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鞠躬尽瘁,临死前定下一计,留给蜀汉最后一丝希望

"东汉末年分三国 , 烽火连天不休" 。 一首现代的流行歌曲 , 既道出了当代人对三国往事的侃侃而谈 , 又描绘出当年十八路诸侯分崩天下 , 汉室垂危的历史画卷 。


诸葛亮鞠躬尽瘁,临死前定下一计,留给蜀汉最后一丝希望

诸葛亮鞠躬尽瘁 , 临死前定下一计 , 留给蜀汉最后一丝希望// //

东汉战火缭绕 , 终归魏蜀吴三家瓜分 。 曹操雄踞中原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坐拥百万雄师 , 他的成功无人质疑 , 谁让曹家时代居于汉室庙堂之上 , 官宦人家便可一步当先 , 处处当先 。 那红毛孙权自持江东祖业 , 自持天险 , 左右能臣良将不胜枚举 , 江东财力向来以富饶天下著称 , 他不分得一杯羹 , 便是苍天无眼 。 最为惊奇的是那刘玄德 , 一买鞋草民 , 何以威震巴蜀 , 虽有皇叔之衔(自称中山靖王之后 , 奈何靖王子嗣众多) , 却屡战屡败 , 屡败屡战 , 九死一生 。 直到他遇到了一生的贵人——诸葛亮 , 他的人生轨迹 , 汉室的命运才悄然发生改变 。

三顾频烦天下计

牌面到底有多大

刘备自从得到了徐庶的指点 , 一改之前被动挨打的局面 , 从此以后 , 开始主动防御 , 招兵买马 , 拓展行阵 。 可好景不长 , 曹操在得知自己兵败刘备 , 急于除掉刘备目前唯一的智囊徐庶 , 奸诈的曹操采用程昱的计谋 , 以徐庶的母亲做威胁 , 逼迫徐庶离开刘备 , 身赴曹营 。 临行时徐庶向刘备推荐了他的挚友诸葛亮 。


诸葛亮鞠躬尽瘁,临死前定下一计,留给蜀汉最后一丝希望

诸葛亮鞠躬尽瘁 , 临死前定下一计 , 留给蜀汉最后一丝希望// //

他第二天便去拜访事与愿违 , 第二次他冒着极其透骨的风雪 , 带着情同手足的关、张兄弟二人再次踏上求贤之路 。 仿佛是上天有意的设计 , 在如此恶劣的大雪天 , 诸葛先生竟去出门访友 。 不只是否是刻意为之 , 为了不见此刻仍兵弱马瘦的刘玄德呢?

这一次 , 已经是第三次了 , 刘备通报侍童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来访 。

侍童略显嚣张的答道:"我记不住这么多名字 。 "

刘备云淡风轻地说道:"你就只说刘备到访 。 "

区区四字"刘备到访"映射出皇叔无限的魅力 , 与宽阔的胸怀 , 仁德天下的刘皇叔名不虚传!

又一重考验来临 , 小童回复:"我家先生在庐中午憩 , 几位可否稍等片刻?"面对考验刘皇叔选择了默默等待 , 不断安抚身边暴跳如雷的兄弟们 。 这一等便是两个时辰 。


诸葛亮鞠躬尽瘁,临死前定下一计,留给蜀汉最后一丝希望

诸葛亮鞠躬尽瘁 , 临死前定下一计 , 留给蜀汉最后一丝希望// //

回首往昔 , 他刘备不过是个贩卖草鞋的落难皇亲国戚 , 辛亏两位兄弟不离不弃 , 散尽家产才攒足一班人马 , 却一败再败 , 家底渐薄 。 还记得汉献帝紧握他的双手 , 殷切地期盼 , 将国家的兴亡 , 力挽狂澜的重任厚寄于这位突然冒出来的皇叔 。 对比一起煮酒论英雄的曹阿瞒已贵为当朝宰相 , 威逼天子 , 为乱汉室 , 而自己却还是个任人宰割的诸侯 。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能改变自己 , 甚至汉室的命运 , 为了汉室存亡 , 为了黎明苍生 , 时年四十六岁的刘备对隆中这位年仅二十七岁的黄毛小儿一再降低身份 。 他的仁德终究换来他想要的结果 。

"先生醒了 , 请皇叔庐内相见 。 "

隆中对的理论准备

刘备在表明自己的来意后 , 诸葛亮客气的推辞一二 , 最终接受了刘备的请求 , 展开了家中悬挂已久的自制地图 。 详尽、细心地向刘备阐明了当下天下形式 , 并制定出先取荆襄 , 再图巴蜀 , 连孙抗曹 , 复兴汉室的方针 , 史称《隆中对》 。 刘备听君一言 , 茅塞顿开 , 当即拜诸葛亮为军师 , 从此以后与诸葛亮关系日益密切 , 这引来了本来就对诸葛亮颇有微词的关、张两兄弟的嫉妒 。 刘备察觉到此事 , 将诸葛亮的《隆中对》和盘托出 , 并表明有诸葛亮的帮助自己像是如鱼得水 , 如虎添翼 。 兄弟二人看到大哥这般敬佩诸葛亮 , 便稍稍收敛 。


