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人的一日三餐,无馍不欢!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阜阳人的一日三餐 , 无馍不欢!
阜阳地处淮河之北 , 在淮河文化中 , 面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其内容博大精深 。 由于阜阳盛产小麦 , 面食便成了其主流食品 。
在阜阳 ,
除了各种各样的面条 ,
阜阳人还对一样主食情有独钟 ,
这就是馒头 ,
也就是阜阳人几乎顿顿离不开的馍了 。
都是丰富美丽独一无二的.
阜阳人的一日三餐 , 无馍不欢!// //
馍为何物 , 据历史学家讲 , 至少在汉朝以前 , 中国是没有馒头或者馍的 。 那时候把面食统称为“饼” 。 面条叫汤饼 , 馍馍叫炊饼 。
公元1091年 , 苏轼在阜阳任职的时候 , 签判赵德麟在《侯鲭录》卷四中记载了一则细节:有次 , 苏轼因为百姓的伙食问题一夜未眠 , 所以天没亮就召赵德麟去议事 。 苏轼“念颍人之饥 , 欲出百余千造炊饼救之 。 ”这说明在宋代的时候 , 馍还被叫着炊饼 。 据说直到元代才出现“馍”这个字 。
馍 , 作为阜阳一种传统食品 , 他只是一个统称 , 就像当年满族人把一切能拿在手里吃的面食统称“饽饽”一样 , 阜阳人把这类东西叫做馍 。 请注意 , 是馍 , 而不是馍馍 , 更不叫馒头 。
阜阳人的一日三餐 , 无馍不欢!// //
阜阳人的一日三餐 , 无馍不欢!// //
在面皮上抹上油盐葱花 , 再卷成条状 , 蒸出来就叫做“花卷子馍 。 ”把面皮擀面的薄薄的 , 撒上蔬菜再折叠起来 , 蒸出来叫“咸馍” 。 把面皮擀的又圆又薄 , 上锅蒸出来叫“水烙馍” 。
阜阳人的一日三餐 , 无馍不欢!// //
阜阳人的一日三餐 , 无馍不欢!// //
老雁馍的做法是经过揉面、造型、笼蒸、点色而成 , 造型夸张、生动 , 用色明快、大方 , 使用深浅不同的红色 。 风格粗犷、朴实、简练 , 并富有雅拙的美感 。
其实 , 在并不太远的年代里 , 馍的颜色是衡量阜阳家家户户富裕的度量衡 。 当时的馒头有白、黄、黑三种颜色 , 而麦面蒸出来的馍就是白色的 , 阜阳人称之为“好面馍” , 被认为是家庭富足的象征 。
阜阳人的一日三餐 , 无馍不欢!// //
老一代阜阳人有句俗话:”怀里揣着馍 , 走哪儿都不饿“ 。 民以食为天 。 在那个年代 , 能够吃上好面馍便是梦寐以求的好事 。
阜阳人的一日三餐 , 无馍不欢!// //
相信对于不少阜阳人而言
一日三餐
无馍不欢
无面不香
作者 张杰
编辑:阜小布
- 一个人的长征:追寻孙子
- 从刘关张的出身谈谈三人的武力特点
- 再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人的失误
- 金寨人的楷模:洪学智勤俭度日“严”励后人
- 周建人的夫人和子女后代
- 契丹人的发型:“髡发”习俗
- 中国最伟大的八个工程奇迹,佩服古人的智慧!
- 惊人的猜想:说说关羽败亡的的史前幕后
- 大埔北塘 客家人的“香格里拉”村 抚一面墙灰能闻出百载历史之香
- 一个人的福运和财运,从腿的长短粗细也是能看出来的呢,快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