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及“玛哈沁”现象证明清朝做不到对准噶尔部灭族

利用清朝文献研究清史居然也被有些人指责 , 他们认为清朝历史多有被御用文人篡改的地方 , 文过饰非多 。 但是 , 研究本国史不靠本国正史 , 靠外国只言片语的记载和坊间野史杂谈的说法就客观了吗?我认为 , 研究准噶尔部历史 , 正史和遗存下来的满文档案等是最重要的依据 , 其他资料可以作为补充 。

对准噶尔部用兵 , 清朝政府是胜利者 , 站在统治者角度来看就是平息国内叛乱 , 这有利于社会进程发展 , 居于道德制高点上 , 清朝根本不会对在用兵中出现的屠戮行为产生任何愧疚 , 哪里需要遮遮掩掩?网上传的那些所谓“灭族”的诏谕文字不是出自《清实录》 , 就是出自《平定准噶尔方略》 , 须知前者是清朝政府编制的文献汇编 , 后者是乾隆下令编纂了十五年才成文的历史资料集大成者 。 不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研究 , 只是从中摘取只言片语 , 就敢对准噶尔用兵性质横加判断 , 是断章取义 , 也没有什么说服力 。


《清实录》及“玛哈沁”现象证明清朝做不到对准噶尔部灭族

《清实录》及“玛哈沁”现象证明清朝做不到对准噶尔部灭族// //

清代新疆与伊犁

我从1500卷《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中找到一些与准噶尔部相关资料 。 在我看来 , 乾隆下的用兵诏谕都是平叛诏令 , 根本不是什么灭族诏书 。 如果是灭族 , 历年来投奔清朝的准噶尔部降人杀不杀?平叛后又冒出的许多自哈萨克等处逃归的准噶尔部人杀不杀?在平叛中维族劫掠准噶尔部人(过去的主子)当自家的奴隶杀不杀?平叛中躲进山中的劫匪式牧民“玛哈沁”是杀光了还是安置了?这些问题不解决 , 怎么定性清朝用兵准噶尔部是“灭族”行为?

依我看 , 爱新觉罗·弘历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和亚伯拉罕·林肯平定南方各州妄图脱离联邦独立是同一种性质的事情 , 都是反对国家分裂 。 在南北战争中北军也不是“王师所至 , 箪食壶浆” , 我们看《乱世佳人》 , 对北方军队写得非常不堪 , 叫人恨得牙根痒痒 。 我们可不可以说南北战争是美利坚合众国(北方)对美利坚联盟国(南方)的侵略?双方光士兵就战死75万 , 另外伤残40万 , 平民死多少就不好说了 , 这个数字和平准噶尔部死亡人数比比?爱新觉罗·弘历用兆惠 , 如同亚伯拉罕·林肯用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 , 后者用兵时给谢尔曼将军下达了那条著名的命令 , 叫嚣“create havoc and destruction of all resources that would be beneficial to the enemy 。 ”而且“大写的他”(成为美国第 18任总统)做到了 , 放火烧光没有作任何抵抗的南方重镇亚特兰大就是其事迹之一 。 这种军事思想成为美军传统战略思想 , 最终也让二战时的日本吃上了外号叫“小男孩、胖子”的两粒花生米 。 所以说 , 大哥别说二哥黑 , 在这样的用兵事件中 , 你能给亚伯拉罕·林肯戴多高的帽子 , 就能给爱新觉罗·弘历戴多高的帽子 , 否则就是双重标准 , 非常不客观 。

当然 , 《清实录》并不是一本非常客观的书 , 在三个历史阶段的表述中是掩盖了以下史实的:清朝先祖在入关前曾是明朝臣民、清朝入关时曾大量屠戮中原人民、清末时期的日本侵华行为 。 在该书编纂出版时这三个方面都曾经被严重篡扰 , 引用这些历史资料要慎重 。 在其他历史时期 , 包括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史、西北边疆安危关系等问题上则相对客观一些 。

