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漳菁萃」第96期丨家乡的桥梁(十)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清漳菁萃」第96期丨家乡的桥梁(十)

家乡的桥梁(十)

江 阎 文/图

新桥(附:文昌阁、坝仔桥、东新桥、塔仔脚)

位于漳州郡城外东南处 。 桥虽不存 , 桥北的街坊也已改建为商品房小区 , 但现该地仍保留塔仔脚、新桥下街等与新桥有关的老地名 。 新桥下街又称新桥头 , 是塔仔脚与南河市场之间的巷路 , 原为新桥的引桥路段 。

早在南宋 , 北溪先生陈淳在《上赵寺丞改学移贡院书》一文中就提出南桥选址有误 , 堵塞南门溪的水流 , 以致常作洪水 。 “南桥之造 , 盍造于水云馆……桥造于此 , 则下流有钤束不足忌 , 而上流有关鏁风气藏聚盘礴 , 自足以为雄胜 。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 漳州又一次遭到洪水肆虐 , 旧桥被冲毁 。 知府韩擢为避开南门溪湍流 , 采用宋儒陈淳的建议 , 选址水流渐缓的城东南方位建新桥 , 取名文昌桥 。 桥二十八间 , 长九十丈 , 宽二丈四尺 。 同时在桥北岸建文昌阁 , 南岸建镇海楼 , 又建有六松堂、飞虹亭、水月亭、青牛洞 , 桥西草堂诸胜 。 可惜好景不长 , 由于工程督造者县尉胡宪卤莽行事 , 桥墩基础不牢固 , 桥梁刚建成即出现倾斜 。 韩擢离任不久 , 桥梁便倒塌了 。 两年之后 , 官员重修旧桥(南桥) 。 时人认为南门溪至新桥处水势较缓 , 桥梁不会经常被洪水损坏 , 可以节省民财 。 而且新桥连接八卦楼 , 可以包络元气 。 当时建新桥时 , 南门溪上浮出三台州 , 正应了“南桥金锁断”的谶语 。 此后 , 太史高克正亦提议修复新桥 , 称:“故与其一成而一亏 , 孰若两利而共济 。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 , 知府袁业泗偕同知县计元勋捐俸重修新桥 。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 龙溪人郭居昌、居鼎(巴达维亚甲必丹)等募众修复桥面及扶栏 。 清初 , 桥南的观海楼及桥周边的胜迹等都已荒废 , 独存文昌阁 。 同治三年(1864年) , 太平军入漳 , 新桥被毁 。 同治五年(1866年) , 重建新桥 。 光绪三十年(1904年)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 南门溪两次洪水大作 , 新桥受损严重 , 无法通行 。 新桥上旧有水月亭 , 不知始建于何时 , 民国9年(1920年)迁桥南 。 现桥南有水月亭 , 主祀观音 。 每年农历七月普度 , 水月亭有做法会 , 放水灯的传统 。

新桥是城外连接南门溪南北两岸的重要通道 。 新桥建成后 , 城东南厢日益繁华 , 在北桥头形成热闹的街市 。 圩市称南河市场 , 近年修建商品房小区 , 移至威镇阁下 。 桥南则直通镇海楼街(即今内街) , 与横街、外街形成街市网络 。 街上商铺林立 , 兴旺一时 。

文昌阁在新桥北桥头 。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 知府韩擢建文昌桥(即新桥) , 于岸北建文昌阁 , 南建观海楼 。 文昌阁有三层 , 祀文昌帝君 。 明万历癸丑《漳州府志》称其“四望环碧 , 长桥卧波 , 萦溪若带 , 为一郡胜览” 。 建成不久便毁于火 。 崇祯年间 , 知府曹荃重建 , 增其规制 。 清康熙初年复毁 。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 郡中诸绅士募赀重建 。 文昌阁今不存 。

坝仔桥


「清漳菁萃」第96期丨家乡的桥梁(十)

「清漳菁萃」第96期丨家乡的桥梁(十)// //

疑似坝仔桥及砖塔(吴文群提供)

位于南河市场西南侧 , 塔仔脚街与南河市场之间 。 漳州城南厢港道密集 , 与南门溪平行的内港自大路头一带流入 , 向东北流至塔仔脚东侧 , 转而向北 , 流入石路仔旁的港道 。 行人要先跨过港道 , 才能走上新桥到达南岸 。 因此 ,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 在修建新桥的同时 , 也修建了坝仔桥 , 作为新桥北桥头与郡城南厢的通道 。 1919年市政建设 , 拓建澄观道时填平港道 , 坝仔桥也因此不存 。


「清漳菁萃」第96期丨家乡的桥梁(十)

「清漳菁萃」第96期丨家乡的桥梁(十)// //

东新桥

东新桥

位于新桥东侧 , 原澄观道东端 。 1920年 , 在新桥的东侧新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 。 桥墩为条石垒砌 , 灰浆弥缝 。 桥长198米 , 18个桥孔 , 桥面净宽6米 , 全桥安装路灯 , 两侧各建有3个半圆形避车台 , 设计负重20吨 。 因位于新桥之东 , 故名东新桥 。 相传“东新桥”三字为书法家李瑞清所书 。 北桥头建桥亭 , 混凝土建筑 , 为券顶、四圆柱方形实心亭 , 形制类似中山公园纪亭 。 亭中有造桥碑 , 镌周醒南所撰记文 , 记述造桥概况 。 东新桥是连接漳州城到石码、海澄、浮宫的公路交通要道 。 北岸通亮工路(即今解放路) , 南岸则新辟鹭洲路 , 接漳浮公路 。 1938年 , 为防日军进漳 , 漳州驻军炸毁桥北端至中部二段 , 断桥处架设木板桥 , 宽1.7米 。 抗战胜利后 , 东新桥于民国36年(1947年)修复 , 桥面铺设木板 。


「清漳菁萃」第96期丨家乡的桥梁(十)

「清漳菁萃」第96期丨家乡的桥梁(十)// //

东新桥-桥墩已损


「清漳菁萃」第96期丨家乡的桥梁(十)

「清漳菁萃」第96期丨家乡的桥梁(十)// //

东新桥-桥墩

1964年5月 , 桥面全部翻修改建为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 。 “文化大革命”期间 , 更名为工农兵桥 。 1980年 , 恢复原名为东新桥 。 2000年 , 拆毁东新桥 。 现江滨路该地段石栏嵌有“工农兵桥”桥匾 , 是东新桥的唯一遗存 。


「清漳菁萃」第96期丨家乡的桥梁(十)

「清漳菁萃」第96期丨家乡的桥梁(十)// //

东新桥-工农兵桥匾

塔仔脚

位于新桥西侧 , 原厦门路与澄观道之间 。 据清末图片资料 , 该处旧有高塔 , 塔旁为港道 。 塔的名称及始建年代不详 , 塔身有九层 , 砖砌 , 不见载于方志等史料 。 不知毁于何时 。 塔仔脚因位于塔旁 , 故名 。 现该地段改建为商品房小区 。


「清漳菁萃」第96期丨家乡的桥梁(十)

「清漳菁萃」第96期丨家乡的桥梁(十)// //

塔仔脚方位图


「清漳菁萃」第96期丨家乡的桥梁(十)

「清漳菁萃」第96期丨家乡的桥梁(十)// //

原创:江阎

本文来源:“漳州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0596-2595655)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