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族后裔
经历过金戈铁马 , 经历过沧桑荣辱 , 经历过从华丽巅峰到平凡如水的旅程 , 这样的家族一定是厚重的 , 这样的记忆一定是五彩斑斓的 , 这样的全家福一定是不仅要去看 , 而且要去读的 。
末代皇族后裔// //
1961年春节 , 溥仪在七叔载涛家中 。 中坐者左起:韫娴(四姑)、韫颍(三姑)、溥仪(大伯)、载涛、载涛夫人、韫和(二姑);后立者左起:金瑜庭(生母)、溥任(父亲)、溥杰(二伯);前蹲者右三:金毓岚 。
这张黑白的全家福照片 , 将时间一下子拉回到53年前【本文写作时间为2014年 , 敬请知悉——小编注】 。 而今已逾花甲的金毓岚 , 那时还戴着红领巾 。
这不是一张普通的“全家福” , 它记录着一个社会旧形态的彻底打碎 , 一个国家新形态的涅槃重生 。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皇朝 , 在东方大地上辉煌显赫了276年的封建皇族 , 最终在这张照片上留下了归于平凡的质朴微笑 。
金毓岚至今还记得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次历史性的团圆 , 并且早在十年前就曾经专门撰文予以铭记 。
那是1959年的冬天 , 他和家人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 , 第一批特赦的战犯名单里 , 有一个让他们欣喜的名字:爱新觉罗·溥仪 。 金毓岚知道 , 这位他从未谋面的大伯 , 就是清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宣统 。
没过几天 , 父亲告诉他 , 这位大伯要来家里吃饭 。 在那个供应非常紧张的年代 , 父亲竟然为了这顿饭 , 专门想办法弄来了一只鸭子、几条鱼以及市面上极其少见的鲜菜 。
父亲还特别叮嘱金毓岚 , 把平时最爱玩的陀螺收起来 。 那时候 , 孩子们把这种游戏叫做“抽汉奸” 。 父亲说:“你大伯最忌讳这个词了 。 ”
那是个星期天的晚上 , 金毓岚第一次见到了这位特殊的大伯:高而消瘦的身材 , 中分头 , 一身黑布棉装 , 戴着宽边近视眼镜 , 笑着和家里每一个人紧紧握手 , 嘴里不停地说着同一句话:“我有罪 , 我是人民的罪人!”
那顿饭 , 大伯吃得很香 , 很香 。
两年后的春节 , 爱新觉罗家在京的四代人同聚于载涛贝勒家 , 中央新闻图片社为这几十口人拍摄了这张全家福 , 成为这个特殊家族四世同堂的惟一一张合影 。
那一年 , 载涛(光绪同父异母弟 , 溥仪的叔父)75岁 , 溥仪56岁 , 溥杰(溥仪弟弟)55岁 , 溥任(溥仪弟弟 , 金毓岚父亲)43岁 , 金毓岚12岁 。
照片上 , 每个人都微笑着 。 金毓岚经常想:伯父的前半生 , 断不会有这种轻松、惬意的微笑 。
毛泽东曾说:“溥仪的出路在中国 , 爱新觉罗家族的出路也在中国 。 ”
十几年前 , 金毓岚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话:“岁月轮回 , 朝代兴替 , 荣辱盛衰 , 历史使然 。 ”
末代皇族后裔// //
1. 前排左起金毓琨(大姐)、金毓珵(二姐)后排左起金毓岚、金毓峑(三哥)、金毓嶂(大哥) 2.左起:金毓嶂、溥任、金毓岚(前)、金毓峑(后)、金瑜庭(生母)、金毓琨、金毓珵 3. 左起:金毓峑、金毓岚、金毓嶂、 4. 左起:溥任、张茂莹(继母)、金毓岚、周青学(太太)、金钊(女儿)
随遇而安的平凡生活
溥仪被称为“末代皇帝” , 金毓岚便常被人称为“末代皇侄” 。
金毓岚的父亲溥任后来的名字叫做金友之 , 今年已经96岁高龄 , 是溥仪唯一健在的“皇弟” 。 这位退休前全心于教育、退休后致力于清史研究的老人 , 平生从不炫耀自己的显赫家族 , 以至于身边的很多人很长时间里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
受父亲的教育和影响 , 金毓岚对自己的家族出身也很低调 。 虽然他三岁时就搬出了后海的醇亲王府 , 对王府生活几乎没有什么记忆 。 但是 , 皇族的背景 , 让金毓岚从小便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 , 物质条件上也优于普通百姓 , 多少沾上了些“贵族出身”的光 。
然而 , 他从未因此而看不起别人 , 相反 , 对弱势群体始终有一种天生的悲悯之心 。 经常会有一些自称是爱新觉罗家族后代的人找到金毓岚 , 在他面前哭穷 , 金毓岚来者不拒 , 都会给些钱 。 其间难免会有鱼龙混珠 , 金毓岚却不太以为然:“碰到假的骗我 , 下回别来了就完了呗!”