因为本文主要是引证 , 不是所有读者都喜欢这种风格的文章 , 那么 , 我就把有关学者利用满文老档研究的成果作为我的总结放在文章前部 。 不喜欢看考据的朋友看完这段就不用费神往后看了:准噶尔汗部与清朝对峙多年 , 噶尔丹策凌去世之后馅入贵族内讧和征战 。 达瓦齐时 , 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投降并带领清军轻易擒拿达瓦齐 , 灭亡准噶尔部 。 此时清朝仅以少量驻兵留在准噶尔部(只留班第带500清兵驻守伊犁 , 这点兵力是准备搞灭族屠杀吗?这些人也在后来的阿睦尔撒纳叛乱中被围杀) , 准备仿行喀尔喀部蒙古设立四盟以准噶尔人治理准噶尔部 。 清朝给了阿睦尔撒纳“食双王俸禄”的优待 , 并封为卫拉特四部之辉特部之首 。 野心勃勃的阿睦尔撒纳欲壑难填 , 不久发动叛乱 , 使新疆地区陷入混乱 。 与此同时 , 阿睦尔撒纳的支持者喀尔喀部首领青衮杂卜借机发动“撤驿之变” , 撤销驿站与哨所 , 喀尔喀境内自“十六驿二十九驿一时尽撤 , 羽书尽断” , 切断清朝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 并大肆抢掠汉商 , 意图造反分裂 。 当时准噶尔部遭受多年内部战乱之苦 , 哈萨克、布鲁特(柯尔克孜)、回部(维吾尔)也趁乱掳掠准噶尔部牧民成为他们的奴隶 。 许多准噶尔部牧民失去生计 , 饿死、出痘病死之人遍布旷野 , 剩下的游牧人众流散乞讨 , 以草根、果实、狗肉、人肉为食 。 额林哈毕尔噶路台吉、宰桑借机叛清 。 清朝为追拿阿睦尔撒纳 , 不能及时安抚和救济游牧民众 , 出征的清军又向众游牧强行征饷 , 激起新的叛乱 。 为稳定局面 , 清军分路进发伊犁 , 进军将领大肆屠杀准噶尔部流民——“玛哈沁” , 平定了新疆天山南北 , 嗣后平定南疆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 最终稳定了新疆局势 。 然后自乾隆二十三年始把彻底剿灭准噶尔部叛乱分子政策改为招抚和妥善安置剩余的准噶尔部众政策 , 组织恢复生产 , 实行伊犁将军管理制 , 移民(汉、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实边 , 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 发展了新疆经济与文化 。

客观上说 , 虽然清军在进军伊犁中发生许多滥杀无辜的事件 , 但康雍乾三朝进军和平定准噶尔部的历史意义不能被抹杀 。 历史上 , 阿睦尔撒纳窜入俄罗斯 , 要不是出天花病死了 , 就会成为受俄罗斯支持的早版的阿古柏分子 , 分裂中国 。 喀尔喀蒙古贵族青衮杂卜最后关头也是要逃到俄罗斯 , 幸好被及时抓住了 。 清朝处死了青滚杂卜及其两个儿子 , 他的追随者被发放为奴或处以极刑 , 参与叛乱的喇嘛被强制还俗失去特权 , 参与叛乱的所有王公贵族被革职、降级、削爵 , 对参与抢劫汉商的牧民则采取屠杀政策 , 其妻、子被发配为奴 , 极大程度打击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 , 稳定了祖国西北边疆 。 多民族国家的边疆稳定是靠诸多因素维持的 , 不能单纯是抚 , 也不能单纯是缴 , 治大国若烹小鲜 , 统治者制定政策时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


《清实录》及“玛哈沁”现象证明清朝做不到对准噶尔部灭族

《清实录》及“玛哈沁”现象证明清朝做不到对准噶尔部灭族// //

清代伊犁地区

一、准噶尔部直至末代的历代领袖都在向清朝中央政府称臣纳贡 , 证明准噶尔部只是清朝疆域内的地方割据实体 , 准噶尔部分裂是阻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 。

准噶尔部长期臣服于明、清两朝 , 每次换“首领”时都要向中央政府进贡请封 , 即便搞分裂的噶尔丹也是这样做的 。 说准噶尔部和清朝平起平坐 , 怎么解释这种“封贡”关系?至少和清朝同时期的俄罗斯(乾隆时期对应着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安娜·伊凡诺芙娜、伊凡六世、叶丽萨维塔·伊丽莎白、彼得三世、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美国(成立于乾隆五十二年 , 1787年 , 乾隆时期对应着乔治·华盛顿时期)就不向清朝进贡请封 。 以下仅摘录乾隆时期准噶尔部“汗王”上位之处的“奉表纳贡”记录:

1、 噶尔丹策零(1727—1745年)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丙午准噶尔噶尔丹策凌 , 遣使吹纳木喀、额塞 , 奉表贡方物至京 。 (卷10)

乾隆元年(1736年)二月己卯 赐准噶尔台吉噶尔丹策凌敕书 。 曰:“谕噶尔丹策凌 , 朕缵成大统 , 继述皇考世宗宪皇帝之志 , 无分中外 , 一视同仁 。 ……特降敕谕 , 付尔来使赍还 。 随敕赐各色缎俱十端 。 ”(卷12)

2、 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1745—1750年)

