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常理出牌,怼得皇帝大发雷霆,皇帝对他心存敬畏,他却得善终
不按常理出牌 , 怼得皇帝大发雷霆 , 皇帝对他心存敬畏 , 他却得善终// //
汉军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有皇帝的几千年里的君臣关系似乎形成了一个定式:君是君 , 臣是臣 。 "君要臣死 , 臣不得不死" 。 臣子对君王唯唯诺诺 , 充满了敬畏和恐惧 。 君王对臣下盛气凌人 , 颐指气使 , 操控着生杀大权 。
任何事都有例外 。 历史上有一位臣子让皇帝心存忌惮 , 礼让三分 。 这位臣子就是西汉的汲黯 。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今山东省鄄城县人) 。 这位汲先生根正苗红 , 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 。 春秋战国时期 , 他的祖先就在卫国做官 , 而且是国君身边的红人 。 此后 , 不管
不按常理出牌 , 怼得皇帝大发雷霆 , 皇帝对他心存敬畏 , 他却得善终// //
汉朝美女
怎么改朝换代 , 老汲家都有人都在朝廷里做高官 , 成了政坛的不倒翁 。 汉景帝时期 , 年轻的汲黯通过他父亲的举荐当上了太子洗马 , 也就是成了未来的汉武帝刘彻的部属 , 早早地迈入了政坛 。 等汉武帝即位后 , 汲黯当了谒者 。 谒者就是在皇帝身边跑腿 , 接待宾客 , 传达皇帝命令的官员 , 级别不太高 , 但属于皇帝身边的人 。
这位汲先生 , 绝对是一个牛皮哄哄 , 不着调的人 。 有一次皇帝派他出一趟远差 。 出差的目的地是越地 。 原因是是瓯越国向朝廷紧急求救 , 说是被闽越国发兵侵略了 。 皇帝要派一个人去调查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 结果汲黯同志出差出了一半 , 走到吴地就不去了 。 回来报告皇帝说 , 越人相互攻打是他们的风俗习惯 , 不配劳烦天子的使者 。 皇帝虽然有点生气 , 由于是身边人 , 想想也就算了 , 没有责怪他 。 还有一次 , 不知皇帝是不是忘记了上次的事 , 又派他出差了 。 这次出差地没有那么远了 , 是河内郡(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南部等地) 。 河内郡失火 , 那时都是木头房子 , 房子连着房子 , 结果一失火 , 千多户人家的房子都烧光了 , 这种火灾不论在哪时都应该属于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吧 。 这次汲黯同志终于到了现场 , 但没有采取救灾的措施 。 汲黯同志出差回来后向皇帝报告说:"河内有一户人家失火 , 由于街上的屋子是一间连着一间 , 所以烧了许多房子 , 应该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 但是臣打河南(河内郡的西南 , 从长安去河内郡要先过河南郡)经过的时候 , 看见许多穷人受水灾旱灾的影响 , 生活困难 , 到了民不聊生 , 父子相食的地步了 , 所以我假借您的命令 , 打开河南郡的粮仓放粮赈济了灾民 , 现在回来了 , 请你治我假传圣旨的罪吧!"结果 , 皇帝哭笑不得 , 只好夸奖他差事办得好 。
经过这两次外派任务后 , 皇帝总觉得这个人在身边不太让人放心 , 于是就想把汲黯外放到荥阳县当县长 。 结果汲黯同志"耻为令 , 病归田里"(《史记?汲郑列传》) 。 意思我一个天子近待 , 去当个小小的县长是一件羞耻的事 , 你要我去 , 那我就申请病退 。 皇帝考虑到汲黯在身边跟随多年 ,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 接到退休申请 , 没有批准 , 而是在中央另外给他安排了一个中大夫的职位 。 汲黯这种不服从组织安排的做法 , 皇帝居然也能容忍 , 看来皇帝也是讲感情的人 。
