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连州村民自办“红军节” 红军故事口口相传

新快报采访人员 麦婉诗

粤北地区处于湘粤赣三省要冲,是红军长征向敌军较薄弱的西南方向突破的必经之路 。 位于粤北地区的连州曾留下不少红军足迹,走出过许多红军将领 。 21日,新快报采访人员随“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采访人员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连州,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红军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

访冯达飞故居

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庭院深深,松青竹茂 。 清远连州市东陂镇达飞巷,一座青砖房在错落分布的现代民居中犹为显眼,青砖房门上“光荣之家”的牌匾布满岁月痕迹 。 这里走出过一位全程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冯达飞,他既是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也是杰出将领、军事教育家、人民军队航空专家 。

1924年,冯达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 之后,他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航空学校学习,毕业后先后到苏联高级步兵学校、德国炮科研究院深造 。 回国后,冯达飞参加了广州起义、百色起义 。

连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黄兆星告诉采访人员,百色起义后,红七军在途经湖南时遭遇大雨雪,战士们穿着单薄沿途又买不到衣服,为了解决冬衣和军饷,部队决定到连州补给 。

刚抵达连州东陂时,因为敌人的宣传,镇上村民对红七军的到来有所误解而纷纷跑到外面躲避 。 冯达飞只好找发小谭荣胜帮忙 。 当村民得知这支军队中有冯达飞这位东陂镇有名的孝子,又听闻红军是为穷人谋福利的,才纷纷赶回来 。 红七军在攻连州城时,敌人放火烧街来抵挡,红七军放弃攻城帮助民众救火,此举赢得了民众的信任 。 之后,红七军通过连州本地商会陆续筹集到4万现大洋、两百多件棉衣等物资后撤出了连州 。

随红七军进入中央苏区后,冯达飞先后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第四分校校长和红八军代军长等;红军长征期间,冯达飞任红军大学炮兵科长 。 1941年,皖南事变,冯达飞被俘,因拒绝投降,于1942年壮烈牺牲,年仅41岁 。

2008年,建在冯达飞故居旁的冯达飞纪念馆落成 。 每年到纪念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采访人员采访当天恰好遇上前往参观的东陂镇中心学校的学生 。 据带领学生前来的邓丽琼老师介绍,“我们现在有户外实践活动就会带着我的学生过来,希望孩子们能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到冯达飞将军不屈不挠、刻苦学习的精神 。 ”

途经连州

三枚银元见证军民鱼水情

1934年底,担任长征后卫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余部几十人,撤退到连州,与数倍于其的敌军在田心村牵牛岭奋力激战 。 战斗从上午打到傍晚,敌人被击毙十余人,红军队伍有6人牺牲 。

“那天,村里枪声响了整天 。 ”今年68岁的田心村村民谭长标回忆父亲谭善章的描述说 。 谭长标的母亲黄红妹和另一位村民李何玉在战后第二天发现了腿部、肩部受伤的小红军王贵 。 “我母亲和父亲就带着负伤的小红军回家 。 ”谭长标说 。

将小红军带回家后,黄红妹用了瑶族的土办法给小红军治疗 。 在治疗过程中,王贵伤口发炎,黄红妹又跑了很远的路找到了黄莲给他消炎 。 在王贵疗伤的过程中,敌人没有放弃搜捕,谭善章只好把他藏到造纸厂 。

“我父亲经常说红军是有纪律的队伍 。 以前有几批红军路过我家,吃了粮就一定会给钱,有次父亲不肯收,红军硬是将三枚银元偷偷放到了煮饭的锅里 。 ”谭长标说 。

牵牛岭战役后,村民将牺牲的6名红军战士的遗体合葬在一起,这座红军烈士墓保存至今 。 据田心村组长李六旺介绍,2017年农历五月初九,田心村对红军烈士墓进行了修葺 。 为了纪念红军烈士,从那年起,田心村就决定把农历五月初九定为“红军节” 。

作者:麦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