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党羽庐江王李瑗武德九年谋反始末(上)

武德九年(626)六月 , 庐江王李瑗在幽州大都督任上 , 迎来了玄武门之变 , 并在王君廓的诓骗下 , 走上了谋反的道路 。 本文就具体聊一聊李瑗谋反的经过 。

一、河北态势

李瑗时任幽州大都督 , 名义上的权力是很大的 。 查《旧唐书》地理志记载 , 幽州在武德五年曾设立大总管府 , 管三十九州 , 武德七年(624)改为大都督府 , 具体管辖范围不详 , 武德九年(626)改为都督府 , 管十七州 。


李建成党羽庐江王李瑗武德九年谋反始末(上)

李建成党羽庐江王李瑗武德九年谋反始末(上)// //

幽州

但是 , 当时幽州以及整个河北的局势是很复杂的 , 多方势力在此互相交织:

(一)李建成的势力

李建成在武德五年(622)十一月率军讨伐刘黑闼之后 , 就在河北安插自己的势力 , 最典型的代表自然是庐江王李瑗了 。 李瑗先是担任洺州大总管 , 武德九年(626)又担任幽州大都督 。

(二)李艺(罗艺)旧部


李建成党羽庐江王李瑗武德九年谋反始末(上)

李建成党羽庐江王李瑗武德九年谋反始末(上)// //

李艺(罗艺)

武德六年(623)年李艺(罗艺)入朝后 , 他在幽州一带仍有一些旧部 , 例如北燕州刺史王诜 , 此人在李艺(罗艺)时期是幽州长史 。

现在有不少人把李艺(罗艺)看成是李建成的人 , 我认为这是不对的 。 李艺(罗艺)是隋末割据势力之一 , 李唐从来没有真正信任过他 , 武德六年(623)刚平定刘黑闼不久 , 李唐就征李艺(罗艺)入朝就是明证 。

只不过因为李艺(罗艺)得罪过李世民的部下 , 因此 , 李艺(罗艺)与李世民比较疏远 , 与李建成相对接近而已 。

(三)李世民的势力

现在很多人 , 根据李建成安抚河北的经历、以及他的党羽李瑗是幽州大都督的事实 , 而断言河北是李建成在地方上的基本盘 。 这种认识并不正确 , 实际上 , 李世民在武德四年(621)十二月讨伐刘黑闼第一次起兵时 , 其麾下的一批将领也到河北担任总管、刺史等职务 , 诸如田留安 , 武德二年(619)担任李世民的右四统军 , 后出任魏州总管;齐善行 , 原本是窦建德的左仆射 , 武德四年(621)向唐朝投降后 , 担任秦王府左二护军 , 后出任冀州总管;双士洛 , 曾任秦王府右二护军 , 后出任相州总管、定州都督;等等 。

(四)未明确站队的李唐势力

当时在河北 , 也有一些唐朝官员并未明确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选边站队 。

最典型的就是王君廓 , 王君廓是隋末群雄之一 , 先投奔了李密 , 后归附了李唐 , 跟随李世民参加了征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的战争 , 并屡立战功 , 武德八年(625)还曾在幽州击败突厥 , 俘斩2000余人 。 李瑗出任幽州大都督之后 , 朝廷考虑到他比较懦弱 , 专门让王君廓在军事上协助李瑗 。 由于王君廓后来诓骗李瑗谋反 , 又把李瑗给杀了 , 因此不少人认为王君廓是李世民的人 。 实际上 , 王君廓自成体系 , 他若真是李世民的人 , 李瑗谋反不会和他商议 , 后来李世民征王君廓入朝的时候 , 他也不会那么害怕 。

此外例如程名振 , 从其传记中未看出其有什么倾向性 , 时任营州都督府长史 。

(五)窦建德旧部


李建成党羽庐江王李瑗武德九年谋反始末(上)

李建成党羽庐江王李瑗武德九年谋反始末(上)// //

窦建德

窦建德当年在河北的威望是比较高的 , 刘黑闼起兵 , 就是借助了窦建德的余威 , 后来虽然被镇压了 , 但是窦建德的旧部 , 心底里面还是不服气的 。 此外 , 窦建德旧部 , 相当一部分人没能进入唐朝的官僚体系之中 , 而是作为庶民 , 蛰居乡里 , 他们对此也是有怨气的 。