中大夫属言官 , 既没有具体事务也没有权力的闲官 , 职责就是提意见 。 于是 , 汲黯天天向皇帝提意见 , 意见提多了 , 弄得皇帝很烦 , 又想把他调出中央 。 皇帝心想 , 上次叫你去当个县长 , 你嫌官小 , 这次让你去当个太守 , 好歹是个厅局级干部 , 你总至于再嫌官小了吧 。 于量 , 汲黯被外放到东海郡当太守 , 他还真去了 。 汲黯身体一直不太好 , 自从当了太守不久后 , 倒是真病了 , 卧床不起 , 史书上称他"卧闺阁不出" 。 不过 , 汲黯真有两把刷子 , 睡在床上就把政事办了 。 他一方面任人为贤 , 知人善用;另一方面举重若轻 , 牢牢把握大政方针 , 不苛责下属不过问细节 , 放手让下面的官员去干事 。 结果 , 东海大治 , 获得朝野的一致称赞 。
不按常理出牌 , 怼得皇帝大发雷霆 , 皇帝对他心存敬畏 , 他却得善终// //
汉长城
皇帝听说这件事 , 很高兴 。 皇帝一高兴 , 汲黯就升官了 , 被任命为部级的主爵都尉(管理列候事务的官员) 。 回到中央 , 汲老先生仍然是一身傲骨 , 遇到比他官职大的 , 他只是打打拱手 , 长揖不拜;他眼睛更是容不下沙子 , 看到不顺眼的 , 当面给人家指出 , 不给一点面子 。 酷史张汤当了廷尉后 , 汲老先生多次当着皇帝的面斥责他:"公为正卿 , 上不能褒先帝这功业 , 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更为严重的他还是爱跟皇帝跟意见 , 而且从来不顾及皇帝的面子和感受 。
有一次皇帝召见汲黯 , 信誓旦旦地说 , 我想效法古代明君 , 做到天下大治 。 不料 , 汲老先生批评说 , 陛下内心充满了欲望 , 怎么能效法古代圣明君主 , 做到天下大治呢!皇帝居然被他怒怼得无话可说 , 大发脾气 , 拂袖而去 。 皇帝跟身边的人说 , 这个汲黯也太愚蠢了吧!纵观中国古代史 , 没有一个大臣敢跟皇帝这样说话 。 即便是有古今第一谏臣之称的魏征 , 也不敢这样的口吻给一代明君唐太宗提意见 。 魏征有时还变着法子提意见 , 说:陛下想要我做忠臣还是良臣呢?然后说忠臣都是昏君造成的 , 要做良臣则必逢圣主 。 给皇帝一个大大的台阶下 。
皇帝发脾气归发脾气 , 汲老先生一如既往地提意见 。 汲黯意见提得尖锐 , 把皇帝都噎住了好几回 。 《史记汲郑列传》里有四个地方用了 "上默然"(皇帝无话可说) , 来记载皇帝被怒怼得无话可说的场面 。 要知道 , 这个皇帝可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啊 。
以致汉武帝对汲黯是既敬重又有点害怕 , 怕他提意见弄得面红耳赤下不了台 。 平时皇帝召见臣子非常随便 , 对自己的小舅子大将军卫青 , 蹲在厕所里就召见了 。 对丞相公孙弘求见 , 也不整理衣冠就见了 。 唯独对汲黯正正规规 , 不整理好衣冠 , 不见 。 有一次皇帝在帷帐中办公 , 汲黯来汇报工作 , 皇帝没有戴帽子 , 不敢出来 , 叫了一个待者出来批准了汲黯的奏章 。
这位 "又臭又硬"汲老先生在中央和地方任职交替任职 , 最后在淮阳太守任上得到善终 。 汲黯死后 , 他的儿子汲偃和弟弟汲仁弟得到皇帝关照 , 做到了九卿(相当于现在的部级)级别的官员 。
这样一位不近人情 , 数次面折皇帝 , 得罪当朝权贵的汲黯却能得到善终 , 有几个原因 。 一是中国几千年以来都是人情社会 。 他是皇帝的旧部 , 当过太子洗马 。 人都是讲感情的 , 皇帝也不例外 , 从感情上讲对身边人是厚爱一等 。 而对不是身边人就不那么客气了 , 比如司马迁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讲了几句公道话就被处以腐刑 。 二是汲黯虽伉直但为官廉洁 , 一心为国为民没有私心 , 独来独往不搞结党营私 , 所谓无欲则刚 , 没有授人以柄 , 权贵奈何不了他 , 皇帝也需要这样的人 。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汲老先生真有本事 。 上文说的卧闺阁而治就是明证 。
无论如何 , 在君权神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社会 , 让皇帝感到忌惮的汲老先生能得以善终 , 并得以封妻荫子 , 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
不按常理出牌 , 怼得皇帝大发雷霆 , 皇帝对他心存敬畏 , 他却得善终// //
汲黯像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有皇帝的几千年里的君臣关系似乎形成了一个定式:君是君 , 臣是臣 。 "君要臣死 , 臣不得不死" 。 臣子对君王唯唯诺诺 , 充满了敬畏和恐惧 。 君王对臣下盛气凌人 , 颐指气使 , 操控着生杀大权 。
