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活捉关羽,打败刘备,小说中被罗贯中写死,正史中却名震曹魏

提起朱然 , 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 , 因为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戏份极少 , 只有寥寥几笔 。 他先在关羽败走麦城时参与活捉关羽的军事行动 , 后来又在夷陵之战中阻截刘备后路被赵云一枪扎死 。 从小说中看 , 朱然就是个打酱油的 , 没活几页就去领盒饭了 。

可在真正历史上 , 朱然是非常厉害的 。 他是东吴名将 , 战功累累 , 官至右军师、左大司马 , 是名副其实的大腕 。

而且 , 朱然也并非如演义中那般战死于夷陵 , 恰好相反 , 那时朱然的辉煌人生才刚刚开始 。


他活捉关羽,打败刘备,小说中被罗贯中写死,正史中却名震曹魏

他活捉关羽 , 打败刘备 , 小说中被罗贯中写死 , 正史中却名震曹魏// //

巅峰之战 , 名震敌国

朱然一生最经典的战役 , 就是以少胜多的江陵保卫战 。

公元222年 , 东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 , 稳固了东吴治下的荆州地区 。 同年10月 , 曹丕分三路兴兵伐吴 。

其中 , 曹丕最为看好的 , 就是攻打江陵的中军 。 原因有三个:第一 , 从洛阳到江陵一路平坦 , 十分适合曹魏骑兵军团发挥战斗力 。 第二 , 曹魏曾控制过江陵 , 对它非常熟悉 。 第三 , 江陵离曹魏腹地最近 , 调动军队、后勤保障都没有问题 。 所以 , 曹丕不仅亲自到宛城督战 , 还派出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四名大将攻打江陵 。

而此时镇守江陵的 , 正是朱然 。

朱然原名施然 , 13岁时过继给他的舅舅、东吴开国功臣朱治 。 他还和孙权是同学 , 关系不错 。 不过 , 朱然能镇守江陵 , 却不是因为自己是官二代 , 也不是因为和孙权关系好 , 而是吕蒙临死前向孙权强烈推荐的 。 史料记载 , 吕蒙病重时 , 孙权问他谁能代替他镇守江陵?吕蒙说 , 朱然胆识、操守过人 , 足以胜任 。

考验就在眼前 , 证明吕蒙眼光和朱然能力的时刻很快就到了 。


他活捉关羽,打败刘备,小说中被罗贯中写死,正史中却名震曹魏

他活捉关羽 , 打败刘备 , 小说中被罗贯中写死 , 正史中却名震曹魏// //

魏军来势汹汹 , 把江陵城团团围住 。 东吴将军孙盛驻兵中洲 , 想支援朱然 , 却被曹魏名将张郃打退 。 江陵城内外隔绝 , 粮食短缺 , 很多士兵因营养不良而全身水肿 , 丧失了战斗力 , 朱然手中只有五千兵力能够战斗 。

为攻克江陵城 , 曹真等人在城外堆积土山 , 搭建高楼 , 挖掘地道 , 发动猛烈攻击 , 弓箭、镭石有如雨下 。 城中将士惊恐万分 , 但朱然却毫无俱意 , 激励士气 , 指挥若定 , 接连摧毁魏军的各种攻势 。

不但防守做得好 , 朱然还在魏军出现漏洞时 , 主动出击 , 派敢死队冲出城外连破曹魏两个军营 。

就这样 , 江陵城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下 , 坚守六个月之久 。 最后 , 魏军因久攻不下 , 只得主动撤军 。

经此一役 , 朱然之名 , 威震曹魏 。 此后 , 他所镇守的江陵 , 再无敌国来犯 。 优秀的个人素质 , 成就辉煌人生

江陵之战后 , 朱然多次参与重大军事作战 , 战功累累 , 一直升官 , 最后官至右军师、左大司马 , 是东吴军方的顶梁柱之一 。 公元249年 , 朱然68岁时去世 。 孙权甚至为其穿素服致哀 , 深为感恸 。

纵观朱然一生 , 他身上有很多素质都是值得后来人学习的 。


他活捉关羽,打败刘备,小说中被罗贯中写死,正史中却名震曹魏

他活捉关羽 , 打败刘备 , 小说中被罗贯中写死 , 正史中却名震曹魏// //

第一 , 朱然做事踏实 , 从基层工作干起 , 一步步走上高级领导岗位 。

虽然自己是官二代 , 又是孙权发小 , 但朱然做事却很低调 。 刚做官时 , 朱然是先从小小的县令干起的 , 因为出色的行政才能 , 他很快晋升为太守 。 后来 , 辖区山贼四起 , 朱然带兵讨伐 , 仅一个多月 , 就平定了乱事 , 展露出不凡的军事才能 。

史料中有记载说 , 朱然平时抓训练极严 , 就算没有战事时 , 早晚都要敲击战鼓 , 让全营士兵整装列队进行训练 。

其实在江陵保卫战前 , 朱然就已经在东吴军界展露峥嵘 。 关羽败走麦城时 , 朱然和潘璋一起活捉关羽父子 。 夷陵之战中 , 朱然凭借五千兵力 , 先是破了刘备前锋 , 后又截断其后路 , 打得刘备大败 。 可以说 , 在东吴这两次关键战役中 , 朱然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

而朱然的这次才能 , 是和他的基层工作分不开的 。 他一点点积累经验 , 才最终在关键时刻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才能 。 (对比曹魏的夏侯楙 , 没啥经验就凭借官二代的身份当了大都督 。 官当得挺大 , 结果一败涂地 。 )

第二 , 朱然临危不惧 , 处事冷静 。

江陵之战中 , 魏军兵力充足 , 士气高昂 , 对江陵城实施上中下三种攻城战术 。 朱然临危不惧 , 冷静应对 。 他指挥士兵摧毁魏军搭建的木楼 , 砍倒从土山攀爬城墙的敌军 , 严防死守城内出现的地道入口 。

正是因为临危不惧 , 处事冷静 , 朱然才能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 , 对抗数倍于己方兵力的魏军 , 坚守城池达半年之久 。

朱然的冷静还体现在征讨柤中的战役中 。 当时 , 他孤军深入 , 被曹魏六千人马断绝后路 。 但朱然冷静地选择了在深夜里组织突击 , 最后打败曹军 , 凯旋而归 。 《三国志》评价朱然 , “常在战场 , 临急胆定 , 尤过常人” , 就是说他遇事冷静 。

第三 , 朱然考虑问题很全面 , 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 谋定而后动 。

夷陵之战后 , 刘备败到白帝城 。 当时 , 东吴内部不少将领认为 , 此时正是擒拿刘备的好时期 。 但朱然与陆逊等人却坚决反对 。

朱然认为 , 螳螂捕蝉 , 黄雀在后 , 我们在这打刘备打得很开心 , 你们知道后面的曹丕是咋想的吗?如果我们继续攻击 , 曹丕会不会趁机攻击我们的背后呢?

孙权采纳朱然和陆逊的意见 , 撤回军队 。 不久后 , 魏军果然出动 , 攻击孙吴 。

朱然出征柤中之前 , 上表孙权 , 要用此番出征的胜利 , 来吓让敌人害怕 。 孙权当时并不相信朱然肯定能胜利 。 后来朱然凯旋而归 , 孙权也很服气 , 觉得朱然有先见之明 。

自己努力不拼爹 , 踏踏实实地工作和学习 , 遇事冷静 , 考虑问题全面 , 谋定而后动 , 这就是东吴名将、官二代朱然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