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薛在元代朝廷中的职能与影响

怯薛 , 在蒙古语中是宿卫的意思 。 成吉思汗组建过万人怯薛 , 用来充当禁卫亲兵 , 兼有宫廷伺候与行政差遣的职能 。 怯薛宿卫分为四个部分 , “每三日而一更” , 由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四家世代分掌 , 号称四怯薛 。


怯薛在元代朝廷中的职能与影响

怯薛在元代朝廷中的职能与影响// //

忽必烈建立蒙元帝国后 , 设置枢密院、中书省掌管军政事务 。 此后 , 怯薛的行政职能明显衰退 , 转而回归宫廷宿卫的本职工作 。 然而 , 怯薛在内廷仍然具备较强的影响力 , 一直以其特有形式参与朝政 。


怯薛在元代朝廷中的职能与影响

怯薛在元代朝廷中的职能与影响// //

忽必烈

以内制外牵制宰相

中书省成为元代朝廷的新的行政中枢后 , 怯薛组织与枢密院、中书省之间 , 长时间处于既协调配合又矛盾冲突的状态 。 怯薛人员或以内线赞襄 , 或用圣旨威胁 , 或暗中上奏弹劾 , 进行了一系列的以内制外、牵制宰相的相关活动 。

元朝帝王的圣旨有两种:一种是汉官书写的诏敕制诰 , 有点类似唐宋的“外制”;一种是由怯薛中札里赤等书写的玺书圣旨 , 与唐宋的“内制”比较相似 , 这种圣旨记录有皇帝对朝政的口头指示 , 权威性极高 。


怯薛在元代朝廷中的职能与影响

怯薛在元代朝廷中的职能与影响// //

玺书圣旨一部分由枢密院、中书省的大臣奏请颁布;另一部分则由内廷怯薛奏请颁布 , 称之为“内降旨” 。 后者与唐代的“斜封墨敕”性质略同 , 或者由皇帝近侍先“署事” , 或者“不由中书省 , 直下翰林院” , 再交付中书省“准敕施行” 。

这种由怯薛控制的“内降旨” , 在成宗、武宗年间极为盛行 , 从1302年到1308年 , “内降旨”就有六千三百余道 , 其内容除“自择名分” , 径奏颁旨的别里哥选之外 , 还涉及:

“田土、户口、金银矿冶、增余课程、进贡奇货、钱谷、选法、词讼、造作等事 。 ——《元史》”

由此可见 , 怯薛利用“内降旨” , 已经越俎代庖 , 干预了中书省宰相的政务 。

怯薛经常向中书省传达皇帝旨意 , 有时采用口头形式 , 也难免出现讹传圣旨 , 使中书省宰相无所适从的情况 。 他们甚至为将皇帝的“戏言”传为圣旨 , 谕宰相施行 。 而宰相对所传圣旨 , 一般不敢违背 。

内廷怯薛以皇帝家臣自居 , 在皇帝与朝廷行政机构之间扮演着上通下达的角色 。 宰相顺从怯薛的意愿和利益 , 就可以得到暗中赞襄而长时间身居高位;反之 , 怯薛就会在皇帝面前对其群起攻之 。


怯薛在元代朝廷中的职能与影响

怯薛在元代朝廷中的职能与影响// //

怯薛

内廷怯薛挟制宰相 , 并非完全由私人恩怨所导致 , 主要是内廷怯薛与朝廷省、院、台机构并存的情形下 , 怯薛利用接近皇帝的有利地位和蒙古旧俗的历史惯性而主动实施的 。

参与宫廷政变以及皇权更迭

元朝时 , 由于内廷怯薛以及怯薛“跟脚”的朝中大臣掌握着宫廷机要、禁卫大权 , 其中勋贵还能参与“忽里台”会议 , 他们在宫廷政变以及皇位更迭中也能发挥重大影响力 。

忽必烈去世后 , 皇孙铁穆耳、甘麻剌争夺皇位 , 顾命大臣伯颜、不忽木和玉昔帖木儿力排亲王“违言” , 以遗诏胁迫甘麻剌拥戴铁穆耳 。 三位顾命大臣中的不忽木和玉昔帖木儿就是怯薛的“大跟脚” 。


怯薛在元代朝廷中的职能与影响

怯薛在元代朝廷中的职能与影响// //

铁穆耳

燕帖木儿拥戴元文宗时 , 亲自率领十七名怯薛卫士“兵皆露刃” , “建大义于禁中” 。 在这次拥戴皇帝事件中 , 怯薛的宫廷宿卫重权又为燕帖木儿开了很大的方便之门 。

