》是1955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的 。 为了更像剧情里那个黑不溜秋、胆大如虎的八路军 , 郭振清跟随剧组深入到河北、山东一带去体验生活 , 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 , 努力让自己更加贴近那个年代的人物个性 。 影片开头处 , 郭振清在飞驰的马背上 , 边骑马边双手脱离马缰绳挥手扬枪一枪击毙一个敌人的高难动作 , 不知迷倒了多少影迷 。 “不许动 , 我是李向阳” , 这句经典的台词曾陪伴了无数观众 , 郭振清饰演的李向阳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 传奇的人物 , 大长志气的故事 , 对于怀着朴素阶级情感来观看这部影片的广大观众来说 , 无疑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 该片作为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作品 , 以其质朴、生动的故事情节 , 荣获国家文化部1949—1955年度优秀影片三等奖 , 郭振清本人也获得金质奖章一枚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 郭振清一心一意沉浸在不断塑造新角色之中 , 频繁上戏 。 先后在《暴风中的雄鹰》(1957)、《花好月圆》(1958)、《换了人间》(1959)、《羌笛颂》《烽火列车》《我们这一代人》(1960)、《万木春》(1961)、《英雄儿女》(1964)等十余部影片中扮演角色 。 年年没有闲着 , 就连在1956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春节大联欢》 , 也特意找来空暇中的郭振清与另一个女演员安琪 , 联合担任电影拍摄的解说报幕员 。

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 , 天津文化主管部门曾组织名为“笑的晚会”固定演出 。 此时 , 郭振清早已因扮演李向阳而名声在外 , 作为天津文艺界的名人 , 他也经常会接到这方面的邀请信函 , 因为他的相声说得顶呱呱 。 银幕和舞台是郭振清纵横驰骋的疆场 , 而体育赛场和训练场则又是他另一个特殊的一方辽阔天地 。 郭振清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球迷 , 上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10周年大庆的时候 , 郭振清作为文化部足球队的代表 , 前往北京京剧团 , 与著名的京剧大花脸裘盛戎、老生李宗义等演艺界名家一起踢球 。

1963年 , 郭振清参加由王炎导演的《独立大队》的拍摄工作 , 扮演一个由草莽英雄转化为革命战士的男主角马龙 , 再次以他那质朴生动的精湛演技征服了“李向阳迷” 。


新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郭振清,永远的抗日英雄“李向阳”

新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郭振清 , 永远的抗日英雄“李向阳”// //

1973年 , 当国家恢复故事片生产的时候 , 郭振清在当年就出演了由林农导演的、根据浩然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农村电影《艳阳天》(扮演韩百仲) 。 1974年 , 被安排到严恭导演的工业题材的电影《钢铁巨人》剧组 。 1975年 , 又被北影厂抽调到李文化导演的《决裂》中 , 担任男主角龙国正 。 《决裂》是197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宣传如何培养教育青年的电影作品 , 作为电影的主演 , 郭振清包含深情 , 演出生动 。 他至死固执地认为 , 《决裂》是他一生最重要的、最成功的电影 , 是他表演的高峰 。


新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郭振清,永远的抗日英雄“李向阳”

新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郭振清 , 永远的抗日英雄“李向阳”// //

1976年回厂后 , 本来让他准备重新再次主演重拍片《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 , 但是 , 由于年龄的关系 , 郭振清实在难以再现当年叱咤风云的雄姿 , 而改为在幕后负责“新版李向阳”李铁军的表演辅导工作 。 另外 , 郭振清还参加了电影《山村新人》(1976)、《严峻的历程》(1978)、《济南战役》(1979)的拍摄 。 在电影表演创作实践中 , 郭振清不但虚心求教 , 刻苦钻研 , 逐步将自己的戏路扩展到能洞察每一个角色的心理空间之中 , 从而成为中国影坛独具风格的著名电影演员 。 同时 , 他还能够把自己精心塑造的每一个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角色的实践经验 , 无私地传授给年轻的下一代 。

1981年 , 54岁的郭振清告别工作了20多年的长春电影制片厂 , 全家回到了哺育他成长的故乡——天津市 , 担任了天津广播电视艺术团的演员、导演 。 回家的当年 , 郭振清就与同事加好友印质明一起 , 联手合作 , 初次尝试导演工作 , 为新成立的天津电影制片厂共同执导了儿童故事片《大虎》 。 两人都在片中担任了配戏的“绿叶” , 还特意让一辈子演惯了“大龙套”的李晓功在银幕上露了一面 。  

八十年代 , 郭振清还拍摄了《排球之花》(1980)、《四等小站》(1984)、《魂荡东洋》(1987)、《遗失的伴侣》(1988)、《荒娃》(1989)等多部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