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品读┃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诗词品读┃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诗词品读┃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暗尘随马去 , 明月逐人来)// //

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 , 星桥铁锁开 。

暗尘随马去 , 明月逐人来 。

游伎皆秾李 , 行歌尽落梅 。

金吾不禁夜 , 玉漏莫相催 。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 。 特指上元节的灯景 。 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 , 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 , 香雪布地 , 火树琪花 , 金窗玉槛”

星桥:星津桥 , 天津三桥之一 , “洛水贯都 , 以像星汉”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天津三桥 。 ”东都洛阳 , 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 , 流到皇城端门外 , 分为三道 , 上各架桥 , 南为星津桥 , 中为天津桥 , 北为黄道桥 。 开元年间 , 改修天津桥 , 星津桥毁 , 二桥合而为一 。

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 。 唐朝都城都有宵禁 , 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 , 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 , 任平民百姓通行 。

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 。

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

游伎:歌女、舞女 。 一作“游骑(jì)”

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 。 《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 , 华如桃李 。 ”

落梅:曲调名 。

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 , 此处指金吾卫 , 掌管京城戒备 , 禁人夜行的官名 , 汉代置 。 《唐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 , 敕金吾弛禁 , 前后各一日以看灯 , 光若昼日 。 ”

不禁夜:指取消宵禁 。 唐时 , 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 , 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 。 一年只有三天例外 , 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

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 , 即滴漏 。 译文

明灯错落 , 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 , 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 , 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

人潮汹涌 , 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 , 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 , 一面走 , 一面高唱《梅花落》 。

京城取消了夜禁 , 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 , 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


诗词品读┃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诗词品读┃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暗尘随马去 , 明月逐人来)// //

赏析

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 , 后来也称元宵节 。 据《大唐新语》记载 , 武则天时 , 每年这天晚上 , 京城长安都要大放花灯 , 夜间照例不戒严 , 观赏花灯的真是人山人海 。 豪门贵族车马喧哗 , 市井之民欢歌笑语 , 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 文人数百人赋诗记其盛景 , 当时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 。 该诗描绘的是神龙元年(705年)上元夜神都观灯的景象 。

诗的首联总写节日气氛:彻夜灯火辉煌 , 京城驰禁 , 整个城池成了欢乐的海洋 。 “火树银花”形容灯采华丽 。 史载: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日在皇城门外作灯轮 , 高二十丈 , 衣以锦绮 , 饰以金银 , 燃五万盏灯 , 竖之如花树 。 这虽不是作者笔下的那个夜晚 , 但由此也可以推想其盛况如许 。 “合”字是四望如一的意思 , 是说洛阳城处处如此 。 唐代 , 孙逖《正月十五日夜应制》诗中说:“洛城三五夜 , 天子万年春 。 彩仗移双阙 , 琼筵会九宾 。 舞成苍颉字 , 灯作法王轮 。 不觉东方日 , 遥垂御藻新 。 ”可与此诗相印证 , 可见隋唐时代洛阳皇城端门的元宵节观灯盛况 。 是说原本黑洞洞的城门与黑沉沉的城河在节日的夜晚也点缀着无数的明灯 , 远远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桥银河了 。


诗词品读┃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诗词品读┃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暗尘随马去 , 明月逐人来)// //

颔联写元夕车马游人之盛 。 由于车马交驰、游人杂沓 , 扬起了道路上的阵阵尘土 。 在平常的夜间 , 即使有尘土飞扬 , 人也是看不见的 。 但元夕之夜 , 由于月光灯影的照耀 , 却分明可见随着车马的飞驰而去 , 后面便扬起一阵飞尘 , 这就是所谓“暗尘随马去” 。 本不可见的“暗尘”因“正月十五夜”的月光灯影而见 , 这正是对元夕的传神描写 。 着一“去”字 , 写出了马的奔驰和尘土飞扬而去的态势 。 纪昀说此句得神处在一“暗”字 , 固极有见 。 其实 , “去”字也同样精彩 , 从中仿佛可见车马飞驰时卷起的气流 , 下句专写人的活动 , 却不忘交代元夕的特点 。 由于是望月 , 所以满月的清光映照着东都城的每一个角落 。 游人熙熙攘攘 , 摩顶接踵 , 月亮的光辉始终与人相随 。 由此“明月”还可进一步想象灯月交辉的热闹场景 。

颈联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专挑出一类人来写 , 这就是“游妓” 。 她们可能是王公贵戚之家的歌舞妓人 , 为了相互夸示而让她们出来表演助兴的 , 她们自己也可借此观赏元夕灯月交辉、人流如织的热闹景象 。 总之 , 既是观赏者 , 又是元夕的一道亮丽风景 。 两句一句写她们的美貌 , 一句写她们的技艺 。 单有火树银花的灯影和众多的游人车马 , 还不足以充分显示元夕京城的热闹繁华 , 必须再加上美貌如花的歌妓和彻夜笙歌 , 才是声色光华交相辉映 , 极喧阗热闹之能事 。


诗词品读┃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诗词品读┃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暗尘随马去 , 明月逐人来)// //

这就逼出了结尾两句:“金吾不禁夜 , 玉漏莫相催 。 ”“金吾” , 又称“执金吾” , 指京城里的禁卫军 。 据史记载唐代设左、右金吾卫 , 主管统率禁军 。 玉漏 , 指古时的计时器 , 用铜壶滴漏以记时 。 统观全诗词采华艳 , 绚丽多姿;而音调和谐 , 韵致流溢 , 有如一帧古代节日的风情画 , 让人百看不厌 。 (参考资料:贺新辉主编 , 唐诗名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