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优与劣,请看这八条
第一 , 看字体间架结构的基本功怎样 。
写毛笔字 , 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写不好 , 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字意 , 从而影响到书法的审美价值 。 一个字的间架搭好 , 这个字的字体也就确定了 。
书法优与劣 , 请看这八条// //
“真、草、隶、篆” , 不同字体有不同的间架结构 。 每个书法家在字体上求变 , 首先是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 。 李斯在史籀大篆字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 , 创造了小篆字体的间架结构;程邈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 , 而成隶书 。 王羲之也是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 , 而大成楷书、行书、草书 。 他书写的字体间架结构就非常美 。 后世的大多书法家都在他的间架结构上求变化 , 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 一个用毛笔写字的人 , 连字最基本的间架结构都写不好 , 那他就成不了书法家 。
“真、草、隶、篆” , 每种字体都有自己的行笔的法则 。 行笔法则变了 , 字体也跟着有所变化 , 也许新的、更好的、具有审美性的字体就产生了 。
书法优与劣 , 请看这八条// //
第二 , 看笔法是否丰富完整、笔力是否有神有韵 。
我们赏析一幅书法的好坏一定要从每一笔的起笔、行笔、收笔去看 , 看起笔是否有力 , 行笔用力是否均匀流畅 , 在写点、横、折、竖、勾、撇、捺、提等笔划时 , 是否符合这种字体的行笔法则 , 这些行笔法则都是前辈大书法家千锤百炼出来的 。 每个大书法家在行笔都有不同 , 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其写的每一笔划都有功力 , 都有审美价值 。
书法家在行笔上没有功力、没有审美价值的笔划叫“败笔” 。 所以书法家不可不以前人好的行笔法则为学习基础 , 练好书法行笔中每一笔的基本功 。
第三 , 看章法是否完整、美观 。
一件完美的书法作品,除了点画精到,结构优美之外,还要注重其章法的完整与美观 。
章法就是指对一幅书法作品进行全盘的安排 , 又称作是大布白 , 或者叫篇章结构 , 是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于一幅作品的艺术要求 , 不仅需要把每个单字写好 , 而且应当把众多的字组成完整的章 。 无论字与字间、行与行间 , 以至天头地脚、题款用印 , 都须作一番总体设计 , 合理布局 。 作品内容怎样排列、怎样题款、怎样盖章 , 这些都是章法的内容 。 通篇结构 , 引领管带 , 首尾呼应 , 一气呵成 , 各尽意态 , 气运流动 , 起伏随势 , 笔毫捻转 , 巧布虚阵 , 寓情寄意 , 都是章法组成部分 。
书法优与劣 , 请看这八条// //
第四 , 书法中是否有文学的内涵 。
好的书法作品不但每个字都体现着该字的字意 , 而且通篇都反映出文章的含意 。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通篇文字不但映射出字体的美 , 而且还反映着文章的美 , 把文字的美和文章的美都内涵在书法作品中 。 苏东坡的书法作品《赤壁赋》也是这样 。 这些书法作品被称为“文人字” 。
第五 , 书法作品是否给人以联想 。
我们看一件书法作品时常评曰:“这是文人字”、“这是书家字”、“这是匠人字” 。 这是由于写字人的文学水平不一样 , 反映在字上 , 字中表现出的内涵不一样、所产生的感受也不一样 。 读好的书法作品给人的思想以驰骋的余地 , 让人欣赏书法就像是在欣赏诗词 , 因为书法本身就是思想的写照 。 读文征明的书法作品就像读田园诗 , 会勾起对田园的联想 。 读林散之、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也都会给人以诗词的联想 。
书法优与劣 , 请看这八条// //
第六 , 书法作品中是否内涵音乐的韵律 。
好的书法作品中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字与字之间的结构都有音乐的韵律 , 你读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就仿佛感到世界上最雄壮的交响乐在奏鸣 。
第七 , 书法中是否内涵着画的意境 。
“字画本一体” , 字乃抽象的画 , 好的书法作品充分展示着画的意境 。
第八 , 书法中内涵的势态 。
书法中内涵的势态包括大气还是小气 , 是潇洒、飘逸还是拘谨 , 是格调高雅还是低俗 , 是厚重还是轻浮等等 。 这些统统和书法家的品格有关 , 俗话说“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 王羲之的字潇洒飘逸 , 颜真卿的字厚重 , 文征明的字格调高雅 。 毛泽东书法大气磅礴 , 这是由大政治家的气魄所决定的 。 总之 , 书法作品所涵盖的丰富语言 , 从某一角度来说 , 应是书法家人格的写照 。
书法优与劣 , 请看这八条// //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 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
- 国花牡丹,慈禧太后与牡丹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 茶叶资讯:最近涨势迅猛的六堡茶,如此与众不同
- 八雅轩丨【墨缘有约】曹宝麟:学好书法,我有十条建议
- 王献之和哪些书法家一起被称为“书中四贤”
- 隆中决策:诸葛亮战略上的失误与他的人生境遇有直接关系
- 珍妃真的品貌兼优吗?来看看她卖官赚了多少钱
- 多角度浅谈诸葛亮治蜀的局限与失误
- 宋江与武松:相见恨晚的结拜兄弟,为何最后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