乾隆十一年(1746年)三月乙亥 夷使哈柳至京 , 进表请安 , 并贡方物 。 准噶尔台吉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勒表称:“蒙大皇帝加恩我父 , 内外和好 。 我父因仰体大皇帝宣扬黄教 , 奠定苍生之意 , 恭顺遵循 。 今我父已故 , 窃欲继勉父志 , 照旧行事 , 以承恩典 。 现拟遣人往西藏念经 , 为我父修行善事 , 循例先遣数人 , 轻骑前往 , 忏悔献茶而回 , 继令念大经人众进藏 , 以宣黄教 , 伏祈大皇帝睿鉴 。 谨遣使臣 , 恭请万安 , 并贡貂皮四十一张 。 ” 报闻 。 (卷12)

乾隆十一年(1746年)三月甲申 赐准噶尔台吉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敕书 。 曰:“……台吉尔奏称遵照尔父 , 仰体朕广教安生之意 , 朕甚嘉悦 。 ……延请西藏喇嘛 , 前据尔父奏请时 , 朕即以不便准行 , 明白降旨矣 。 至今岁货物 , 欲于肃州随便贸易 , 此可行之事 , 准尔所请 , 交予该地方官 , 照看贸易 。 …… 。 ”(卷261)

3、 喇嘛达尔扎(1750—1753年)

乾隆十六年(1751)癸巳 准噶尔使臣额尔臣等入贡 , 觐于苏州府行宫 。 (卷383)

乾隆十六年(1751)二月丙申 赐准噶尔台吉喇嘛达尔扎敕书 。 诏曰:“……尔所请遣人赴藏之事 , 断不可行 。 ……今特明切晓谕 , 嗣后肃州贸易 , 毋得过乾隆十三年货物之数 。 ……今后不得仍以不知成例为辞 。 ”(卷383) 。

4、 达瓦齐(1753—1755年)

乾隆十九年(1754年)五月壬午 又谕(军机大臣等):“据永常奏 , ‘准噶尔夷使 , 已抵桥湾 , 现在即可入关……’等语 。 从前准夷部落 , 准其通贡贸易 , 原系加恩噶尔丹策凌 。 其后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勒、喇嘛达尔扎继立 , 因系噶尔丹策零子孙 , 是以仍前办理 。 至达瓦齐篡立 , 则系伊之仆属矣 。 ……此正可乘之机 。 ……况伊之宗族车凌、车凌乌巴什等 , 率众投诚 , 至万有余人 , 亦当思所以安插之 。 朕意机不可失 , 明岁拟欲两路进兵 , 直抵伊犁 。 即将车凌等分驻游牧 , 众建以分其势 。 ……”(详见卷464)

二、准噶尔部是野蛮残暴的蒙古族地方统治政权 , 内部斗争激烈 , 残酷剥削压榨本民族人民和维吾尔族等其他疆域内民族 , 时常有人员逃离 , 投奔清朝并得到安置 。

据史料记载 , 乾隆二年到乾隆十九年(1736—1754年) , 每年每月都有投奔清朝的准噶尔人和维吾尔人 , 少则数人 , 多则数十人 , 噶尔丹策零死亡消息就是由吐鲁番逃出的维吾尔人海底里处获悉 。 (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 , 《朱砒奏折民族事务类》蒙古108卷 , 9号 , 乾隆十年二月二十三日《太子少保川陕总督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庆复奏》)

查《清实录》 , 则详细到降人名字和清朝政府安置方案 , 资料太多 , 仅拣选部分重要被安置的受封人员资料如下 。

乾隆元年(1736年)十一月庚寅 准噶尔台吉车林等来降 , 授车林为三等侍卫 , 余赏给安插如例 。 (卷30)

乾隆八年(1743年)正月己未 定边左副将军额附策零奏:“准噶尔投诚人等 , 其携眷来者 。 例发察哈尔安插 。 嗣因人众 , 改发内地 。 其妇女婴孩 , 多未出痘 , 于内地不宜 , 请改发东三省凉爽之地 。 ”下军机大臣议 。 寻议:“盛京诸处 , 现清查无业游民 , 不便令准噶尔人混处;黑龙江所属 , 接壤鄂罗斯 , 又近北路 , 亦不便 。 应发宁古塔安插 。 ”从之 。 (卷182)

按:本条信息量极大 , 涉及方方面面 , 严格说 , 二月河的康雍乾系列也没见到这么详尽的细节 , 完全可以撰写成一篇学术论文 , 推荐给写历史题材的朋友延展 。

乾隆九年(1743年)十一月癸巳 准噶尔部人察罕库克新 , 衰亲属六人来降 。 得旨:“察罕库克新前来投诚数次 , 俱被擒获 , 始终克矢诚心来投 , 甚属可悯!著格外施恩 , 授为七品官 , 赏给官用缎二端、布十匹 。 ” (卷229)