对类似事情 , 金毓岚并不觉得和家族有太多关系:“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 , 这不是哪个家族应该做的 , 而是所有家庭都要做的 。 我现在有一点能力 , 那就去做一点 , 自己会觉得心安理得 。 ”
北京美术馆街东侧的西扬威胡同4号院 , 是金毓岚从小生活的地方 。 现在虽然已经搬走了 , 还会每天回去转一转 。 那熟悉的一草一木 , 能让他重回老北京:“什么才是真正的北京?就是一帮人在胡同里生活 。 ”
“每次到这里 , 都觉得特别舒服 。 跟老朋友、老同学、老同事们聊聊天 , 就挺好的 。 经过了文革 , 这里还能保存下来 , 已经很不容易了 。 这里有我儿时的回忆 , 有着太多难以割舍的东西 。 ”他说 。
金毓岚喜欢古董收藏 , 全国的古玩市场差不多都走遍了 。 这一点上有父亲的遗传 。 “大哥金毓嶂走仕途 , 三哥金毓峑做学问 , 我是一个没啥想法的人 , 再不让我玩玩 , 多冤啊!”
在接受《中国周刊》采访人员采访前 , 他刚刚去了趟河北宽城 , 向当地的博物馆捐赠了一些收藏品 。 “收藏不仅能让人正视自己 , 陶冶情操 , 使浮躁的心平静下来 , 还能放眼历史的长河 , 汲取中国几千年璀璨的文化 。 ”
末代皇族后裔// //
清代皇族后代谱系图
皇族出身的性格烙印
对自己的家族 , 金毓岚评价说:“称之为中国最后的贵族 , 我觉得这话并不为过 。 培养一个企业家 , 可能也就三五年 , 一个机会赶上了 , 就能冒出很多土豪 。 可要真正培养出一个贵族 , 就不那么容易了 , 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传承和积淀 。 ”
在金毓岚看来 , 所谓的贵族 , 是需要一些内在的气质的 。 首先就是家教要严 。 他的父亲溥任就是个大孝子 , 每天早晚都要去跟祖父请安 。 祖父说的事 , 从未违抗过 。
“在醇亲王府上 , 一直陪着祖父走完一生的就是父亲 。 在那样动荡不安的岁月里 , 能做到这一点 , 是很不容易的 。 ”金毓岚说 。
骨气也是家族气质中不可或缺的素质 。 他举了一个例子:抗战时期 , 曾有日本人要借醇亲王府当军火仓库 , 被祖父回绝了 。 后来 , 两个日本少将亲自出面 , 态度非常强硬 。 溥任毫不示弱:“这件事绝对不可以!老王爷的安全我必须负责 , 不管是谁 , 都不能将军火放在这里!”
在金毓岚的眼里 , 父亲一直都在忍辱负重 , 维护着家庭和家族的利益 。
而今 , 96岁的溥任已经卧病在床 , 金毓岚和兄弟姐妹悉心地轮流陪伴照料 。
每一个家族都会有一种带有标识性的性格特征 , 不自觉地烙刻在每一个家族成员的身上 , 一代代传承 。 金毓岚说:“父母的文化水平和家庭出身 , 对孩子的影响确实非常大 。 父辈的言谈话语和成长环境 , 会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 慢慢地对他们的性格和人品产生深远的影响 。 ”
在这个家族中 , 有好几个人都从事教书育人的职业 。 1947年 , 溥任在醇亲王载沣的支持下 , 利用醇亲王府旧宅开办了北京竞业小学 , 并自任校长 , 载沣任董事长 , 溥任的妹妹当老师 。 之后 , 家里将学校捐赠给政府 , 溥任自己以一名普通教书匠的身份 , 继续教学 , 直到1988年退休 。 溥任以及金毓岚的二哥金毓峑、大姐金毓琨 , 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
金毓岚自己也曾经是北京市和平街一中的一名教师 。 对于这种“教育世家”的传承 , 他解释说:“读书其实是一种退隐的方式 。 醇亲王的后代们如今都成了教书匠 , 这并非偶然 , 因为我们都继承了醇亲王家族那种超然于世的品格 , 不会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世去谋求什么、换取什么 。 ”
父辈周围的人文化水平都比较高 , 无形中给金毓岚从小就营造了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 。 “父亲对我的学习从来不提要求 。 ”这种风格竟然也被金毓岚继承了下来 。 当老师后 , 金毓岚很少给学生留作业 , 练习题都是当堂完成 。
这种教育风格自然也延续到了他的女儿金钊的身上 , 基本上“采取散养的方式”:“女儿的工作完全凭她自己的能力应聘!”
