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时期最年轻的博士,为什么没有受到汉文帝的重用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汉文帝时期最年轻的博士 , 为什么没有受到汉文帝的重用

贾谊是汉文帝时期的博士(传授经学的官名) , 他才学很高 , 很受汉文帝的器重 , 然而人在青壮年时 , 却不幸去世 。 苏轼对贾谊的评价是:贾谊有才华 , 能够辅佐皇帝 , 但却不知道怎么合理运用自己的才华 , 虽然志向很大 , 但气量很小 , 对社会的认识也不足 。

看到苏轼这个评价后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呢 , 贾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 苏轼为什么这么说 , 与他的英年早逝又是不是有关系呢?当然是有一定关系 , 但主要原因有二点:


汉文帝时期最年轻的博士,为什么没有受到汉文帝的重用

汉文帝时期最年轻的博士 , 为什么没有受到汉文帝的重用// //

1.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贾谊是河南洛阳人 , 他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才气 , 他跟随张苍学习 。 18岁时 , 贾谊的歌词诗赋都很好了 , 因此他在洛阳小有名气 。 此时 , 河南郡守知道后 , 就要贾谊辅佐他 , 在贾谊的辅佐下 , 河南郡被治理得很好 , 评为当时天下第一郡 。

汉文帝知道后 , 就把河南郡守升官为廷尉 , 那么河南郡守也顺势推荐了贾谊 , 汉文帝听说贾谊才华横溢 , 于是任命他为博士 , 贾谊当时只有21岁 , 成为了汉文帝时期最年轻的博士 。 贾谊由于学识渊博 , 对汉文帝提出的问题都回答得非常精彩 , 汉文帝非常器重他 , 一年后就升职为太中大夫 。

此时的贾谊就开始大意了 , 忽略了周围的环境 。 他先是提出了礼制改革 , 但汉文帝刚登基 , 立足未稳 , 所以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 第二年贾谊又上了《论积贮疏》 , 提出要重视农业发展 , 汉文帝采纳了 。


汉文帝时期最年轻的博士,为什么没有受到汉文帝的重用

汉文帝时期最年轻的博士 , 为什么没有受到汉文帝的重用// //

于是汉文帝又想让贾谊担任公卿 , 但此时的贾谊引起了朝中不少大臣的妒忌 , 以周勃 , 灌婴为首的老臣极力反对 , 他们认为贾谊年轻气盛 , 为人轻佻 , 提出诸多改革建议 , 就是为了独揽大权 , 想扰乱朝廷 。

汉武帝由于是这些老臣拥立登基的 , 所以也不敢得罪他们 , 只好疏远了贾谊 , 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 并让他做长沙王的太傅 。 三年后 , 汉武帝想念贾谊就召他入京 , 结果贾谊没吸取教训 , 他又和汉文帝是侃侃而谈 , 汉文帝听了后觉得 , 贾谊的才华他是超不过了的 , 于是汉文帝没有重用贾谊 , 要他去做了梁怀王的太傅 。


汉文帝时期最年轻的博士,为什么没有受到汉文帝的重用

汉文帝时期最年轻的博士 , 为什么没有受到汉文帝的重用// //

2.心里承受能力较差

贾谊由于受到朝廷老臣们的排挤 , 汉文帝将他外放做了长沙王的太傅 。 于是贾谊在途中经过湘江时写了一篇《吊屈原赋》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 , 被人陷害的心情 。

在长沙时 , 有一天他突然看见一只猫头鹰飞进了他的房间 , 由于当时猫头鹰是不吉祥的鸟 , 所以他又写了一篇《鹏鸟赋》来抒发自己受到的不公的待遇 , 而且他总是哀叹 , 认为自己命不久矣 。

最后 , 在他跟随梁怀王入朝时 , 梁怀王不慎落马摔死了 , 贾谊觉得自己作为太傅没有照顾好梁怀王是有责任的 , 因此天天悲伤 , 一年后 , 他在郁闷中去世 。


汉文帝时期最年轻的博士,为什么没有受到汉文帝的重用

汉文帝时期最年轻的博士 , 为什么没有受到汉文帝的重用// //

从贾谊被贬外放这件事来看 , 贾谊的心里素质是比较差的 , 外放谁都不会好过 , 都会觉得不公平 , 很生气 , 然而像贾谊这样一直郁闷到死的还是很少见 。 他天天想的就是自己受到的不公的待遇 , 受到陷害 , 排挤 , 这样的日子不会好过 , 身体的健康状况也会下降 , 梁怀王的意外死亡也成了压死他的最后一个根稻草 。

从贾谊的仕途来看 , 苏轼对他的评价是很正确的 。 他确实有才华 , 但气量也很小 , 遇到一点挫折就自哀自怨 , 不能找到合理的方法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 天天郁闷 , 只能说他是心胸狭窄 , 智慧不够 。

他少年成名 , 得到皇帝的赏识 , 因此他有些骄傲 , 这样他就忽略了朝中其他大臣们的感受 , 而且他学问好 , 还常常在皇帝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 , 让皇帝没面子 。


汉文帝时期最年轻的博士,为什么没有受到汉文帝的重用

汉文帝时期最年轻的博士 , 为什么没有受到汉文帝的重用// //

就这两方面的问题足以可以让他下狱 , 然而汉武帝是一个宽厚君主 , 并没有治罪于他 , 只是把他外放了 , 他却不知足 , 还怨天尤人的 , 最后忧愤而死 , 这能怪谁 , 只能怪他自己 。

所以贾谊的一生也警示我们少年成名并非是一件好事 , 大器晚成才是福;同时也告诉我们 , 在工作中 , 讲话做事都要顾及同事的感受 , 不能随便讲 , 随便做 , 和领导讲话时更要讲究方法 , 不能让领导没面子 , 否则受害的终归是自己 。

(喜欢历史就请关注搜狐号:肖邦老师的课堂)

作者:肖邦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文章链接:

赵匡胤提倡文化治国 , 却用了一个读书不多的人为宰相

姜太公三朝老臣为齐国的强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