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众所周知 , 奇袭乌巢是官渡之战的重要转折点 , 也被认为是导致袁绍战败的直接原因 。 而作为袁绍方在乌巢的主将 , 淳于琼也一战成名 , 乌巢酒徒之名至今依然是如雷贯耳 , 只不过不是什么好名声而已 。

但历史真的如我们了解的这样吗?今天我就翻开史书 , 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个不一样的乌巢之战 , 和一个可能颠覆大家认识的乌巢酒徒 。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

在文章开始之初 , 首先要讲解一个小知识 , 淳于琼并不姓淳 , 而是复姓淳于 , 名琼 , 字仲简 。 淳于姓有两个来源 , 一个源自炎帝后裔姜姓 , 周武王时期封为公爵 , 并以封地为氏 , 称为淳于公 。 春秋初年 , 淳于国被临近的杞国所灭 , 也就是杞人忧天的那个杞国 , 公室及国民后裔便以淳于为姓 。

而杞国国君为大禹后裔姒姓 , 在灭掉淳于国后 , 迁都于此 , 于是后世便将春秋之后的杞国称为淳于国 。 后来杞国被楚国所灭 , 部分国人也以淳于为姓 。

淳于姓当时主要聚居在齐郡(今山东临淄一代) , 因此齐国历史上曾有名人淳于髡、淳于越 。 后来随着人口的迁徙 , 部分淳于族人迁移到河内郡(今河南省西部黄河以北) , 而淳于琼则是出身于汉末三国时期人才辈出的颍川郡(今河南禹州一带) 。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

作为历史上的失败方 , 袁绍麾下文臣武将如颜良、文丑、田丰、沮授、审配等均没有被立传 。 而身为乌巢之败的最大责任人 , 淳于琼更是只能出现在他人传记的只言片语之中 。 所以我们不知道他的出身和经历 , 其历史上最早的出场是中平五年 , 公元188年 , 这时候他已经是西园八校尉之一 。 《资治通鉴》记载:

汉灵帝中平五年八月 , 初置西园八校尉 , 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 , 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 , 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 , 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 , 赵融为助军左校尉 , 冯芳为助军右校尉 , 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 , 淳于琼为右校尉;皆统于蹇硕 。

这八校尉可不简单 , 是汉灵帝为了制衡外戚何进而专门设立 , 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军事组织 , 有点类似于后来明朝的锦衣卫 。 可想而知 , 西园军中上至将领 , 下至普通的士兵 , 自然全部都是精锐 。 虽然淳于琼只是添陪最末 , 担任右校尉 , 但看看八校尉其他的成员 , 便很难相信他是后世口中的“酒囊饭袋” 。

不过还没等到表现的机会 , 189年 , 汉灵帝驾崩 , 汉少帝继位 。 蹇硕欲除掉何进 , 却反被杀 , 西园军被何进接管 , 由中军校尉袁绍统领 。 但不久后 , 何进也被宦官所杀 , 袁绍又率军杀尽宦官 。 紧随其后 , 董卓入京 , 西园军不敌久经战场的西凉铁骑 , 曹操、袁绍等人外逃 。 于是 , 西园军在成立仅仅一年后便土崩瓦解 。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

等到淳于琼在历史上再次出现 , 已是公元195年了 , 并成为了袁绍麾下的大将 。 前面曾经说过 , 淳于琼是颍川郡人 , 而当初在袁绍控制冀州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因而深受信任的一个政治团体 , 就是由颍川人组成的颍川派 , 其主要人员包括荀谌、郭图、辛评等人 。

有资历 , 曾和袁绍是同事 , 都是西园八校尉一员;又有盟友 , 颍川派作为靠山 , 淳于琼很快在袁绍军中占据一席之地 。

在195年冬 , 淳于琼和郭图一起 , 劝阻了袁绍准备迎接汉献帝的计划 , 打击了沮授的地位 。 后又在199年 , 由郭图进谗言 , 两人一起瓜分了原属于沮授的兵权 , 但因为官渡之战的发生 , 而没有真正落实 。 详情可以看之前关于袁绍集团内斗的相关文章 。