“凡是说教的教育都不是好的教育 。 教育是无声的 , 潜移默化的 , 耳濡目染的 。 ”教了一辈子书的金毓岚总结道 。
皇族的出身也并不只有好的一面:“我从小被保护得很好 , 很少去胡同里跟别的小朋友玩 , 对外边的世界了解甚少 。 到了上学的年龄 , 我的社会经验还都几乎为零 。 ”
直到后来下乡插队 , 金毓岚觉得才把这部分缺失找补回来 。
“所以 , 家庭环境对孩子太重要了 , 会影响到一生的命运!”他说 。
末代皇族后裔// //
“末代皇侄”金毓岚
真实历史的时尚之风
在外人看来 , 皇族的后裔可能都会比较古板 。 金毓岚却不这样认为 。 相反 , 在他的眼中 , 家族历史上随处都写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时尚之风 , 他的祖父载沣就曾是中国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人、第一个使用电灯电话的人、第一个坐轿车的人 。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家族时尚” , 就是拍照片 。 金毓岚收藏了家族的很多照片 , 有翻拍的 , 也有各处淘来的 。
“慈禧的第一张照片拍摄于1913年 , 而我曾祖的照片却比她早了整整30年 , 是在西山行营里拍的 , 可以说是清宫最早的照片 。 ”金毓岚说 。
在他看来 , 那些照片上记录的 , 才是真实的历史 。 而只有真实的历史 , 才是有血有肉有情的 。 只有尊重真实的历史 , 才是尊重自己的文化 , 也才对得起子孙后代 。
一段时间里 , 影视舞台上清史剧火爆 , 到处都是阿玛、格格的身影 , 其中大量都冠以“戏说”的说辞 , 以逃避对历史的无知 , 造成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这一段真实历史认知上的扭曲和颠覆 。 父亲溥任对此非常气愤:“许多事都是我亲闻、亲见、亲历的 , 现在不去纠正 , 将来就更搞不清楚了 。 ”
金毓岚同样认为 , 对历史的歪曲绝不是时尚 , 对历史的尊重也不是古板 。 “不能对下一代进行知识上的歪曲 , 应该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 。 谁也不愿意往自己的祖先头上瞎编故事吧!”
“想当年清朝入关时是何其强盛 , 到了清末又是何其衰败 。 这是历史的必然 。 其间兴衰荣辱的道理 , 对今天的治家治国仍然大有裨益 。 ”金毓岚说 。
“我认为 , 清朝是一个了不起的朝代 。 没有哪个皇帝是不勤政的 , 对皇子的教育历代都非常严格 , 并且尊重和弘扬汉文化 , 把汉文化跟本民族文化融合得非常好 。 在文化融合方面 , 清朝是历朝历代里做得最好的 。 ”他补充道 。
每当凝视这张唯一的四世同堂全家福 , 金毓岚的眼睛里都会流露出非常丰富的内容 , 有温情 , 有怀念 , 有荣耀 , 有敬仰 。 拥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族 , 他的人生回忆也一定充满了一个又一个“特殊” 。
经历过金戈铁马 , 经历过沧桑荣辱 , 经历过大起大落 , 经历过从华丽巅峰到平凡如水的旅程 , 这样的家族一定是厚重的 , 这样的记忆一定是五彩斑斓的 , 这样的全家福一定是不仅要去看 , 而且要去读的 。
“说是全家福 , 其实人数上还远远不够 , 有很多人没在上面 。 ”这是在为《中国周刊》采访人员介绍这张照片的时候 , 金毓岚说的第一句话 。
“当年 , 我才上小学四年级 , 老一辈还很年轻 。 如今想一想 , 岁月如梭 , 一些老人辞世了 , 当年十几岁的孩子 , 现在也都六七十岁了!”抚摸着这张全家福 , 金毓岚像是在对我们说 , 更像是自言自语 。
- 东汉末代皇帝刘协:在汉朝气数尽时散放出微弱光辉
- 皇甫谧后人究竟去了哪里?为什么皇甫谧故里甘肃灵台今天没有皇甫氏家族后裔?
- 末代皇帝在长春生活13年,伪满皇宫见证了溥仪从皇帝到公民的一生
- 神秘石棺已有1500多年,墓主可能是印度人,自称道家老子的后裔
- 友谅后裔洪顺支系通知
- 为何只有土耳其人自认为是奥斯曼帝国的后裔?
- 末代皇帝溥仪贴身保镖兼武教头霍殿阁轶事
- 庄士敦谈溥仪:末代皇帝的身世,勾连起一部中国近代史
- 二战后法国恢复对越南殖民,扶持末代皇帝复辟,交还皇帝玉玺宝剑
- 《三国志14》新武将韩暨介绍 韩王信后裔爱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