乾隆十八年(1753年)十一月甲戌 谕军机大臣等:“定边左副将军成衮扎布等奏报:‘准噶尔都尔伯特台吉车凌、车凌乌巴什等[补充:卷455提到车凌孟克] , 率所部三千余户来降 。 ……’……朕观车凌等来降 , 似非叵测 , …… 。 ”(此条甚长 , 详见卷451 , 著名的“三车凌”归附 。 后有多条相关 , 不复摘录 。 )

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月丁酉 谕军机大臣等:“据策楞等奏:‘辉台吉阿睦尔撒纳等 , 携带眷属四千余户[补充:卷469后文提到其携兵五千余名 , 妇女人众 , 约共二万投降] , 前来投诚 。 阿睦尔撒纳 , 系准噶尔大台吉 。 ……’…… 。 ”(此条甚长 , 详见卷469 , 著名的“阿睦尔撒纳”归降 。 后有多条相关 , 清朝政府极其重视此人 , 并有各项优待政策 , 不复摘录 。 )

三、清朝曾经希望卫拉特蒙古采用和喀尔喀蒙古一样的四盟并存方式管理准噶尔部 , 但是被准噶尔部人员不断降而复叛干扰 , 最后放弃该项政策 , 建立新的伊犁将军管理制度 , 开禁其他民族入疆发展 。

乾隆十九年(1754年)十月甲戌 以准噶尔用兵事宜 , 宣示中外 。 ……(卷475)

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月辛巳 军机大臣议奏:“平定准噶尔善后事宜:一、查四卫拉特台吉户口 。 如何给爵、授扎萨克 , 及编列旗分佐领设官 , 俟班第等议奏 。 其四卫拉特之人 , 原系散处 , 应安置各原驻附近地方 , 不必将一姓聚处;一、回人俱有地亩 , 岁纳贡附于准噶尔 , 今准夷底定 , 回人内属 , 除岁贡喇嘛外 , 余赋悉蠲 , 贡额亦应议减 。 内如吐鲁番 , 原系内地 , 应将其回目查出 , 俾管所属 。 瓜州居住之额敏和绰属下回人 , 亦仍移吐鲁番安置;一、现收之乌梁海 , 既编列旗分佐领 , 有续收者应照办 , 同移至各原地方 。 其管辖人 , 令班第等选奏;一、扎哈沁人众 , 应移于喀尔喀游牧之外 , 额鲁特台吉等所住之内 , 则阿尔台内 , 藩篱愈固 。 包沁与扎哈沁相近 , 应俱令玛木特掌管;一、大兵撤回 , 应于满洲蒙古兵内留五百名 , 随班第等驻扎伊犁 。 各盟回部乌梁海、咨报伊犁文移 。 应设台站 , 令班第等酌办;一、伊犁既住大臣 , 应择形胜地驻兵为声援 。 西路吐鲁番、鲁布沁地方 , 膏腴可耕 , 请驻兵一千 。 再瓜州、乌鲁木齐俱可屯田驻兵 。 则伊犁、鲁布沁 , 声息相通 , 亦展疆土;一、准夷既平 , 喀尔喀游牧 , 应加恩展宽 。 喀尔喀厄鲁特游牧 , 即以阿尔台山梁为界 。 其间乌梁海所居游牧不动外 , 所有阴坡 , 令喀尔喀游牧居住;阳坡 , 令厄鲁特游牧居住 。 喀尔喀西界 , 既经展远 , 其东陲鄂尔坤、塔密尔、推河等处 , 俱闲 。 喀尔喀 , 北界俄罗斯 , 西界厄鲁特 , 请派京师满蒙兵数千 , 前往闲处屯田 , 一如蒙古授产安插 。 以靖边境 。 ”从之 。 (卷480)

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月辛卯 又谕(军机大臣等):“……准噶尔平定之后 , 朕意将四卫拉特 , 封为四汗 , 俾各管其属 。 封车凌为杜尔伯特汗 , 阿睦尔撒纳为辉特汗 , 班珠尔为和硕特汗 。 朕曾面谕车凌、阿睦尔撒纳二人 , 第班珠尔尚未知悉 , 可即谕伊知之 。 ……”(卷481)

四、准噶尔平叛前后对准噶尔部人员区别安置和分散情况 ,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后逃离并回归的准噶尔部的下层人民不再是清朝政府重点防范的人员 , 准噶尔部式微是一种历史必然 。

虽然《清实录》并不完整记载所有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 , 但通过分析可以大致捋清清朝政府对待准噶尔部的态度:杀叛不杀降 , 重点控制台吉及以上准噶尔部高层人员 , 后期对战争遗孤和下层牧民是不大追究的 。 彻底降服的准噶尔部众编入旗佐或分散到全国 , 新疆本地有孑存 , 全国各地有分布 。