199年 , 官渡之战爆发 , 袁绍率十余万精兵南下攻许都 。 当时曹操命臧霸率精兵出琅琊进攻袁绍的青州 , 阻断其和徐州之间的道路 , 避免了袁绍从东部袭击许都的可能 。 又命于禁守延津 , 东郡太守刘延守白马 , 而曹操自己则带领主力进据黎阳 。

面对这种形式 , 《三国志·魏武纪》载:

二月 , 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 , 绍引兵至黎阳 , 将渡河 。

为解白马之围 , 曹操打算亲自率兵救援 , 但荀攸认为袁绍人多 , 因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分散敌军 。 于是 , 曹操依荀攸之计 , 先假装引主力至延津 , 准备渡河攻击袁绍后方 。 果然袁绍中计 , 分兵至延津 , 而曹操则趁机率轻骑从背后突击白马的颜良军 。 猝不及防下 , 袁军大乱 , 主将颜良也在万军之中被关羽刺死斩首 。

已至延津南的袁绍 , 马上派文丑、刘备追击曹操 。 结果又中了荀攸的饵敌之计 , 因争抢曹军丢弃的物资而大乱 , 被曹操骑兵反击 , 主将文丑死于乱军之中 。

接二连三的失败 , 尤其是两员大将被杀 , 使得袁军的锐气大搓 。 如果遇到一般的将领 , 很可能会乘胜进攻 , 但曹操在这时候却做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 , 甚至可以说知道导致了奇袭乌巢的发生 。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

面对初战大胜 , 曹操果断放弃了所有的防线 , 全军退守许都咽喉——官渡 。 这一意想不到的举动 , 却产生了巨大的战略影响 。

首先曹操军力少于袁绍(可参看之前双方兵力分析的文章) , 作为守方 , 如果要全面防守黄河沿岸 , 势必导致兵力进一步分散 , 进而有被袁绍个个击破的可能 。

其次 , 曹操原驻地黎阳处于冀州地界 , 远离许都 , 漫长的补给线 , 令粮草不足的曹军雪上加霜 。 退守官渡后 , 地势互换 , 曹操的补给问题 , 反而变成了袁绍的补给问题 。 如果没有这条 , 奇袭乌巢将失去发生的先决条件 。

再次 , 作为曾经的同僚 , 曹操深知袁绍性格 。 面对初战受挫的耻辱 , 袁绍必定会恼羞成怒 , 只会紧盯着曹操不放 , 拒绝任何分兵作战的建议 , 寻找绝一死战的机会 。

果然 , 如曹操预料的一般 , 袁绍亲率十余万大军 , 屯于阳武 , 并拒绝了沮授持久战的建议 , 对官渡发起猛烈的进攻 。 于是十几万大军 , 就被曹操死死的困在了官渡一地 。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

就这样双方你来我往 , 各显神通的对峙了半年时间后 , 逐前提到的第二个问题终于出现了 。 便是战线过长 , 袁绍要定期从冀州运粮到前线 。 看到这里 , 有些人可能会奇怪了 , 袁绍的粮食不是都囤积在乌巢吗?

错了 , 乌巢并不是袁军的屯粮地 。 具体原因随后将逐渐分析 , 但其实仔细想想就知道了 , 如果你为统帅 , 会把粮草都放到四十里外吗?不仅要三天两头的跑那么远去运粮 , 还要分兵防守 , 每天提心吊胆的 。

公元200年 , 九月 , 曹军侦测到了一个情报 。 《资治通鉴·卷六十三》载:

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官渡 。 荀攸言于操曰:"绍运车旦暮至 , 其将韩猛锐而轻敌 。 击 , 可破也!"操曰:"谁可使者?"攸曰:"徐晃可 。 "乃遣偏将军河东徐晃与史涣邀击猛 , 破走之 , 烧其辎重 。

这之中其实隐藏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 那便是袁绍营中粮草可能也不多了!

