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余秋雨《中国文脉》,古老中国五千年文化梳理


「读书」余秋雨《中国文脉》,古老中国五千年文化梳理

「读书」余秋雨《中国文脉》 , 古老中国五千年文化梳理// //

中国的历史开始在夏商与西周 , 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 , 而在此之前 , 还有关于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 , 之所以称之为传说是因为他们在历史上没有文字可考 。 比传说更久远的是神话 , 中国古代的神话虽说虚幻 , 但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整体性格 。 诸如 , 盘古开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

当然 , 神话和传说在我们的心中总归离现实太远 , 所以 , 它们接近不了中华的文化主流 , 但它们却是远古时期华夏文明的灿烂星斗 。 在开天辟地的大荒时代 , 这些耀眼的星座熠熠闪烁着光芒 。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余秋雨的《中国文脉》 , 虽然是对中国文化脉络的梳理和解析 , 但他却是从神话、传说开始说起 。 如此 , 让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整体的华夏文明 , 及其它的文化基脉 。


「读书」余秋雨《中国文脉》,古老中国五千年文化梳理

「读书」余秋雨《中国文脉》 , 古老中国五千年文化梳理// //

悠久的历史 , 古老的文明 , 纤细且宏大的文化经脉

《中国文脉》这本书如余秋雨本人所说 , 通过做减法的过程 , 向我们呈现出一个清晰的脉络 , 其间涉及到的延续文明的历史、继承文脉的人物 , 犹如在深邃而遥远的星空中熠熠闪光的泰斗 , 照得仰望之人通体发亮 。

神话和传说 , 神秘又玄幻 , 却给人以力量 。 而之后的“殷墟”、“甲骨文”更让华夏民族找到了久远的文明根基 。 文字的出现预示着中国文化破晓时分的来临 。 这也是中国文脉的起点 , 之后余秋雨渐次向我们展开一幅中国文化的漫漫长卷 , 看得人是惊心动魄 。

《诗经》 , 汉字大约起源于五千多年前 , 而《诗经》产生的时间 , 大概离现在两千六百到三千年左右 。 这些先民的歌唱 , 成为先秦诸子出场的精神背景 。

老子 , 他老人家骑一青牛出函谷关前一口气写下的五千言《道德经》;

孔子 , 总是“在路上”的万世师表 , 十四年里 , 他周游列国 , 无数次的抵达 , 无数次的启程 , 无休止的漫漫长途 , 让人震撼;

墨子 , 剔除自私之心 , 爱他人就像爱自己 。 因为“兼爱” , 所以“非攻”;

稷下学宫 , 位于齐国的一所诸子百家都曾造访的开放式的最高学府 , 自由且独立的文化学宫;

屈原 , 继《诗经》之后 , 中华第一诗人 。 《诗经》的作者是普罗大众 , 而《离骚》的与其不同处则在于它书写的是诗人屈原本人的情感和心怀;

司马迁 , 堪称中国文化君主 , 他的《史记》则是历史母本 , 余秋雨亦称之为中国散文的第一支笔;

曹操 , 立于天地之间的生命格局、人生定位 , 及其子的七步之诗 , 可谓“天下三分月色 , 两分尽在曹家”;

阮籍和嵇康 , 魏晋之绝响 。 《广陵散》的失传是中国文化的遗憾;

陶渊明 , 从田园的“此岸理想”到桃花源的“彼岸理想” , 留于后世太多的向往与追寻;

大唐 , 辉煌的大唐、佛教的大唐、诗歌的大唐 , 这里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等共享诗歌盛宴;

宋代 , 乱麻蕴藏的宋有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 , 还有李清照、辛弃疾等道不尽的悲喜人生;

曹雪芹 , 一部《红楼梦》抚慰了五百年的荒凉 。

当然 , 中华文化灿烂而厚重 , 以上脉络是余秋雨个人的体察和思路 , 你我定会从中有所了悟 , 但也不乏一些个人思考 , 有自己的思路甚好 。


「读书」余秋雨《中国文脉》,古老中国五千年文化梳理

「读书」余秋雨《中国文脉》 , 古老中国五千年文化梳理// //

五千年的灿烂之后 , 是今日的贫瘠与安静

从神话到《诗经》、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关汉卿、曹雪芹 , 以及其他文学星座的苍穹之中 , 我们感受到太大的震撼和力量 。 或许 , 这就是余秋雨书写此书的重要目的 。 然而 , 我还能清晰地感觉到他的深层愿望 , 那便是今日和日后的年轻人将这一基脉延续下去的决心和魄力 。

曹雪芹之后 , 延续文脉的将是何人?其实 , 这说起来并不是你我这般小人物能够评判的 。 今天我之所以分享这本书 , 最主要的目的则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 , 继而去关注、去钻研 , 毕竟 , 要想接下前人的接力棒此乃首当其冲的工作 。

可惜的是 , 我们的文化精髓因着语言文字的晦涩难懂 , 遭大众嫌弃太久 , 年轻人除了昔日在课堂上接触到的点滴之外 , 再无其他更多的涉猎 。 更不要提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谋生活的人们了 。 大家平日里不喜欢读书 , 喜欢的是现代化的流畅资讯 , 新闻、时尚、搞笑、财经、娱乐等等麻痹神经的东西 , 即便是读书 , 人们也会选择当下的畅销书 , 故事类、励志类、情感类等等有助日常消遣的书籍 。

当然 , 这也无可厚非 。 但是 , 当每个人都一心为着个人的物质精神生活打转 , 那“中国的大车”谁来拉?这理应是每一个国人的本职责任 。

可喜的是 , 如今网络和媒体的发达 , 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业余写作者 , 几乎呈现了一个全民写作的局面 。 转念一想 , 或许 , 我们正在不自觉中为后世的文化营造着一个爆发的机会和可能 。 就如同唐朝之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 历经三百年的磨合 , 终于给唐诗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温床 , 在唐朝几乎人人出口成诗 。 试想 , 如果当下的我们在经过长达百年的网络创作之后 , 一颗文学的珍珠势必会磨合至晶莹剔透 , 接下来的时代 , 便是犹如“唐诗”般璀璨的“文学盛宴”的时代 。 到那个时候 , 虽然我们早已飞灰湮灭 , 但毕竟也曾为着中国文脉的延续尽过微薄之力 , 该是何等的宽慰与庆幸!

而今天 , 我个人认为 , 除了读书、酝酿与写作之外 , 我们所急于去做的便是多读些稳居文化脉络上的东西 。 不光自己要读 , 为师者 , 要带领着学生读;为父母者 , 要带领着子女读;为领导者 , 要带领着下属读 。 泱泱中华 , 灿烂文化 , 是我们的资本与骄傲 ,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要握紧手中的接力棒 , 奋力跑完自己的那段路程之后 , 再将其稳稳地交于后人手中 。


「读书」余秋雨《中国文脉》,古老中国五千年文化梳理

「读书」余秋雨《中国文脉》 , 古老中国五千年文化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