武德九年(626)李瑗谋反的时候 , 其部下兵曹参军王利涉就说 , “山东之地 , 先从窦建德 , 酋豪首领 , 皆是伪官 , 今并黜之 , 退居匹庶 , 此人思乱 , 若旱苗之望雨”(《旧唐书》李瑗传) 。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 河北地区局势错综复杂 , 而李瑗本人能力又不行 , 因此 , 李瑗对河北的掌控力度是非常有限的 。

二、李瑗谋反

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日 , 玄武门之变爆发 , 李世民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

紧接着 , 朝廷就派出通事舍人崔敦礼到幽州 , 征李瑗入朝 。

应该说 , 自武德九年(626)玄武门之变以后 , 直到贞观初年 , 陆续有一批地方官员被征入朝 , 接受其他任职安排 , 这在权力交接过程中也属正常 。 但是 , 玄武门之变发生几天之后 , 就被征入朝 , 恐怕只有李瑗这一例 。

面对这一情况 , 李瑗是如何应对的呢?史书说“瑗有惧色”(《旧唐书》李瑗传) , 我觉得可以理解 , 玄武门之变刚刚发生 , 马上就征李瑗入朝 , 肯定没有好事儿 。

这时候 , 王君廓察觉到李瑗的情况 , 按照史书的说法 , 王君廓想诓骗他 , 诱李瑗谋反 , 然后再杀掉李瑗 , 以此邀赏 , “君廓素险薄 , 欲因事陷之以为己功” (《旧唐书》李瑗传) 。

为了劝说李瑗 , 王君廓说了一番话 , 这番话 , 到现在仍然被某些人曲解:

京都有变 , 事未可知 。 大王国之懿亲 , 受委作镇 , 宁得拥兵数万而从一使召耶!且闻赵郡王先以被拘 , 太子、齐王又言若此 , 大王今去 , 能自保乎?

后面这一句比较关键 。 王君廓的意思是 , 我听说赵郡王李孝恭此前已经被下狱 , 现在 ,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又被杀了 , 现在您奉召入京 , 能自保吗?


李建成党羽庐江王李瑗武德九年谋反始末(上)

李建成党羽庐江王李瑗武德九年谋反始末(上)// //

李孝恭

这里面 , “赵郡王先以被拘 , 太子、齐王又言若此” , 被有些人理解成赵郡王李孝恭也是被李世民抓的 。 实际上 , 从先后顺序上看 , “赵郡王先以被拘” , 也就是说 , 在玄武门之变之前 , 李孝恭就已经被抓了 , 因此 , 抓李孝恭的是李渊 , 而不是李世民 。 《册府元龟》卷671有直接证据:

唐武士彟 , 武德末判六尚书事 。 杨州有人告赵郡王孝恭有变 , 追入京属吏 。 高祖令士彟驰驿简校杨州都督府长史 。

可见 , 抓捕李孝恭的分明是李渊 。


李建成党羽庐江王李瑗武德九年谋反始末(上)

李建成党羽庐江王李瑗武德九年谋反始末(上)// //

李渊

那既然如此 , 王君廓为什么要把李孝恭和李建成、李元吉并排来说呢?

我认为 , 王君廓这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李瑗的处境 。

提及李孝恭 , 是从地方大员的角度分析 。 自武德七年(624)平定辅公祏之乱后 , 李渊就开始着手削除唐朝自己的地方实力派 , 撤消了襄州道(山南道)行台、东南道行台 , 并一度撤消了益州道(西南道)行台(但后又恢复) 。 因此 , 李渊抓捕李孝恭 , 可以看做是李渊整治地方实力派的系列措施之一 。 而李瑗作为幽州大都督 , 也算是地方实力派 , 必然会有兔死狐悲之感 。

提及李建成、李元吉 , 是从李瑗的后台的角度分析 。 以前 , 李建成和李元吉会在朝中护着李瑗 , 现在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死了 , 朝中没人了 , 危险也就相应大了 。

两方面合起来看 , 王君廓的意思很明确 , 李瑗你本来就是地方大员 , 皇帝现在正在整治 , 同为地方大员的李孝恭就已经被下狱了 , 现在 , 你的后台李建成和李元吉又倒了 , 这个时候征你入朝 , 你能不危险吗?