乾隆二十年(1755年)六月庚午 谕曰:“……今据班第等奏称:‘阿睦尔撒纳指称防守哈萨克、布噜特 。 用钤记行文 , 调兵九千;又送银与喇嘛熬茶 , 并云将来统据准噶尔之后 , 当即善为照看;又擅杀达瓦齐众宰桑 , 抄没家产;私用噶尔丹策零小红钤记 , ……’……”(卷491 , 说明阿睦尔撒纳也擅杀不少准噶尔部民众)

乾隆二十年(1755年)八月辛酉 又谕(军机大臣等)曰:“准噶尔四卫拉特台吉等 , 俱照内扎萨克一体分封汗、贝勒、贝子、公、扎萨克等爵秩 , 令各管辖所属 。 诸事俱应照内扎萨克一体办理 。 此时尚无庸分派旗分 。 其归公管辖之宰桑等 , 无人统辖 。 此项鄂拓克等 , 应照察哈尔等 , 拟定八旗名目 。 著班第等 , 将归公管辖之二十一昂吉 , 仍存其旧日名号 , 分立八旗 , 定议具奏 。 ”(卷495 , 是清朝最初计划的对准噶尔部安置的治理结构设置)

乾隆二十年(1755年)九月庚辰谕阿睦尔撒纳:“尔上年受困达瓦齐 , 率领妻子游牧前来归命 。 朕锡以王封 , 资之生计 , 且推诚倚任 , 用为将军 。 较来降之诸台吉 , 独加宠渥 , 皆众人所共知者 。 ……尔思达瓦齐 , 系绰罗斯大族 , 据有伊犁 。 朕大兵所指 , 未敢稍撑螳臂 , 俯首就缚 。 尔与达瓦齐势力相较何如?即令暂收四卫拉特 , 不过一时乌合 。 各欲相机观变 , 旦夕立见瓦解 , 尔特不知觉悟耳!其熟计利害 。 无贻后悔 。 ”(卷496 , 对阿睦尔撒纳劝降)

乾隆二十年(1755年)九月癸未 命封准噶尔部落 。 诏曰:“……今已平定伊犁 , 擒获达瓦齐 。 ……准噶尔旧有四卫拉特 , 今即仍其部落 , 树之君长 。 噶勒藏多尔济 , 封为绰罗斯汗;车凌 , 封为杜尔伯特汗;沙克都尔曼济 , 封为和硕特汗;巴雅尔 , 封为辉特汗 。 ……封为公;……授为扎萨克一等台吉 。 ……授为扎萨克职衔 。 ……尔等如恪遵朕训 , 自永受无穷之福 , 钦哉毋怠 。 ” (卷496 , 封赏归降的准噶尔部众)

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一月癸未谕军机大臣等:“朕已将达瓦齐宥罪施恩 , 封为亲王 , 赐第京师 , 带领伊子居住 。 ……现在达瓦齐感戴朕恩 , 思图报效 , 缮写书信 , ……令其协擒阿逆以彰国法 , 具见诚悃 。 ……并传谕纳木扎勒、舒明等:将用兵准夷 , 及加恩达瓦齐之处 , 宣谕车凌齐木库尔等知之 。 ” (卷500 , 优待准噶尔部末代汗王达瓦齐 , 分化敌对的准噶尔部众)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正月辛未 (定边左副将军哈达哈)又奏:“……旋至博罗塔拉 , 见阿逆患病 , 兵不过二千余 , 看来必逃入哈萨克 。 …… 。 ”报闻 。 (卷504 , 阿睦尔撒纳患上天花 , 说明痘病流传之广)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五月辛卯 又谕曰:“达什达瓦之弟伯格里妻室 , 已系孀居 , 无可依恃 , 恳请移入内地 , 情殊可悯 。 著加恩准其携带属人 , 赴察哈尔正黄旗居住 。 ”(卷538 , 优待绰罗斯家族的投诚者)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七月丁未 又谕曰:“定边右副将军兆惠、参赞大臣富德奏称:‘哈萨克汗阿布赉 , 悔过投诚 , 称臣入贡 , ……’等语 。 ……旋欲缚献阿睦尔撒纳 , 以赎前愆 , ……今兆惠富德等 , 率师进剿 。 现将叛贼巴雅尔及其妻子、部众 , 悉行擒获 。 则阿睦尔撒纳釜底游魂 , 其能久逃斧钺耶?……即准噶尔初归时 , 亦不过欲分为四卫拉特令自为理 。 朕前作太学碑文 , 已具见大意 。 而伊等自弃生成 , 屡为不靖 。 亦准噶尔诸部之贪残狡诈恶贯满盈 , 获罪于天 , 合有此一番杀劫 , 不能承受太平之福 。 且既已受号称臣 , 岂容置之不问?朕亦惟奉天以行耳 。 ……我兵自前次平定伊犁以 , 未尝不屡有剿杀 , 非所谓驱之锋镝之间 , 使膏涂草野而不恤也 。 且定从古不入版图之地于三五年之间 , 此亦神且速矣 , 而能保其必无一二受伤之人耶?……总之阿睦尔撒纳一日不获 , 则边陲一日不宁 。 而阿布赉既降 , 则阿睦尔撒纳不患其不获 。 阿睦尔撒纳既获 , 则准噶尔全局 , 可以从此奏功矣 。 著壮哈萨克汗阿布赉降表繙译 , 宣布中外 , 并将此通行晓谕知之” 。 表文曰:“哈萨克小汗臣阿布赉 , 谨奏中国大皇帝御前 。 自臣祖额什木汗、扬吉尔汗以来 , 从未得通中国声教 。 今祇奉大皇帝谕旨 , 加恩边末部落 。 臣暨臣属 , 靡不欢忭 , 感慕皇仁 。 臣阿布赉 , 愿率哈萨克全部 , 归于鸿化 , 永为中国臣仆 。 伏惟中国大皇帝睿鉴 , 谨遣头目七人 , 及随役共十一人 , 赍捧表文 , 恭请万安 , 并苏备马匹进献 。 谨奏 。 ”

