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别人帮你教孩子吗?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 , 思想家 。 他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 特别是教育子女生活要节俭 。 司马光当了宰相以后 , 家庭生活仍十分俭朴 。 他认为节俭是一个人可贵的品德.是事业成功不可缺乏的条件 。 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 , 还以此作为家教的一项重要内容 。 司马光晚年时 , 给儿子司马康写了一封信 , 谆谆教导他一定要养成节俭的美德 。 他说 , 我们家向来清寒 , 清白的家风要世代相承 。 我一生只求吃饱穿暖 , 别无奢望 。 并且还列举了历史上许多“以俭成名 , 以侈自败”的故事来教育儿子 , 要儿子牢记历史教训 。 在父亲的教育下 , 司马康的确没有辜负父亲的殷切期望 , 他和父亲一样都以节俭为美德 , 史称他“为人廉洁 , 口不言财” 。

要须长其忠厚之情 , 驱其残忍之性 , 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 。 ——《板桥家书》


想让别人帮你教孩子吗?

想让别人帮你教孩子吗?// //

郑板桥晚年得子 , 爱子之心胜于一般之人 , 但他很清楚爱子必须有个原则 。 因为当时他在山东潍县当县令 , 妻儿在江苏兴化老家 , 故不能当面教子 , 遂将管束儿子的义务托付给他的“舍弟” 。 他在信中嘱咐其弟 , “要须长其忠厚之情 , 驱其残忍之性” , 强调引导其子发扬平等、博爱精神 , 切忌以老子做官 , 家底殷实而傲视其他童伴 。 一个处于封建时代的上层人物 , 能够坚决摒弃等级世俗观念 , 实在难能可贵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成长会产生重要影响 。 爱子女有爱子女的原则 , 教育子女有教育子女的方法 , 曾国藩就说“切忌无教而有爱” 。 这就是说必须把“爱”与“教”结合起来 。 爱而无教 , 那是动物的爱 , 是最低层次的爱 。 有理智的爱 , 就是要把“爱”体现在“教”之中 , 教孩子怎样做人 , 怎样处事 , 怎样独立生活 , 怎样与人相处;还要教孩子从小树立是非观 。 用曾国藩的话说 , 就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 我们通常把举止文雅、谈吐文明、品行端正的孩子称作有教养的孩子 。 古人说 , “子不教 , 父之过” , 对子女的教育 , 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 又如曾国藩给他弟弟的信中说:“子侄除读书之外 , 教之扫屋 , 抹桌凳 , 收粪锄草 , 是极好之事 , 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 ”可见 , 曾国藩不仅以情教子 , 更以智慧教子 , 不愧为见多识广的智者 。 古人的教子经验即使在多年后的今天 , 仍然可以成为我们的典范 。


想让别人帮你教孩子吗?

想让别人帮你教孩子吗?// //

可以说郑板桥、司马光是真的爱自己的子女了 , 因为他们深深懂得“自古磨难出英雄 , 从来纨绔少伟男”的道理 。 爱护子女必须要有原则 , 要理智地去爱 。 一味的溺爱 , 只能导致孩子骄奢的习气 。 正如孟子而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 饿其体肤 , 空乏其身 , 行拂乱其所为 , 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 ” 一个人的成长难免要经历风风雨雨 , 躲在用金钱堆成的“安乐窝”里的孩子 , 是永远不可能成长的 。 所以真正爱自己的子女就要让他们自己学会走的更远 , 而不是一味满足他们的感官享受 。

如今有一句家教名言很值得我们好好琢磨 , 叫做“再富不能富孩子” 。 现在我们家庭生活条件好了 , 有的家长对自己的独生子女爱得不得了 , 毫不吝啬地让孩子穿名牌、花大钱 , 活脱脱像个阔少爷、阔小姐 。 殊不知这样做反而害了孩子 。 钱多了 , 穿阔了 , 就会产生骄气、娇气和惰气 。 在学校里 , 读书往往不肯用功 , 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的进取心 。 这难道不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吗?其实 , 让孩子吃点苦 , 经历点风雨 , 受点挫折 , 实在是终身受用的一笔财富 。 诸如司马光、郑板桥等官宦人家 , 尚且能清醒地认识到不可让子女沾染官家习气 , 不可丢掉寒士家风 , 何况我们这些普通百姓 , 就更不应该让子女沾染富家习气 。 “宝剑锋从磨砺出 , 梅花香自苦寒来” , 艰苦奋斗永远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


想让别人帮你教孩子吗?

想让别人帮你教孩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