于是 , 李瑗就被王君廓说动了 , 决定谋反 , 他扣押了朝廷使者崔敦礼 , 并向他询问朝中的情况 , 但崔敦礼没有回答 , 后来 , 崔敦礼因此得到了李世民的褒奖 , “及瑗诛 , 太宗壮之 , 赐以良马及黄金器物”(《册府元龟》卷661) 。

然后 , 李瑗就准备向幽州大都督府管辖各州征集军队 , 准备起兵 。

三、谋反计划

(一)李瑗最初的计划

李瑗最初的计划 , 还是留在唐朝体系之内 , 借助于下辖各州的兵力谋反 。 由于幽州曾是李艺(罗艺)的地盘 , 李瑗还特意把前幽州长史、时任北燕州刺史的王诜找来一起商议 , 以期借助李艺(罗艺)的力量 。 同时 , 向各州征兵 , “发驿征兵”(《资治通鉴》) 。

但是 , 这个计划很快被李瑗的部下、兵曹参军王利涉劝阻 。 大都督府的兵曹参军事的级别比较低 , 仅为正七品下 , 因此 , 王利涉只是个低级僚属 。 但王利涉此人倒是有些见解 , 至少比李瑗要高一些 , 王利涉提出:

王不奉诏而擅发兵 , 此为反矣 。 须改易法度 , 以权宜应变 , 先定众心 。 今诸州刺史或有逆命 , 王征兵不集 , 何以保全?(《旧唐书》李瑗传)

王利涉指出 , 既然现在不奉召 , 擅自征兵 , 这是很明确的谋反 , 因此 , 就不能留在唐朝体系之内了 , 要另想办法 , 安定众人之心 。 如果仅仅依靠向诸州征兵 , 一旦各州刺史不服从 , 征不来兵 , 那该怎么办呢?

王利涉如此说 , 实际上指出了李瑗当时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 那就是 , 李瑗对下辖各州的刺史 , 掌控力度很弱 , 同时 , 李建成在河北的声望和影响也并不大 。

因为 , 如果李建成在河北的威望足够高 , 那么 , 结合李瑗李唐宗室的身份 , 对李瑗比较有利的选择是 , 留在李唐系统内 , 打出清君侧、诛奸臣、为李建成报仇的旗号 。 但是 , 李瑗没有这么做 , 因为担心“诸州刺史或有逆命 , 王征兵不集 , 从中可以看出 , 所谓李建成在河北的威望 , 也就那么回事儿 , 连李建成自己的党羽 , 都不敢借此作为旗帜起兵 。

(二)王利涉的计划

结合李瑗特点以及当时河北的实际情况 , 王利涉为李瑗设计了一套起兵计划:

山东之地 , 先从窦建德 , 酋豪首领 , 皆是伪官 , 今并黜之 , 退居匹庶 , 此人思乱 , 若旱苗之望雨 。 王宜发使复其旧职 , 各于所在遣募本兵 , 诸州倘有不从 , 即委随便诛戮 。 此计若行 , 河北之地可呼吸而定也 。 然后分遣王诜北连突厥 , 道自太原 , 南临蒲、绛;大王整驾亲诣洛阳 , 西入潼关 。 两军合势 , 不盈旬月 , 天下定矣 。

这个计划分为两部分:

1、控制河北

计划启用窦建德旧部 , 利用窦建德旧部对唐朝的不满 , 让他们恢复原来的职务 , 募集兵马 , 如果河北各州有不服从的 , 就让窦建德旧部去诛杀他们 。 据王利涉说 , 如果采用此计 , 可以很快平定河北 , “河北之地可呼吸而定也” 。

2、夺取天下

在控制河北以后 , 联合突厥 , 兵分两路 , 一路是突厥兵 , 从河东道进攻 , 经并州(太原) , 南下进攻蒲州和绛州;另一路是李瑗自己的部队 , 南下攻取洛阳 , 再向西攻入潼关 。

两路军队在关中会合 , 可以很快夺取天下 , “不盈旬月 , 天下定矣” 。

这个计划非常有名 , 很多人拿来说明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即位之初 , 地位有多么的不稳固 , 形势有多么的危险 。 连吕思勉先生都这么认为 。 可实际情况如何呢?王利涉的这个计划真的能实现吗?

我们下一期具体来分析一下 。

如对唐朝历史感兴趣 , 请关注我 , 继续深入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