任何事都有例外 。 历史上有一位臣子让皇帝心存忌惮 , 礼让三分 。 这位臣子就是西汉的汲黯 。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今山东省鄄城县人) 。 这位汲先生根正苗红 , 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 。 春秋战国时期 , 他的祖先就在卫国做官 , 而且是国君身边的红人 。 此后 , 不管怎么改朝换代 , 老汲家都有人都在朝廷里做高官 , 成了政坛的不倒翁 。 汉景帝时期 , 年青的汲黯通过他父亲的举荐当上了太子洗马 , 也就是成了未来的汉武帝刘彻的部属 , 早早地迈入了政坛 。 等汉武帝即位后 , 汲黯当了谒者 。 谒者就是在皇帝身边跑腿 , 接待宾客 , 传达皇帝命令的官员 , 级别不太高 , 但属于皇帝身边的人 。
这位汲先生 , 绝对是一个牛皮哄哄 , 不着调的人 。 有一次皇帝派他出一趟远差 。 出差的目的地是越地 。 原因是是瓯越国向朝廷紧急求救 , 说是被闽越国发兵侵略了 。 皇帝要派一个人去调查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 结果汲黯同志出差出了一半 , 走到吴地就不去了 。 回来报告皇帝说 , 越人相互攻打是他们的风俗习惯 , 不配劳烦天子的使者 。 皇帝虽然有点生气 , 由于是身边人 , 想想也就算了 , 没有责怪他 。 还有一次 , 不知皇帝是不是忘记了上次的事 , 又派他出差了 。 这次出差地没有那么远了 , 是河内郡(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南部等地) 。 河内郡失火 , 那时都是木头房子 , 房子连着房子 , 结果一失火 , 千多户人家的房子都烧光了 , 这种火灾不论在哪时都应该属于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吧 。 这次汲黯同志终于到了现场 , 但没有采取救灾的措施 。 汲黯同志出差回来后向皇帝报告说:"河内有一户人家失火 , 由于街上的屋子是一间连着一间 , 所以烧了许多房子 , 应该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 但是臣打河南(河内郡的西南 , 从长安去河内郡要先过河南郡)经过的时候 , 看见许多穷人受水灾旱灾的影响 , 生活困难 , 到了民不聊生 , 父子相食的地步了 , 所以我假借您的命令 , 打开河南郡的粮仓放粮赈济了灾民 , 现在回来了 , 请你治我假传圣旨的罪吧!"结果 , 皇帝哭笑不得 , 只好夸奖他差事办得好 。
经过这两次外派任务后 , 皇帝总觉得这个人在身边不太让人放心 , 于是就想把汲黯外放到荥阳县当县长 。 结果汲黯同志"耻为令 , 病归田里"(《史记?汲郑列传》) 。 意思我一个天子近待 , 去当个小小的县长是一件羞耻的事 , 你要我去 , 那我就申请病退 。 皇帝考虑到汲黯在身边跟随多年 ,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 接到退休申请 , 没有批准 , 而是在中央另外给他安排了一个中大夫的职位 。 汲黯这种不服从组织安排的做法 , 皇帝居然也能容忍 , 看来皇帝也是讲感情的人 。
中大夫属言官 , 既没有具体事务也没有权力的闲官 , 职责就是提意见 。 于是 , 汲黯天天向皇帝提意见 , 意见提多了 , 弄得皇帝很烦 , 又想把他调出中央 。 皇帝心想 , 上次叫你去当个县长 , 你嫌官小 , 这次让你去当个太守 , 好歹是个厅局级干部 , 你总至于再嫌官小了吧 。 于量 , 汲黯被外放到东海郡当太守 , 他还真去了 。 汲黯身体一直不太好 , 自从当了太守不久后 , 倒是真病了 , 卧床不起 , 史书上称他"卧闺阁不出" 。 不过 , 汲黯真有两把刷子 , 睡在床上就把政事办了 。 他一方面任人为贤 , 知人善用;另一方面举重若轻 , 牢牢把握大政方针 , 不苛责下属不过问细节 , 放手让下面的官员去干事 。 结果 , 东海大治 , 获得朝野的一致称赞 。
