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下南洋浪潮:不堪回首的血泪史

清朝初期时就施行海禁政策 , 到康熙、乾隆朝后禁海更为严重 , 不许与外人进来 , 清朝子民更不允许出国 。 鸦片战争后虽然开放了五口通商 , 但是老百姓仍然不能出洋 。 然而此时清朝老百姓大多生活困苦 , 他们不得不冒险出洋寻找生存机会 。 清政府的海禁政策并不能阻碍人们求生存的欲望 。


晚清时期下南洋浪潮:不堪回首的血泪史

晚清时期下南洋浪潮:不堪回首的血泪史// //

到了晚清时期 , 清政府被迫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 , 包括允许西方在东南沿海招募华工 , 因为应募者要订立契约 , 名为“契约华工” , 俗称“卖猪仔”、“当苦力” 。 由此 , “下南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 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晚清时期下南洋浪潮:不堪回首的血泪史

晚清时期下南洋浪潮:不堪回首的血泪史// //

第一阶段

从1860年代至20世纪初 , 出现以华人劳工为主体的海外移民潮 , 即苦力贸易阶段 。 1860年代 , 在经历太平天国、两广洪兵起义和广东土客大械斗之后 , 东南地区满目疮痍 , 时值美洲发现金矿、东南亚种植园经济发展 , 各国纷纷设立招工公所 , 饱经战乱的闽粤人民引颈以望 。 洋行、公所通过雇佣“客头”(猪仔头) , 将贫民诱至“猪仔馆” , 签订契约 , 以出国后的工资为抵押 , 换取出洋旅费 。


晚清时期下南洋浪潮:不堪回首的血泪史

晚清时期下南洋浪潮:不堪回首的血泪史// //

当时甚至还有使用欺骗、绑架手段掠卖华工的现象 。 数十年间 , 仅东南亚地区就有大约200万华工前往 , 主要集中于中南半岛的种植园和印尼等国矿山 。 契约华工深受“猪仔馆”和船主的非人待遇 , 招致华工反抗与各界舆论质疑 , 迫于内外压力 , 各殖民国家相继出台改善华工状况的条例 。 1912年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禁止贩运“猪仔”与保护华侨的法令 , 苦力贸易终结 。 这一时期也有部分华人以自由劳工的身份前往东南亚从事商业、手工业与农业活动 。

第二阶段

从20世纪初到1950年代初 , 是“下南洋”的高峰时期 。 20世纪前期 , 中国国内兵连祸结 , 战火不断 , 而东南亚则得到殖民宗主国的扶持 , 除了传统的种植园、采矿业外 , 铁路、航运、金融、制造等新产业也获得空前发展 , 急需熟练劳工 , 仅1922年-1939年间 , 从厦门等港口出洋的移民就超过500万 。 日军侵入东南亚后 , 打压华人社会 , 大量华人回迁国内 。 二战后 , 迁往东南亚的华人大幅减少 。 新中国建立后 , 持续数百年的“下南洋”移民潮基本停止 。


晚清时期下南洋浪潮:不堪回首的血泪史

晚清时期下南洋浪潮:不堪回首的血泪史// //

“下南洋”自明代中叶开始 , 在1950年代戛然而止 , 持续近300年 。 俗话说“海水到处 , 就有华人” 。 海外华人华侨的总数 , 目前比较认可的数字是3500万 , 80%分布在东南亚 , 其中印尼华人数量最多 , 约有600万;马来西亚次之 , 有500万左右;华人占多数的唯一国家是新加坡 , 约占总人口的7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