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舌战群儒 , 《三国演义》里诸葛丞相最风光的场面之一 。 一个人一张嘴 , 怼得东吴一众“投降派”当场都没了言语 。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

这个情节没有出现在正史《三国志》里 , 应该是演义作者罗贯中自己的发挥 。 而他显然在其中投入了许多笔墨和心血 。

实际上 , 赤壁之战 , 面对曹操大兵压境 , 东吴是战是和?当时“抵抗派”的代表人物——周瑜与鲁肃已经跟吴主孙权分析得很清楚了 , 孙权的决心都已经下得差不多了 。

为什么罗贯中还要专门安排诸葛亮跟东吴群臣辩一次?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

罗贯中有他的深意 , 他要着力表现诸葛亮比周瑜鲁肃高出那么一个境界的地方 。

周瑜周公瑾 , 不用说了 , 又帅又能打 。 鲁肃 , 也非常了不起 , 是他首先看出刘备是个枭雄 , 应该跟刘备联合起来对付曹操 。 也是他跑到武汉去找刘备 , 把诸葛亮请过来的 。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

当时 , 曹操基本扫平了北方的袁绍、袁术、吕布这些大小势力 , 又刚刚拿下了湖北的刘表刘琮 , 步军、水军发展到几十万人 , 经济军事实力已经是全国第一了 , 又挟天子以令诸侯 , 占据了政治和道德上的高点 。 大部分人都觉得 , 曹操要拿下东吴 , 东吴顶不住的 。

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很有名的信 , 大意是说 , 我曹某人拿着帅旗往南边这么一指 , 大家就望风而降了 。 今天我约你一块打猎 , 顺便把刘备平了 , 你愿不愿意 , 快点答复 。 信里的口气非常强硬 , 不容拒绝 , 可以说是极限施压了 。

孙权看了信 , 跟大家一起商议怎么办 , 《三国志》里说 , 大家“皆劝权迎之” 。 这里的用词极其精确 。 “迎之” , 这不是简单的投降 , 得迎降 , 得带路 , 得锣鼓喧天、彩旗飘飘的把曹操请过来受降 。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

孙权听了肚子不舒服 , 起身上厕所 , 这个变化被鲁肃抓住了 , 他也起身跟了上去 。 他的用意很清楚 , 要抓主要矛盾 , 推动一把手下决心 , 只要一把手有决心 , 什么都好办 。 他就开始劝孙权抵抗 , 但他劝的方式很巧妙 , 他没有说曹操怎么怎么不行我们怎么怎么行 , 而是一下子点出了“投降派”一个隐秘却致命的出发点:利益 。

鲁肃说那些“投降派”跟主公你不是利益共同体啊 , 比如说我要投降曹操 , 曹操不会为难我 , 他还得把我送回去 , 安排我做个清闲的小官 , 有车坐 , 有秘书 , 将来慢慢往上升 , 还能做市长省长 。 主公你想想你要投降了 , 你能像我这样吗?

这个分析很到位 , 点出了从三国到后世许多“投降派”共同的盘算:投降对个人有好处 。 孙权听了很认可 , 鲁肃也觉得很管用 , 所以诸葛亮一到东吴 , 鲁肃就嘱咐他说 , 别人不要管 , 你赶紧见我家主公 。

但是诸葛亮没有这样做 , 他选择了先跟东吴群臣见一见 , 他的考虑比鲁肃深:

其一 , 曹操毕竟很强大 , 要坚决抵抗 , 必须先统一内部思想 。 持投降立场的 , 主要是东吴的知识分子群体 , 他们大多是当时有名的儒者 , 掌握话语权 , 这就尤其不能把舆论阵地让出去 , 就不能怕争论 , 应该敢于争论 。

其二 , “投降派”不是铁板一块 , 有的是出于利益 , 有的是出于认识 , 也有的是出于立场 , 要加以分辨 , 团结大多数 , 孤立小部分 。

其三 , 不但要说清楚为什么能抵抗曹操 , 更要说清楚为什么要抵抗曹操 。 要说清楚举什么旗的问题 , 说清楚这个问题 , 也是为了尽可能地团结大多数人 。

那么来看 , 在整个舌战群儒这一段中 , 开口跟诸葛亮辩论的 , 一共有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德枢七个人 。

