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不拖累战友举枪自尽,儿子遵照遗愿参军

对许多人来说 , 父亲是严厉的老师 , 身体力行的教我们为人处世之道 , 用几十年的人生经验打磨我们的棱角;有时父亲又如兄长和同伴 , 在棋盘里和球场上有着较真和倔强 。 在我们的成长之路上 , 父亲就像是人生的标尺 , 小时候为我们量身高 , 盼我们身体强健;长大了为我们量人格 , 嘱我们为人正直 。

但对许多先烈的后人来说 , 父亲的形象熟悉又陌生 , 还未来得及见上一面 , 已是阴阳两隔 。 他们一直竭力寻找更多关于父亲的一点一滴 , 父爱是什么滋味?父亲的家信里有提到对我的关心吗?父亲的战友啊 , 我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多和我说一些您和父亲当年的经历好吗?


他为不拖累战友举枪自尽,儿子遵照遗愿参军

他为不拖累战友举枪自尽 , 儿子遵照遗愿参军// //

1941年1月 , 国民党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 军长叶挺在与国民党军谈判的时候被扣押 , 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遇难 。 在万分危急之际 , 袁国平挺身而出 , 指挥被打散的一部分部队继续突围 。 激战中 , 袁国平身负重伤 , 战士用担架抬着袁国平一路拼杀突围 , 弹雨纷飞 , 为了不影响部队行动 , 袁国平拔枪自尽 , 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 , 这一年 , 袁国平35岁 。

“我们都是以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 , 为国家民族服务的 , 或许有人要说我们是太不聪明了 , 然而世界上应该有一些像我们这种‘不聪明’的人 。 ”袁国平在给侄子袁振鹏的家信中写道 , 殉道者与“不聪明”是袁国平那一代革命先驱者镌刻在中国历史画卷中的永恒形象 , “如果有一百发子弹 , 要用九十九发射向敌人 , 最后一发留给自己 , 决不做俘虏”这是袁国平烈士用生命践行的诺言 。


他为不拖累战友举枪自尽,儿子遵照遗愿参军

他为不拖累战友举枪自尽 , 儿子遵照遗愿参军// //

给袁国平烈士回信的 , 是袁国平烈士的儿子袁振威 。 继承先人的遗志 , 袁振威是海军指挥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今年已80高龄 。 袁教授儿时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牺牲 , 家中奶奶、母亲都对他说父亲在外做生意 , 并说父亲“聪明、爱读书、待人好” , 这也是袁教授对父亲最初的印象 。 直到袁教授十二、三岁时 , 母亲才把父亲牺牲的真实情况告诉他 。

“80年来 , 我无数次在梦中 , 向父亲飞奔而去 , 但我怎么也扑不到我爸爸的怀里 。 ”没有感受过父爱 , 没有聆听过父亲的教诲 , 袁教授的遗憾一直萦绕心头 , 父亲袁国平烈士的形象 , 也是通过父亲战友的谆谆教诲才渐渐清晰起来的:


他为不拖累战友举枪自尽,儿子遵照遗愿参军

他为不拖累战友举枪自尽 , 儿子遵照遗愿参军// //

袁国平与战友

周恩来(后排右二) 袁国平(后排左一)

周恩来:你父亲牺牲时很英勇的 , 他是政治工作的专家 , 对军队建设贡献很大 。 你要继承他的事业 , 不要迷失政治方向 。


他为不拖累战友举枪自尽,儿子遵照遗愿参军

他为不拖累战友举枪自尽 , 儿子遵照遗愿参军// //

顾鸿:你爸爸袁国平主任他的口才很好 , 在繁昌之战的时候 , 你父亲讲话不到一刻钟 , 全场激奋 , 有的战士把枪都抛到天上 。 你爸爸做报告 , 要人笑 , 个个捧腹大笑 , 要你哭 , 个个都流眼泪 , 他就有这个本事 。


他为不拖累战友举枪自尽,儿子遵照遗愿参军

他为不拖累战友举枪自尽 , 儿子遵照遗愿参军// //

袁国平(前排左二)与妻子邱一涵(前排右四)

从父母亲身上 , 袁教授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品格 , 追寻父母的脚步 , 袁教授也在中学入党 , 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 节目现场 , 袁教授终于喊出了那声只在梦里才喊过的称呼——“爸爸” , 并且袁教授自豪的对父亲说 , “在人民海军的成长壮大中 , 也有您儿子的一份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