○谕哈萨克汗阿布赉曰:“朕为天下共主 , 中外一体 。 尔哈萨克为准噶尔所隔 , 未通贡使 。 兹以大兵平定准部 , 率属归诚 。 ……”(两条均见卷543 , 哈萨克归降事宜 , 对准噶尔用兵定性为平叛 , 由于剿灭准噶尔历时三代 , 失去了保有哈萨克的时机 , 终为俄罗斯所获 , 这是准噶尔部长期坚持分裂带来的恶果)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一月庚午 谕军机大臣等:“三宝等:前经呈报达什达瓦属人穷蹙情形 , 深可悯恻 。 已谕将存贮耔种三百石 , 全行散给 。 又布林等告称 :‘伊等情愿向内迁移 , 承受恩泽’等语 。 伊等既愿内移 , 则来年交春后 , 三宝即率领伊等 , 量力行走 , 至热河居住 。 但计迁移之前 , 为日尚多 , 仅给耔种 , 亦不敷食用 。 是以从伊游牧 , 选兵一千名 , 前往西路 。 不但入选官兵 , 优加赏给 。 即其余人等 , 亦酌给三分之一 。 庶伊等普沾恩赉 , 不致拮据 , 似此格外施恩 , 特因伊等自迁移游牧以来 , 感戴朕恩 , 安静守分 。 将来支给钱粮 , 更于生计有益 。 可传谕三宝 , 将此晓示布林等 , 俾众皆知悉 。 ”

○又谕(军机大臣等):“据绰勒多等奏称:‘安插呼伦贝尔地方之杜尔伯特台吉班珠尔、布图库、噶勒杂特之得木齐根敦、达木拜 , 明噶特之巴苏台等 , 一百四十七户 。 伊等户口甚众 , 一时不能办给产业牲畜 。 请每二户 , 合给农器价银一两、麦种一石、耕牛一头 。 每一头 , 折银八两 。 令其耕种 , 以资养赡’等语 。 著照所请办理 。 但此等厄鲁特 , 习于贪饕 , 不知俭省 。 著传谕绰勒多等、俟赏给伊等后 , 务加意约束 , 毋使浮费 。 ”(两条均见卷575 , 内迁安置忠心和立功的准噶尔部众 , 帮助但防范其他内附的准噶尔部众)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一月己巳 又谕(军机大臣等)曰:“定长奏称:‘前奉谕旨 , 来春于伊犁之格登山 , 刻石纪功 。 顺便搜捕玛哈沁 。 ……’ ……”(卷601)