这些人都是知识分子 , 但绝不是泛泛之辈 , 是大知识分子 , 不少是文理科通才 , 比如陆绩精通天文学 , 曾经作《混天图》;严畯的《潮水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研究潮汐现象的著作 。 至于写写文章发发议论 , 给《易经》做做解释 , 对他们那都不叫事 。

对待这些人 , 诸葛亮是讲了方法的 , 没有像后来对王朗王司徒那样 , 我RAP饶舌骂死你 。 他显然提前做了功课 , 或者出于长年的积累 , 明显有所区别对待 。

首当其冲是张昭 。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

张昭是东吴集团里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 属于帮助孙权的哥哥孙策打天下的那个创业团队里的 , 孙策带他拜过自己的母亲 , 在古代这就是异姓兄弟的关系 , 与周瑜地位不相上下 。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

孙策死的时候 , 孙权刚刚18岁 , 孙策把弟弟托付给张昭 , 孙权趴在床上哭着不起来 , 是张昭把孙权劝起身 , 又当着众人的面 , 把他扶上马 。

从这几点分析 , 张昭的命运与东吴应该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 他不应该被划入鲁肃分析的利益不一致的那一类人当中去 。

张昭也不是个膝盖骨软的人 。 《三国志》里说 , 张昭每次上朝 , 言语雄壮严厉 , 声色慷慨义气 , 经常直言犯上 , 整个吴国上下就没有不怕他的 , 连孙权都说 , 我跟张昭说话 , 可不能乱说 , 得想想好再说 。

魏国曾经派使者封孙权为吴王 , 使者到了吴国架子很大 , 过了宫门也不下车 , 张昭就讲话了 , 说使者你敢到这不下车 , 是欺负我们江南人少势弱 , 连把小刀都没有么嗯?!吓得使者马上下车 。

既然不是立场问题 , 也不是利益问题 , 那么就属于认识问题了 。

同时张昭还有个毛病 , 对自己的判断比较自负 , 爱摆老同志的资格 , 觉得鲁肃、诸葛亮这样的小年轻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 太冲动 , 没大局观 , 为这个曾经多次在孙权面前批评过鲁肃 。

这几处性格特征在舌战群儒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

张昭在辩论中摆了个对比 , 说诸葛亮你自比管仲、乐毅 , 这话是你自己说的 。 刘备三顾茅庐请到你 , 以为是如鱼得水 , 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 。 管仲乐毅干了那么多经天纬地的大事 , 所以原本广大拥护汉室的人都指望你诸葛亮出山以后能够救世济民、剿灭曹贼 , 怎么刘备遇到你之前还能纵横寰宇 , 遇到你之后被曹操打得连战连败丢盔弃甲 , 反而不如以前了呢?管仲乐毅是像你这样的?

张昭这段话问得很厉害 , 明代李贽评价说“下得好毒手” 。 但要注意两点:一 , 他主要质疑的是诸葛亮个人 , 还是看不起小青年;二 , 他也许有一点“恐曹” , 但从头到尾既没有“崇曹”也没有“美曹” 。

张昭和诸葛亮的交锋 , 是罗贯中着墨最多一回合 。 诸葛亮想的很清楚 , 以张昭的地位和资历 , 只有说服他才有可能说服孙权 。 同时 , 演义没有交代的是 , 张昭的问题是认识问题 , 是最有可能被争取的对象 。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

诸葛亮非常耐心 , 采用了以守为攻的办法 , 绕了好大一个圈 , 先从医理的角度举例 , 说得了重症的病人不能用猛药 , 要循序渐进 。 刘备的家底太弱了 , 不可能一开始就担负起剿灭曹贼的重任 , 也要循序渐进 。 事物是在发展中由量变到质变的 。 4年楚汉战争 , 刘邦从来没赢过项羽 , 而垓下一战成功 , 攻守的形势是一点点逆转的 , 是要积小胜为大胜的 , 所以刘备的失利是暂时的 , 而胜利最终会到来 。

诸葛亮又说:在坐的各位老同志、老秀才 , 在大事面前 , 要能拿起扫帚就干 , 不能犯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 不能夸夸其谈、议而不决啊 。 所以“盖国家大计 , 社稷安危 , 是有主谋 。 非比夸辩之徒 , 虚誉欺人:坐议立谈 , 无人可及;临机应变 , 百无一能 。 ——诚为天下笑耳!”

