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撩人,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秋色撩人 , 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中国历代方志中 , 素来有记述地方八景的传统 。 作为靖远县的一大名山 , 哈思山自然毫无悬念地列入了靖远八景之一 。


秋色撩人,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秋色撩人 , 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

据康熙《靖远卫志》载:“雪山 , 在北一百二十里 。 西距黄河 , 南接分水岭 , 峰峦层列 , 岩壑横峙 , 松柏严茂 , 鸟兽蕃庶 , 积雪冬夏不消 。 遥望清岚素雾 , 亦一方之名胜也 。 ”

哈思山山林区主要由哈思山、泰和山、雪山寺三部分组成 , 左看深藏而显其秀 , 右看挺拔而显其雄 , 夏季山花烂漫而显其媚 , 冬季披银戴玉而显其洁 , 素有“雪岭堆银”的美誉 , 因此又被称为“雪山” 。


秋色撩人,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秋色撩人 , 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

明朝嘉靖三十三年 , 侍御宋贤曾到靖远阅兵 , 登临山顶后 , 一时诗兴勃发 , 写下了“秋水湛遥空 , 旌旗映日红 。 孤城当北面 , 万骑拥西风 。 紫塞黄河绕 , 青山白雪封 。 健儿不饮马 , 空劳贰师功”的诗句;嘉靖三十五年 , 侍御詹理再次阅兵靖远黄河边 , 同样被哈思山的美景所打动 , 留下了“虎卫据雄塞 , 戈矛逐日红 。 戍楼鸣尽角 , 边草拂春风 。 河流水初解 , 山寒雪仍封 。 壮怀余宝剑 , 钟鼎拟铭功”的诗篇;明代进士路升亦赋诗赞叹道:“天公戏玉岭头陈 , 静洗岩光化作银 。 况有梅花同皎洁 , 空山不必厌清贫 。 ”


秋色撩人,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秋色撩人 , 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

哈思山不单单是靖远县的一张名片 , 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 亲历了丝绸古道往昔的繁华与兴盛 , 也目睹了后来的萧条和衰落 。

靖远为古丝绸之路北线重镇之一 , 处于十分重要的交通位置 , 著名的丝绸之路从宁夏进入靖远境内 , 取道哈思山 , 在其北麓下的北卜、小口子两处古渡口过黄河 , 通往河西走廊 , 络绎不绝的商旅使团来来往往 , 伴随着悠扬的驼铃声从哈思山中穿行 。


秋色撩人,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秋色撩人 , 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

然而 , 经过“明清小冰期”的大变动后 , 西域几乎成了人类的禁地 , 西域各古国更是大多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 再加上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 丝绸之路由此走向衰落 。

覆巢之下 , 安有完卵?失去了“丝绸之路”这棵大树 , 靖远就像抛物线一样 , 从制高点跌落到了原点 。


秋色撩人,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秋色撩人 , 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

哈思山跟靖远可谓一损皆损 , 同样遭到了厄运 。

据说 , 在北宋时期 , 宋军与夏人在此交锋 , 宋军将领孟良和焦赞以“火葫芦”互相戏谑 , 孟良放火烧山 , 焦赞束手无策 , 大火一发而不可收拾 , 终于造成森林被毁的结局 。 当地至今保存有多处疑为古战场的遗迹 , 传说是穆桂英的点将台、马蹄印等 , 或许缺乏历史依据 , 却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


秋色撩人,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秋色撩人 , 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

所幸的是 , 经过长期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 保护区的植被面积逐年增加 , 叠翠流金 , 层林尽染 , 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点缀在雄浑的黄土高原之巅 , 让人流连忘返 。


秋色撩人,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秋色撩人 , 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

当整座山弥漫着秋之韵 , 世界俨然变得缤纷多彩 , 空气里都透着迷人的芬芳 , 每一步都是风景 。


秋色撩人,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秋色撩人 , 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

又是翻山越岭的一天 , 路那么险长 , 却在脚下开出了一朵花 。 心中有光 , 就能拾获生命中的美好 。


秋色撩人,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秋色撩人 , 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

有道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 一个人赏金固然很美好 , 但若是邀上三五好友一起 , 则另有一番趣味 。 要是再配上美食 , 美景与美食相得益彰 , 人生之乐大抵莫过于此!


秋色撩人,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秋色撩人 , 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

山林 。 路边 。 野餐 。

一片小天地 。 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 。 一顿闲逸的美食 。 一切都刚刚好 。


秋色撩人,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秋色撩人 , 不如来次路边野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