皇帝听说这件事 , 很高兴 。 皇帝一高兴 , 汲黯就升官了 , 被任命为部级的主爵都尉(管理列候事务的官员) 。 回到中央 , 汲老先生仍然是一身傲骨 , 遇到比他官职大的 , 他只是打打拱手 , 长揖不拜;他眼睛更是容不下沙子 , 看到不顺眼的 , 当面给人家指出 , 不给一点面子 。 酷史张汤当了廷尉后 , 汲老先生多次当着皇帝的面斥责他:"公为正卿 , 上不能褒先帝这功业 , 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更为严重的他还是爱跟皇帝跟意见 , 而且从来不顾及皇帝的面子和感受 。
有一次皇帝召见汲黯 , 信誓旦旦地说 , 我想效法古代明君 , 做到天下大治 。 不料 , 汲老先生批评说 , 陛下内心充满了欲望 , 怎么能效法古代圣明君主 , 做到天下大治呢!皇帝居然被他怒怼得无话可说 , 大发脾气 , 拂袖而去 。 皇帝跟身边的人说 , 这个汲黯也太愚蠢了吧!纵观中国古代史 , 没有一个大臣敢跟皇帝这样说话 。 即便是有古今第一谏臣之称的魏征 , 也不敢这样的口吻给一代明君唐太宗提意见 。 魏征有时还变着法子提意见 , 说:陛下想要我做忠臣还是良臣呢?然后说忠臣都是昏君造成的 , 要做良臣则必逢圣主 。 给皇帝一个大大的台阶下 。
皇帝发脾气归发脾气 , 汲老先生一如既往地提意见 。 汲黯意见提得尖锐 , 把皇帝都噎住了好几回 。 《史记汲郑列传》里有四个地方用了 "上默然"(皇帝无话可说) , 来记载皇帝被怒怼得无话可说的场面 。 要知道 , 这个皇帝可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啊 。
以致汉武帝对汲黯是既敬重又有点害怕 , 怕他提意见弄得面红耳赤下不了台 。 平时皇帝召见臣子非常随便 , 对自己的小舅子大将军卫青 , 蹲在厕所里就召见了 。 对丞相公孙弘求见 , 也不整理衣冠就见了 。 唯独对汲黯正正规规 , 不整理好衣冠 , 不见 。 有一次皇帝在帷帐中办公 , 汲黯来汇报工作 , 皇帝没有戴帽子 , 不敢出来 , 叫了一个待者出来批准了汲黯的奏章 。
这位 "又臭又硬"汲老先生在中央和地方任职交替任职 , 最后在淮阳太守任上得到善终 。 汲黯死后 , 他的儿子汲偃和弟弟汲仁弟得到皇帝关照 , 做到了九卿(相当于现在的部级)级别的官员 。
不按常理出牌 , 怼得皇帝大发雷霆 , 皇帝对他心存敬畏 , 他却得善终// //
汉服美女
这样一位不近人情 , 数次面折皇帝 , 得罪当朝权贵的汲黯却能得到善终 , 有几个原因 。 一是中国几千年以来都是人情社会 。 他是皇帝的旧部 , 当过太子洗马 。 人都是讲感情的 , 皇帝也不例外 , 从感情上讲对身边人是厚爱一等 。 而对不是身边人就不那么客气了 , 比如司马迁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讲了几句公道话就被处以腐刑 。 二是汲黯虽伉直但为官廉洁 , 一心为国为民没有私心 , 独来独往不搞结党营私 , 所谓无欲则刚 , 没有授人以柄 , 权贵奈何不了他 , 皇帝也需要这样的人 。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汲老先生真有本事 。 上文说的卧闺阁而治就是明证 。
无论如何 , 在君权神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社会 , 让皇帝感到忌惮的汲老先生能得以善终 , 并得以封妻荫子 , 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
- 水浒传中打架都是有程序的,一旦不按规矩来,有可能英名尽毁
- 李密为何会失败,以下几大原因,失败也是常理之中
- 若是有人表现出违背人性常理的“善良”,请你速速警觉远离
- 红楼梦中王熙凤为什么不按照秦可卿的建议去拯救贾府?这是关键
- 揭秘中国古代亲子鉴定的四大手段:亲情、常理、合血、滴骨
- 一个用错了三千年的典故,逻辑太有违常理,却无人异议
- 朱元璋登基后,对待曾侮辱过自己的地主,为何其做法不合常理
- 水浒传为何不按原著来拍?答案终于被知晓,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 年羹尧贪污受贿腐败表明自己无反心,不料雍正不按套路出牌
- 他是国民党第1军第1师第1旅旅长,被俘后竟说:你们打仗不按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