按:所谓“玛哈沁” , 《蒙汉词典》解释为肉食动物 , 或指生番 。 “生番”在明清两代主要指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族群 , 并不仅仅局限于新疆 。 也可理解为“劫盗” 。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玛哈沁”有过精辟的论述:“玛哈沁者 , 额鲁特之流民 , 无君长 , 无部族 , 或数十人为队 , 或数人为队;出没深山中 , 遇禽食禽 , 遇兽食兽 , 遇人即食人 。 ”这些人基本上是清朝平定准噶尔后的准噶尔部残余势力 , 时常外出抢劫 。 玛哈沁之活动 , 最早见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闰九月 , 最晚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三月 。 据《阅微草堂笔记》记载 , 玛哈沁常出没于乌鲁木齐、玛纳斯、库尔喀喇乌苏、伊犁等地; 《清实录》记载玛哈沁的活动地域尚有巴里坤、珠勒都斯、托克三、呼图毕、罗克伦、昌吉、塔尔巴哈台、乌陇古、赛哩木、阿克苏、库车、铿格尔等处 , 但主要集中在天山山区一带 。 玛哈沁生活艰辛 , 四处活动 , 甚至抢劫清军台站军资 , 影响清军在西域的军事行动 , 乾隆帝下令“务将藏匿玛哈沁等尽行剿杀以清道路”(卷545) 。 清朝对玛哈沁的政策大体上以乾隆二十三年为界 , 逐渐由此前的以剿灭为主转向招抚安插 。 清朝对诚心归附的厄鲁特妥善安置 , 且对抓获的玛哈沁也不再简单杀戮 , 或利用他们作为向导继续追捕其他贼匪 , 或“送京备赏”(卷575) 等等 。 至乾隆二十五年 (1760年) , 众多玛哈沁来投 , 阿桂遂将他们妥善安插(卷625) 。 至此 , 清朝已将他们视为如同内地的“编户齐民” , 玛哈沁在西域的抢劫活动便基本停止 。 “玛哈沁”现象证明清朝剿灭不了准噶尔部 , 最终还是要靠缴后重抚来解决准噶尔部众出路问题 。


《清实录》及“玛哈沁”现象证明清朝做不到对准噶尔部灭族

《清实录》及“玛哈沁”现象证明清朝做不到对准噶尔部灭族// //

伊犁附近的天山山脉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三月己未 又谕:“平定准噶尔时 , 厄鲁特之子嗣 , 尚有奔窜回疆 , 及各城回人 , 将伊子嗣收养者 。 但厄鲁特情性狡狯 , 若不留心约束 , 恐将来行窃为匪 , 妄生事端 。 著传谕新柱、舒赫德、定长等 , 将各回城现有之厄鲁特 , 及厄鲁特之子嗣 , 均宜妥为管束 , 亦不必过事搜求 。 倘有逃逸滋事者 , 即于捕获地方正法 , 断不可稍有疏纵 。 ”(卷608 , 对准噶尔部众政策从剿灭向招抚安置方向发展)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八月壬辰 谕军机大臣等:“安泰奏称:‘自哈萨克来投之厄鲁特多罗克等十八名口 , 派员送京’等语 。 准噶尔全部荡平 。 哈萨克布噜特等 , 俱经归附 。 从前逃往伊等部落之厄鲁特等 , 苦其役使 , 必有陆续来投者 。 或情节实有可疑 , 及原系台吉宰桑等 , 尚可酌量送京;若本无关系之人 , 而每次劳费驿站 , 甚属无谓 。 著传谕驻扎伊犁、乌噜木齐大臣等 , 嗣后本非台吉宰桑 , 及带有家口 , 而情节实无可疑者 , 即随便酌量安插 。 或令其牧放马匹 , 供备差遣 , 俱可得力 , 不必概行送京 。 ”(卷619 , 对逃归的准噶尔部众放宽约束)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四月己巳 谕军机大臣等:“永贵等奏称:‘准军机大臣议复德尔格奏 。 将回人收养之厄鲁特 , 官为买出 , 送伊犁安插 。 因详加察访 , 有实受回人苦役者 , 即给价赎取;有为家主信用 , 妻孥牵累 , 不愿赎身者 , 各随其便’等语 。 从前办理此事 , 原因厄鲁特等 , 受回人折挫 。 与其畏惧脱逃 , 流为玛哈沁 , 不如赎出 , 与现在伊犁之厄鲁特等 , 一同安插 。 以靖地方 。 此亦视伊等情愿与否耳 。 若伊等果能相安无事 , 不致逋窜为匪 , 又何必勉强赎出?著传谕永贵 , 即如所奏办理 。 并传谕各驻扎回部大臣等知之 。 ”(卷658 , 新疆平定 , 清政府出面赎买解放被维吾尔族抓去的准噶尔人奴隶 , 堪比南北战争时林肯解放南方黑奴)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三月壬子 又谕曰:“吴达善奏:‘陕甘挑选额鲁特兵丁三百四十六名 , 前赴云南 , 现已分起程 , 由川省前进’等语 。 此等派往云南之额鲁特 , 为数本属无多 。 若于到滇后 , 复令分派各营 , 与绿营兵丁零星错处 , 不但不能转移滇兵怯懦旧习 , 且恐日久因循 , 转为其所渐染 , 殊非派令前往本意 。 五福 , 向在新疆 , 于额鲁特素为熟悉 , 自必约束得宜 。 著传谕阿里衮、鄂宁 , 将此项派出额鲁特兵丁三百余人 , 专交与提标管辖 。 俾得聚居一处 , 遇有应行派用之事 , 酌量调遣 , 以收实用 , 不必更行散拨 。 并将此谕令五福知之 。 ” (卷807 , 被送往内地收服的准噶尔部众量才使用 , 有些放归伊犁 , 有些派驻全国各地 , 成为清朝重要的武装力量组成部分 , 清朝终于完成了对准噶尔部众恩威并施的征服)

