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大约快二十来年了吧 , 我出差去了邯郸市的大名县 。 大名县北宋时期始于仁宗皇帝称汴梁陪都大名府 。

现在的大名县城东北5一12公里一带是大名府遗址 。 遗址里有个似是祖先遗留的一个小“堆积场” 。 年长日久易腐的东西变成了黑土 , 只剩下陶瓷瓦片还在 , 于是 , 瓷杂和土堆积在一起 , 成了“堆积场" 。 “堆积场”顶上有荆棘和杂草丛生 , 显出历史久远 。

在我印象中“堆积场"被挖去半拉 , 平整成农田 , 还剩下有农村宅子大的半拉子土包 。 散落在土包周边 , 农民承包的农田里裸露在外的瓷片 , 阳光照射下闪耀出斑斓 。 我和同事参观遗址时 , 得到许可 , 在农民的地里 , 捡了些瓷片带回北京 。

放了这么多年了 , 终于找了出来 , 还好 , 装在一个塑料袋里 , 别来无恙 。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

从这些瓷片看 , 此堆积场 , 宋代应是御办碎瓷堆积场 , 宋之后可能又当“垃圾场"扔进了些砖头瓦片和民间碎瓷杂物 。 。

我把挑出来的瓷片倒出 , 按胎的厚薄分成三堆: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

(薄的一堆)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

(薄厚置中的一堆)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

(厚的一堆)

据宋人《坦斋笔衡》记载 : “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 , 遂命汝州造青窑器 。 ”由此证明 , 宋代官汝窑末建之前 , 曾烧制“贡瓷” 。 《坦斋笔衡》云 : 政和间 , 京师自置窑烧造 , 名曰官窑 。

薄的那堆中 , 这两枚香灰胎薄如铁锅底 , 开片: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

薄厚置中的那堆中 , 这两枚都是釉厚夹饼干香灰胎的瓷片: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

厚的那堆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

厚的那堆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

厚的那堆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从大名府陪都遗址捡来的瓷片看北宋“官窑”// //

厚的那堆

那么 , 从这三组瓷片看 , 肯定非民窑所为 , 又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宋汝瓷、钧瓷 。 那它是哪家“命民窑烧制贡瓷”的瓷窑烧制呢 ? 还是它属於宋“京师自置窑”烧制的官窑瓷?我认为 , 后者可能性大 , 但“堆积场"仅是堆积场 , 决非窑址 。

[典藏之屋 ] 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原创

来源:一个人的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