诸葛亮鞠躬尽瘁,临死前定下一计,留给蜀汉最后一丝希望

诸葛亮鞠躬尽瘁 , 临死前定下一计 , 留给蜀汉最后一丝希望// //

试问当刘备面临那个历史性的选择时 , 如果他选择放弃打道回府 , 或是直接让侍童禀报 , 打扰诸葛先生的午梦 , 那么恐怕历史将会重演 。 这是因为刘备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 , 才能出现三国这段辉煌的历史画卷 。 也正是因为刘皇叔的求贤若渴 , 让我们看到了千年前一个仁德的君子 , 而不是阴谋者口中所说的虚伪小人 。 事有蹊跷 , 为什么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两次不在家 , 甚至最后一次还在睡午觉 。 尤其是第二次刘备拜访诸葛亮 , 山中飘起鹅毛大雪 , 如此恶劣的天气 , 诸葛亮怎么会外出访友 , 就算要外出访友 , 明知道大名鼎鼎的刘皇叔登门拜访 , 访友事宜不能先行推脱吗?还有最后的考验 , 一个乡间小书童何来但是与皇亲国戚对答如流 。 我相信一切的一切 , 都是诸葛亮给予刘备的考验 , 其目的无非在于摆明自己的身价(琅琊诸葛一族也是名门世族) , 使刘皇叔更加珍惜自己的决策 , 突出自己在其心目中的影响 。

还有一个疑问 , 古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慢 , 为什么诸葛亮仅躬耕于南阳就知天下大事?其实很简单 , 诸葛亮周围的挚友有徐庶,孟建、石韬等人 , 哪一个不是名扬天下的隐士 , 还有亦师亦友的水镜先生司马徽 , 桑下论道折服了多少饱学之士 , 那句名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 便是出自他口 。 他的岳父黄承彦是襄阳名士 , 属于社会上层阶级 。 假如你每天和这样的朋友接触 , 相信你也能略有见解 。 不过 , 我们从其中可以悟出:机会与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 我不知道当诸葛亮拿出地图的那一刻 , 他又等了多久 。


诸葛亮鞠躬尽瘁,临死前定下一计,留给蜀汉最后一丝希望

诸葛亮鞠躬尽瘁 , 临死前定下一计 , 留给蜀汉最后一丝希望// //

三分天下看赤壁

孤立无援的辩论赛

不久后 ,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一统中原 , 厉兵秣马 , 亲自挥师南下 , 以图一统中国版图 。 情况万分危机 , 刘备败退至夏口 , 若直接与刚吞并完荆州的曹操一决雌雄 , 无疑是以卵击石 。 诸葛亮临危受命 , 只身一人渡过长江 , 以拉拢江东孙氏一族联合共抗曹操 。


诸葛亮鞠躬尽瘁,临死前定下一计,留给蜀汉最后一丝希望

诸葛亮鞠躬尽瘁 , 临死前定下一计 , 留给蜀汉最后一丝希望// //

当时东吴朝野内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 武将力战 , 文臣意欲求和 , 孙权左右不定 。 诸葛亮一针见血地指出曹操下江南实图江东 , "若降则臣民安详 , 孙氏一族安在乎?若战 , 则孙刘联合 , 况有一线生机 。 "当诸葛亮被问到刘备赢弱为何一心决战曹操 , 诸葛亮意识到时机已到 , 慷慨激昂地回答:"我主刘备以匡扶汉室为己任 , 曹贼篡相 , 名不正言不顺 , 天下皆知 , 大丈夫处天地之间 , 以社稷为己任 , 岂能苟且偷生?君侯若是畏曹 , 自引江东百姓俯首称臣便是 , 何故多言?"

孙权心中的怒火已被点燃 , 他发誓要守住这三世江山 , 只见其立拔剑削桌 , 当众宣誓:"再议和者 , 犹如此桌 。 "随后命周瑜任水军大都督 , 孙刘联盟就此形成 , 诸葛亮的任务出色完成 。


诸葛亮鞠躬尽瘁,临死前定下一计,留给蜀汉最后一丝希望

诸葛亮鞠躬尽瘁 , 临死前定下一计 , 留给蜀汉最后一丝希望// //

说话的艺术就在此 , 诸葛亮步步为营 , 一步一步抵达孙权的心理防线 。 他深知江东是孙权的哥哥孙策打下的江上 , 作为继国之君的他 , 并无作为 , 朝堂之中 , 更都是开过老臣 , 更加不会高看他一眼 。 从文臣主张议和可以看出 , 诸位大臣并不肯定这个红帽小儿、如今的一方霸主孙权有能力击垮曹操 , 守卫祖宗基业 。 所以孙权此时必定想证明自己 , 树立威信 。 而且强大的荆州已被曹操取得 , 刘表之子刘棕也成了笼中丝雀 , 前车之鉴 , 后车之辄 , 无论如何非战不可 。 可是他却缺少可以让众人主战的理由 , 诸葛亮的提醒 , 点醒了雾里看花的孙权 。 如果主降 , 百姓可以安居乐业 , 众臣也无性命之忧 , 无非是换一个统治者 , 但是身为一方霸主的他又怎能全身而退呢 , 等待孙氏一族的只有曹操的屠刀 。 众位大臣的做法看似为了国民 , 实则是陷君父于不仁不义之中 , 这让孙权有了反击的理由 。 诸葛亮此举换位思考 , 彰显了他无与伦比的才华 。