所以曹操当机立断的派徐晃轻骑突袭袁绍的运粮草 , 打败袁将韩猛 , 将数千车粮草辎重尽数焚毁 。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

《资治通鉴·卷六十三》:

冬 , 十月 , 绍复遣车运谷 , 使其将淳于琼等将兵万馀人送人 , 宿绍营北四十里 。

若是平时 , 这几千车粮草被劫 , 对于财大气粗的袁绍来说只是小事 , 但是现在正在战事之中 , 将士前面拼命 , 回来如果还要饿肚子那可是大事 。 于是袁绍马上安排了第二批运粮队 , 更为了万无一失 , 命淳于琼领兵万余 , 前往接应 。 所以曹操奇袭乌巢时 , 袁军的兵力应该是一万人加运输队原有的兵力 , 以及大量的民夫 。

由此看来 , 袁军粮草的确不多了 , 所以沮授对此还不放心 ,

沮授说绍:"可遣蒋奇别为支军于表 , 以绝曹操之钞 。 "绍不从 。 (《资治通鉴·卷六十三》)

因为这次的运粮不同以往 , 估计是为了做长期战斗的准备 , 也防止经常运输导致被劫的几率增加 , 袁绍一次性运输了万余车 。 更派淳于琼率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将率兵万人护卫 。

只是 , 对于上万车的辎重来说 , 万余人显得有点杯水车薪 。 所以沮授建议袁绍派蒋奇另领一军 , 一则在淳于琼外围作为警戒 , 二则作为犄角支援 。 但是 , 袁绍此时对沮授的信任已经大降 , 又自觉已经万无一失 , 便没有采纳 。 (详细可参考内斗篇 , 沮授如何被排挤)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

另外 , 大家有没有留意“宿绍营北四十里 。 ”中宿这个字?说明淳于琼当天率领运输队到达乌巢 , 并只是在当地屯住休息 。

还有之前我为什么说乌巢不是袁军的屯粮地?因为有一句话叫“人数过万 , 无边无际” , 如果是十几万人的粮仓 , 那么规模必定很大 , 防守的兵力、运粮民夫绝不少于数万 。 那么每天进出的人员车辆 , 川流不息 , 人声鼎沸的 , 光是所起的烟尘 , 在好几里外就能清楚的被侦查到 。

所以如果仅离大本营四十里外的乌巢 , 真的是袁绍的屯粮地 , 不出几日就会被曹军侦查到 。 也只有这种临时的驻地 , 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粮队的休息站 , 才不会被人侦察到 , 或特别关注 。

但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 , 就是乌巢在防守上的硬件措施是不够的 , 估计也只是比野外扎营稍微好一点 。

这也是为什么沮授如此的谨慎 , 虽然被曹军发现并袭击的可能性很小 , 但不怕一万 , 就怕万一 。 可惜不好的事 , 即便概率再下 , 也总是会发生的 , 所以这次墨菲定律再次立功了 。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

不知是天意 , 还是巧合 。 恰在此时审配以犯法为由拘捕了许攸的家人 , 导致其叛逃曹操 , 并把这个重大情报带给了曹操 。 (参见袁绍内斗篇)

《资治通鉴·卷六十三》:

攸曰:"公孤军独守 , 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 , 此危急之日也 。 袁氏辎重万馀乘 , 在故市、乌巢 , 屯军无严备 , 若以轻兵袭之 , 不意而至 , 燔其积聚 , 不过三日 , 袁氏自败也 。 "

许攸一句话 , 实则透露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情报 。 一是袁绍上万辆的辎重粮草今晚会在故市、乌巢过夜 , 且防备松懈 。 二是 , 袁绍营中的存粮已经不足三天使用 , 只要这次粮草再被劫 , 将无法第三次从冀州运粮 , 其军必定溃散 。

因此《资治通鉴·卷六十三》:

操大喜 , 乃留曹洪、荀攸守营 , 自将步骑五千人 , 皆用袁军旗帜 , 衔枚缚马口 , 夜从间道出 , 人抱束薪 , 所历道有问者 , 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 , 遣军以益备 。 "闻者信以为然 , 皆自若 。 既至 , 围屯 , 大放火 , 营中惊乱 。

这里需要介绍一个名词 , 叫做“营啸” 。 因为古代很多普通士兵营养不足 , 患有夜盲症 , 再加上战场的心理高压 , 一旦发生骚乱 , 恐惧就会向病毒一样迅速扩散 , 士兵变得如同丧尸般不分敌我的自相残杀 。 营啸是一切新手将领的噩梦 , 即使到近现代的战争中也时有发生 。