诸葛亮的这段话 , 李贽评价 , “说尽今日秀才病痛” 。

接着来挑战诸葛亮的是虞翻 , 虞翻也是孙策时代的老人了 , 性格忠诚直率 , 很坚持原则 , 曾经气得孙权酒后要拔剑砍了他 , 因为太直 , 一辈子没有做到大官 。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

但他在抗曹这件事上表现得不好 , 自己“恐曹” , 还把别人拉到跟自己一个档次 , 认为刘备嘴上说不“恐曹”却被曹操百万雄兵打得丢盔弃甲 , 是假抵抗 , 是自欺欺人 。

对虞翻这种逻辑 , 诸葛亮是怎么反击的呢?注意 , 他在这里区分了“投降派”和“暂时退让派”的区别 。 像刘备这样有抵抗决心 , 但客观条件不具备 , 只能暂时退守等待时机的 , 是“暂时退让派”、假“恐曹”;而像东吴这样具备客观条件 , 却不主张抵抗的 , 是“投降派”、真“恐曹” 。 诸葛亮从主观动机上将“投降派”和“暂时退让派”做了区分 。 同时他是很强调主观能动性的 , 先确立一个积极的态度 , 办法总会有的;但如果跟曹操都还没有接触 , 就先判断要输 , 那再好的客观条件也不能转化为胜势 。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

前面说的张昭 , 家里是北方南迁的世家大族 。 步骘就比较惨 , 孤身一人逃到南方避祸 , 无依无靠、一贫如洗 , 所以步骘有一套 “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处世哲学 。

步骘这个人有多能忍呢 , 当时有个浙江人叫焦征羌的 , 是豪门贵族 , 做事比较霸道 , 步骘和一个朋友怕被他欺负 , 就带着名片拎着瓜去见他 。 结果一上门发现焦征羌在屋子里睡觉 , 让他两在屋外面干等 , 朋友就想走 , 被步骘一把拉住 。 过一会焦征羌醒了 , 就坐在屋里 , 打发人拿了两张席子 , 让步骘他们坐在地上隔着窗子见他 。 到了饭点的时候 , 焦征羌自己排满山珍海味大吃大喝 , 却用小盘子盛饭跟素菜让步骘他们吃 , 朋友气得实在吃不下去 , 步骘吃得狼吞虎咽 。

吃完出门 , 朋友就火了 , 指着步骘说你你你怎么这么怂呢 , 你不可耻么 。 步骘说 , 我们自己贫穷下贱 , 人家用贫穷下贱的礼节来招待我们 , 不是很合适吗 , 有什么可耻的呢 。

所以步骘这个人 , 属于现实主义者 , 不是膝盖骨软 , 是能忍 , 但是格局偏小 , 被贫寒限制了想象力 , 缺乏那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心气与胆气 。 并且他把个人的处世哲学带到了国家大事当中 , 这是不应该的 。

于是诸葛亮就教育和警示他:你说我学苏秦张仪用三寸不烂之舌来说服你 , 你知道苏秦张仪是很有胆识的 , 决不是那种畏强凌弱、惧刀避剑的人 , 你要是当“投降派” , 你肯定不如苏秦张仪 。

《三国演义》为什么是名著 , 就是他对各种典型人格的提炼到位 。 张昭、虞翻、步骘这些人是“恐曹” , 问题的核心是“自卑” , 在自卑心理的驱动下 , 夸大了敌人的优势 , 看不到自己的优势 。