被神话的借东风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中孔明借东风的故事 , 但是在官方典籍中并未记载 。 在现代社会中 , 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半人半神的诸葛亮形象 。 那么 ,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没有发挥作用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

我想罗贯中先生如此描述诸葛亮 , 是实在钦佩他的才华于人格 , 他的忠心耿耿、足智多谋早已打动了罗贯中 。 就像现代的粉丝痴迷某明星 , 就会觉得自己的偶像无所不能、完美无缺 , 其实不然 。

两朝开济老臣心

白帝托孤再现忠心

关羽死后 , 刘备为给兄弟报仇举兵东吴 , 不料夷陵之战惨败 , 蜀国的有生力量被尽数打击 。 此时 , 刘备重病于白帝城 , 刘备临死前召见诸葛亮 , 并说出:"阿斗 , 能辅佐就辅佐;若不可为 , 你便自立为蜀王 , 以光复汉业 。 "诸葛亮泪流满面 , 一心辅佐后主 , 开始了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的壮举 。


诸葛亮鞠躬尽瘁,临死前定下一计,留给蜀汉最后一丝希望

诸葛亮鞠躬尽瘁 , 临死前定下一计 , 留给蜀汉最后一丝希望// //

在刘备人生中的最后一刻 , 他想到的不是子孙后代的繁荣 , 更不是辉煌奢靡的身后事 , 而是自己光复汉室的初心 。 悉数历代王侯将相哪一个能不忘初心 , 大都迷失在金碧辉煌的高堂之上 , 如此挂念社稷 , 心忧百姓 , 史书必会记得一代仁君昭烈皇帝刘备 。

出师一表千古传 , 五丈原中将星陨

公元223年至234年 , 诸葛亮深追先帝遗诏 , 为光复汉室进行了五次北伐 。 (有些人认为是六次 , 其实公元230年的那场战役是曹真主动出击 , 实则是曹魏伐蜀)

公元234年秋 , 诸葛亮病死在第五次北伐的五丈原 , 诸葛亮逝世前夕已呈白发苍苍 , 垂老之态 , 日不能进斗米(古代蔬菜稀少 , 古人饮食以主食为主) , 诸葛亮既要时时关心后方蜀国的政务、粮草补给 , 又要分析阵前敌阵形势 , 殚精竭虑 , 常常夙兴夜寐 。 终于于当年秋天 , 油尽灯枯 , 撒手人寰 。 他在死之前定下的计策 , 使得蜀军从伐魏前线全身而退 , 保留了蜀汉最后一份军事力量 。

回想当年刘备被戏封为安喜县县令 , 邮督百般刁难 , 刘备忍无可忍鞭斥邮督后 , 先后投奔公孙瓒、袁绍、等 。 之后 , 被陶谦禅让为徐州牧 , 方有立足之地 , 仁义收留吕布 , 不了被吕布篡夺徐州 , 无奈投靠曹操 , 后来又依附于荆州刘表 。

自从诸葛亮定下隆中大计后 , 先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 , 从孙权手下"借"出荆襄等郡 , 以暂作根据地 , 后刘备在诸葛亮及庞统等谋士的辅助下先后取得益州、汉中等地 , 至此巴蜀等地已全权归于蜀汉 , 三分天下之势已成定局 。

不得不说刘备的成功得益于诸葛亮的权谋 , 诸葛亮的英明睿智使之前处处挨打的买鞋郎刘备一跃成为蜀汉开国之君 。


诸葛亮鞠躬尽瘁,临死前定下一计,留给蜀汉最后一丝希望

诸葛亮鞠躬尽瘁 , 临死前定下一计 , 留给蜀汉最后一丝希望// //

通过上述的两个板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诸葛亮 , 一个打破常规、提升关注度的乡间隐士 。 另外 , 诸葛一族兄弟三人: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分别效忠于吴、蜀、魏三国 , 并均任职高官 , 可见诸葛一族采取了理财理念中的——篮子理论 , 即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 以用来规避风险 , 获得最大收益 。 这样 , 于公 , 诸葛兄弟各为其主 , 规避了诸葛一族在人才竞争中的激烈摩擦;于私 , 无论哪一方胜利 , 诸葛一族都有血脉流传 , 也许这就是在乱世中谋生的智慧吧 。 因此 , 人们便喜欢上了这位文韬武略 , 致力救国的武乡侯诸葛亮 。

参考资料: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西晋陈寿——《三国志》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