而前面我们也提到了 , 这是一只运输部队 , 除了淳于琼的万余人外 , 还有大量的普通民夫 , 在遇到夜袭火攻之后 , 远无法像受过训练的士兵那样恢复震惊 , 于是“营中惊乱” , 反而成为了麻烦 。

所以作为统帅的淳于琼 , 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 , 做出了两个选择:一是保持固守 , 二是向袁绍求援 。 这个决定本身并没有错误 , 但是淳于琼“低估”了袁绍 , 袁绍也低估了曹操 。

在接到曹操奇袭乌巢的消息后 , 袁绍没想普通人一样急着救援 , 却是想要做一笔大生意 , 趁曹操亲率精兵外出的机会 , 攻破曹操本营 , 让他无家可归 。

绍闻操击琼 , 谓其子谭曰:"就操破琼 , 吾拔其营 , 彼固无所归矣!"

于是袁绍只派少量轻骑援助淳于琼 , 而派张郃、高览率重兵攻打曹操本营 。 但他低估了曹操 , 曹操既然亲率大本营中的半数精兵攻打淳于琼 , 又怎么会没有万全的准备 , 于是张郃等人久攻不下 。

而另一边 , 天已经开始蒙蒙亮 , 淳于琼等人见曹操兵力并不多;二是估计着袁绍的援军快到了 。 《资治通鉴·卷六十三》:

会明 , 琼等望见操兵少 , 出陈门外 , 操急击之 , 琼退保营 , 操遂攻之 。

但是刚交手就发现 , 曹操这只军队的战斗力实在不一般 , 于是淳于琼赶紧退回营中继续防守 。 而这时候 , 袁绍的援军的确也快到了 , 当左右把敌情告知曹操 , 请求分兵阻挡时 。 曹操却怒道:“贼兵在背后了 , 再告诉我!”

于是众将士在曹操破釜沉舟的决心带领下 , 殊死而战 , 终于打破营寨 , 杀士卒千余人 , 并将他们和淳于琼的鼻子都割下 , 与牛、马的舌头一起送回给袁绍 。

当曹操再次见到自己这位老朋友的时候 , 已经物是人非 , 看着那张没有鼻子的脸问道:“你知道为何落得这个下场吗?”淳于琼答道:“胜负天定 , 还有什么好问的!”

开始曹操想留为己用 , 并不想杀了淳于琼 , 但是许攸却说:“以后他照镜子 , 永远不会忘记今天的耻辱!”于是曹操才杀了淳于琼 。

《三国志·魏武纪》:

时有夜得仲简 , 将以诣麾下 , 公谓曰:"何为如是?"仲简曰:"胜负自天 , 何用为问乎!"公意欲不杀 。 许攸曰:"明旦鉴于镜 , 此益不忘人 。 "乃杀之 。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

因为乌巢被劫 , 粮草辎重全部被毁 , 而张郃、高览也因此率军归降曹操 。 知道自己快要饿肚子的袁军不战自溃 , 袁绍和长子袁谭在八百骑兵的护送下 , 渡河逃跑 , 当发觉时早已追赶不上 。 而被袁绍丢下的数万袁军 , 只能尽数投降 , 并被曹操全部坑杀 。 官渡之战 , 十一万袁绍大军 , 前后被杀七八万之众 。

纵观整个官渡之战 , 奇袭乌巢看起来像是一次机缘巧合的意外 , 是许攸送给曹操的一场大胜 。 但实际上 , 袁绍却是从一开始就一步步落入曹操的战略圈套 , 曹操想要获胜只需要一个机会 , 没有乌巢 , 也许还会有白巢、黄巢 。

而淳于琼在乌巢之战中的表现 , 其实并没有错误 , 即使称不上名将 , 但也有超过一般将领的水平 , 实在称不上“庸将” 。 最后宁死不屈 , 英勇就义 , 也算得上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汉 , 却在千百年后 , 为整个官渡之战背锅 , 实在是可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