怯薛近侍总管机务、宫卫 , 事关皇帝个人安危与皇位稳固 。 所以 , 元朝每一代皇帝都是极力维护自己于怯薛组织的排他性隶属关系 , 禁止宗王与大汗怯薛交往 。 皇帝对怯薛组织的控制力稍微减弱 , 后果就会不堪设想 , “南坡事变”就是典型案例 。


怯薛在元代朝廷中的职能与影响

怯薛在元代朝廷中的职能与影响// //

怯薛

南坡事变指的是元英宗被杀 。 主要原因是英宗支持拜住主持新政 , 引起蒙古色目贵族内部的不满 , 同时还触动到怯薛的利益 。 怯薛长拜住又无法控制全部怯薛 , 秃满、铁失、也先铁木儿、秃满迭儿等怯薛近侍勾结朝廷同党弑杀英宗 。


怯薛在元代朝廷中的职能与影响

怯薛在元代朝廷中的职能与影响// //

元英宗

南坡事变也表明 , 怯薛不仅可以再皇位空缺时凭借宫中宿卫大权 , 参与拥戴新君 , 还能铤而走险 , 以宫廷政变的方式威胁皇帝人身安全 。

介入御前决策

元代御前决策主要有两种方式 , 一是皇帝听取少数怯薛人员报告政情后作出决策;一是枢密院、御史台、中书省以及怯薛相关人员共同进奏议政 , 辅助皇帝决策 。 在这两种决策方式种 , 怯薛均能直接影响朝政 。

“云都赤 , 乃侍卫之至亲近者……宰辅日觐清光 , 然有所奏请 , 无云都赤在 , 不敢进 。 ——《辍耕录》”

云都赤是皇帝近侍 , 刚开始陪奏主要是为了护驾 。 后来 , 一些内廷近侍怯薛也参与了陪奏 , 有的负责记录大臣奏事内容 , 有的掌管大臣进奏的事先“关白” , 更多的是在预议朝政 , 军政财刑无不涉及 。

在元代皇帝心中 , 怯薛是与一般出身的“省院大臣”有别的“近臣” 。 少数汉人近侍还超越“非国族大臣无得与闻”的规定 , 也得以参与“兵政机密” 。

到元顺帝时 , 带有云都赤、速古儿赤、宝儿赤等执事官衔的内廷怯薛 , 仍按照四怯薛轮流值宿的次序 , 陪同中书省宰相等一起进奏朝廷政务 。


怯薛在元代朝廷中的职能与影响

怯薛在元代朝廷中的职能与影响// //

元顺帝

按照元朝制度 , 百官上奏皇帝 , 必须经过中书省等中枢机构 。 然而 , 内廷怯薛“寝得眷近” , 可以避开中书省“随时献纳” , “乘间进说无虚时” 。

“随时献纳”与直接上奏 , 既是皇帝交付怯薛的权力 , 也是怯薛对主子履行的义务 。 这种直接上奏比起中书省官员“三日一奏事” , 显然要方便得多 , 而且对皇帝的决策影响也比较大 。

怯薛介入御前决策 , 在元代曾引起巨大争议 , 元朝人刘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曩者近侍衙门往往奏事 , 干预朝政 , 省台未免沮抑 , 事至纷庞——《中庵集》”

其实 , 在“随时献纳”与直接上奏的问题上 , 始终存在着法理冲突 。 如果按照汉法 , 中书省总览政务 , 怯薛近侍直接上奏皇帝 , 确实是“不惜国体 , 越职犯分”;如果按照蒙古旧俗 , 怯薛事大汗身边最早的一批内廷事官 , 他们的行为也是在履行其职责 。


怯薛在元代朝廷中的职能与影响

怯薛在元代朝廷中的职能与影响// //

怯薛

由于蒙元一代的政治法律始终是蒙古法与汉法并存的二元体制 , 所以怯薛介入御前决策 , 受到中书省等大臣以及许多汉官反对却又能长期延续 。

怯薛参与朝政 , 相当程度表现为怯薛人员的集团性利益扩张活动 。 一般情况下 , 不管是谁 , 只要入籍怯薛 , 就能得到终生不变的“大根脚” , 而与非怯薛官员相区别 。

怯薛伺候皇帝可历数朝 , 达到几十年 。 怯薛长和执事官的职位世代相传 , 即使父兄获罪 , 亦不中断 。 这又增加了怯薛骨干成员的凝聚力与稳定性 。 由余怯薛集团性的增加 , 其介入朝政就不仅限于沿袭旧俗的偶然、零星行为 , 而表现为维护和延伸本集团利益的行为 。

作为蒙古旧制的怯薛 , 不仅是元朝宫廷宿卫体系的中心 , 而且构成了长期合法或非法参与朝政的特殊势力 , 元代朝政长期受到怯薛势力强弱不同的影响 。

参考文献:《元史》《元代政治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