而真正让人做呕的 , 是“美曹” 。 他们把对曹操的实力崇拜 , 上升到道德和价值观的高度 , 去把敌人的臭脚捧在怀里摩挲 , 捧得高高的 。 他们是“投降派”里的极端派 , 是“舔曹党” 。 这些人不是认识问题 , 也不单纯是利益问题 , 而是立场问题 。

薛综、陆绩就是“舔曹党”的典型 。 当时曹操占有天下三分之二 , 这是实力优势 , 而“舔曹党”把这种优势上升到价值、天意、血统的高度 , 主动为曹操的侵略行为寻找道德合理性 , 把战争的责任推给受害者;自己跪下了 , 还贬低不跟他一块跪的人不识抬举 。 按照他们的说法 , 曹操天下归心 , 是刘备不识抬举 , 硬要以卵击石;曹操是相国之后 , 刘备就是个卖草席的 , 刘备怎么胆敢挑战曹操?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

“舔曹党”的嘴脸激怒了诸葛亮 , 前几个人 , 诸葛亮都是以守为攻 。 到薛陆这两人的时候 , 诸葛亮情绪明显高昂了起来 , 直接对这两人展开了攻击 。

这里诸葛亮厘清了一个问题:价值观的高地在谁手里?

当时最高的价值观是忠孝 , 那么当时全中国最忠孝的人就是最有实力的曹操了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 他就占有忠孝的高地了吗?反对他的人就是不忠不孝了吗?

诸葛亮的认识是 , 不对 。 不能你曹操最有实力 , 你就掌握了判定忠孝的标准 , 你说谁忠孝谁就忠孝 , 你说谁不忠不孝谁就不忠不孝;忠孝的标准是世上的人共同认可 , 判断谁忠孝谁不忠不孝的标准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 , 在人心里 , 不在你曹操这里 。

所以曹操虽然是高官的后人 , 自己也是高官 , 但专权肆横 , 欺凌君父 , 就不能占有道德高地;刘备虽然卖过草席 , 但有忠孝的行为 , 就应该站在道德的高地上 。

最后 , 诸葛亮借着最后一个来挑战他的程德枢的对话 , 说出了他对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认识 , 这是整个舌战群儒的中心 , 也阐明了诸葛亮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格 。

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 应该做到两点:坚守崇高的信念 , 同时脚踏实地 。

诸葛亮把知识分子分成了“君子之儒”与“小人之儒” 。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 , 守正恶邪 , 务使泽及当时 , 名留后世 。 ”而小人之儒“惟务雕虫 , 专工翰墨 , 青春作赋 , 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 , 胸中实无一策 。 ”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

做君子之儒 , 不要做小人之儒 。 这是诸葛亮对自己提出的要求 , 他用一生实践了这个信念;这也是他对所有知识分子提出的要求 , 穿越千年 , 直到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

诸葛亮一生都很进取 , 总是在想尽各种办法与不利的形势斗争 , 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

回头看舌战群儒 , 他跟被他驳倒的那些人 , 谁是真正的聪明人呢?如果三分终归一统 , 孙刘当初的抗争真的有意义吗?

其实千百年来 , 能真正为人民所记住的绝大多数不是“聪明人” , “聪明人”们早已化为了黄土 , 而不聪明人的精神汇入我们的民族精神这条大河 。

在舌战群儒里 , 诸葛亮之所以能说的其他人满脸羞愧、哑口无言 , 除了高超的技巧 , 根本上是诸葛亮举起了忠孝这杆大旗 , 在什么是核心价值这个问题上 , 当时在场的所有人认识是一致的 。 这是当时与今天不同的地方 。

今天有一些人 , 你说仁义礼智信 , 他说普世价值;你社会主义 , 他说普世价值 。 因为精神上已经是他国人了 , 所以听你说什么话都是反的 , 他不会满脸羞愧 , 反而越说越得劲 。

对这种人 , 只能用诸葛孔明一句话总结 。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

文 /李小飞刀

来源:补壹刀(buyidao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