五、今天探讨准噶尔部是否经历灭族屠杀的目的不是为清朝统治者翻案 , 是为还原历史真相和消弭民族矛盾 , 维护祖国边疆统一 。

如果准噶尔部顺应历史潮流及早归顺清朝 , 则清朝会按喀尔喀蒙古管理模式少量驻军 , 放权给准噶尔部自我管理 。 这样中国可能有时间和精力保有贝加尔湖及其以东地区 , 甚至保有哈萨克等地区 。 而准噶尔部的降而复叛 , 极大牵扯了清朝的财力物力 。 如果清朝深陷这个泥潭 , 将无法应对俄罗斯咄咄逼人的侵略态势 。 因而乾隆对准噶尔部采取以抚为主到缴抚并重、缴而后抚的政策转变 , 有逼不得已的历史急迫性 。


《清实录》及“玛哈沁”现象证明清朝做不到对准噶尔部灭族

《清实录》及“玛哈沁”现象证明清朝做不到对准噶尔部灭族// //

清政府缴获的沙俄政府致阿睦尔撒纳的文件(满文译本)

事实证明 , 由于阿睦尔撒纳的特殊身份(1722—1757年 , 父亲拉藏汗儿子丹衷 , 被策妄阿拉布坦杀害拉藏汗后找理由害死;母亲策妄阿拉布坦女儿博托洛克 , 带着遗腹子改嫁辉特部台吉韦征和硕济 , 后来承袭辉特部台吉 。 身兼准噶尔部勋贵、和硕特部遗孤、辉特部台吉三重身份 , 有相当感召力 , 因而才能发起大规模叛乱) , 又私通俄罗斯 , 如果不快刀斩乱麻 , 刚收复的准噶尔部可能成为帝国坟墓 , 准噶尔部可能最终会步哈萨克后尘成为俄罗斯领地 , 列宁在《论单独讲和》中说过:“许多世纪以来 , 沙皇政府一直想夺取君士坦丁堡和亚洲大部分地区” 。 再加上征服印度的英国势力插手 , 中国西北、西南边疆岌岌可危 , 西藏、青海、甘肃一部分、四川西部、云南部分地区都很难留在中国版图内 。

我们应当庆幸乾隆皇帝高瞻远瞩 , 统一新疆后对新疆较为重视 。 通过旗盟制、改土归流和汉民实边等措施 , 采用军府制度进行管辖 , 保证了乾隆中叶以后新疆地区长达百年的和平安定与开发建设的蓬勃兴起 , 真正使新疆留在中国版图内 。

一百年后 , 一批鼠目寸光的人企图丢掉新疆 。 同末光初清政府内部还掀起了“海防”与“塞防”的激烈争论 。 以直隶总督李鸿章为首的一批官吏主张重“海防”、停止西征、放弃新疆 。 光绪帝生父醇亲王奕譞认为“李鸿章之请罢西征为最上之策” 。 幸而左宗棠、王文韶、文祥等眼光远大 , 极力主张收复新疆 。 文祥对清朝政府颇有影响力 , 因此清廷才在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八日(1875年5月3日)颁布谕旨 , 决定收复新疆 , 左宗棠得以全权准备和指挥收复新疆的战役 。


《清实录》及“玛哈沁”现象证明清朝做不到对准噶尔部灭族

《清实录》及“玛哈沁”现象证明清朝做不到对准噶尔部灭族// //

分隔不同环境的长城边疆(引自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究本溯源 , 西域是清朝早期统治者留下的重要地缘政治遗产 。 如果有人对清朝皇帝是少数民族身份耿耿于怀 , 我们不妨想一下 , 肯尼亚裔的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能够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第44任总统、政府首脑和三军统帅 , 执政8年 , 也不见有美国人号丧“亡国矣” 。 那么 , 我们对中国边疆少数民族满族的杰出代表人物成为中国一个历史时期的皇帝这种事又何必介怀呢?我们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民 , 要有大国国民的胸怀与气度 。

最后声明:我的观点不要求所有人认同 , 但如果有人借此对我进行人身攻击 , 只能证明此人没有教养 , 丢家里人脸面 , 谁是谁非 , 大家自然看得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