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受降,为何要求日机在机翼绑上红布条?

来源:清風明月逍遥客

芷江受降 ,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标志日本侵华战争结束的仪式 , 时间为1945年8月21日下午4时 , 因受降地点位于湖南省芷江县城东的七里桥村磨溪口 , 史称"芷江受降" 。


芷江受降,为何要求日机在机翼绑上红布条?

芷江受降 , 为何要求日机在机翼绑上红布条?// //

美国投掷原子弹 , 苏军出兵东北 。 在同盟国一系列沉重打击下 , 8月15日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当天 , 蒋介石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身份致电日军驻华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 , 指示日本投降六项原则 。 8月17日冈村宁次复电蒋介石 , 派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少将为投降代表 。

最初 , 中国战区受降地并非芷江 , 而是选在了江西玉山 。 对此 , 国民党不少高层人士提出异议 , 认为玉山处于敌占区 , 大部分日军还很顽固、傲慢 , 不服输 。 如果在日军占领区内进行受降 , 既不利于受降安全顺利进行 , 也不利于在心理上给日方降使造成压力 。 而且 , 玉山远离后方 , 通讯、交通十分不便 。

对于国民政府高层要求改变受降地点的呼声 , 美方魏德迈持同样意见 , 建议蒋介石选择芷江作为受降地点 。

为什么会选在湘西一隅的芷江小县城?

抗战时期 , 芷江是通往大西南的必经之地 , 又是大后方联系抗战前线的枢纽 , 区位及交通条件较好 , 湘黔、川湘公路交会于此 。 更重要的是 , 这里有远东盟军第二大机场 , 停驻各型号作战飞机400多架 , 是赫赫有名的中美空军联队和飞虎队的大本营 。


芷江受降,为何要求日机在机翼绑上红布条?

芷江受降 , 为何要求日机在机翼绑上红布条?// //

在空投常德、血战衡阳、空袭武汉等重大战役中 , 飞虎队屡创敌军 。 1945年2月25日 , 从芷江起飞的飞虎队战机轰炸日本东京 , 炸中防守严密的日本皇宫 , 日本天皇和皇室成员成了惊弓之鸟 。 日本皇室的尊严在日本人民面前完全丧失 。 抗战末期 , 飞虎队对平汉、津浦、粤汉、湘桂铁路 , 以及长江航道进行穿梭般轰炸 , 致使日军制空权逐步丧失 , 水路、陆路运输无法保障 。

为了拔掉这个“眼中钉” , 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亲自制定了“战机作战”计划 。 1945年4月9日 , 强弩之末的侵华日军发起了芷江攻略战(中国称芷江保卫战、湘西会战) 。

侵华日军集结8万余人的兵力 , 在第20军司令官板西一良指挥下 , 向湖南西部发起进攻 , 企图合围芷江机场 , 摧毁中美空军的战略基地 , 并一举占领湘西 , 威胁重庆 , 挽救其行将灭亡的命运 。

中国方面调集约20万人的兵力 , 在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指挥下 , 以陆军第四方面军王耀武部为主力 , 在雪峰山东麓与日军展开会战 。 在中美空军支援下 , 中国军队利用制空权和雪峰天险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实施地毯性的打击 , 不断给日军以重创 , 最终收复了所有失地 , 击败了日军进攻 。

芷江保卫战(湘西会战)是中国抗战正面战场最后一次会战 , 历时近2个月 , 中国军队以伤亡2万人的代价 , 歼敌2.8万余人 , 取得完胜 。 此后 , 日军在中国战场彻底停止进攻作战 , 直至战败投降 。

因此芷江 , 无论如何都是个令中美盟军扬眉吐气的地方 。


芷江受降,为何要求日机在机翼绑上红布条?

芷江受降 , 为何要求日机在机翼绑上红布条?// //

于是蒋介石以玉山机场被大雨淋坏、目前不能使用为理由 , 电告冈村宁次将洽降地改为湖南芷江 , 并要求:日机在机翼上下各漆带有光芒日本国旗一面;两翼末端各系以四尺长之红色布条 , 以资识别 。 今井参谋副长须随带驻中国台湾及北纬16度以北越南地区内所有日军之战斗序列兵力、位置及指挥区分系统等表册 。

然而 , 冈村宁次不愿就范 。 要求机身标志红色布带改为系在尾部 。

为什么要把标志性的红色布带不按要求系在机翼两端而改系在飞机尾部呢?因为投降标志是个屈辱的标志 , 系在机翼上太显眼 , 太丢人 。


芷江受降,为何要求日机在机翼绑上红布条?

芷江受降 , 为何要求日机在机翼绑上红布条?// //

在飞往芷江的途中 , 日军飞机上突然机舱内有人惊呼:机舱内发现了—挺机枪!全机顿时一阵慌乱 。 机舱内怎么会有一挺机枪?是检查不严格?还是有人出于敌意故意放人舱内?前来投降竟然还带着武器 , 一旦飞机落地被中国人检查出来 , 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日本人赶忙拉开舱门 , 将机枪丢出舱外 , 落人碧波万顷的洞庭湖 。

日军飞机到达常德上空 , 驾驶员立即按重庆方面早先的规定 , 把飞机高度调整到五千英尺 。 此时 , 驻芷江中美混合航空第五大队的三架野马式战斗机也已到达常德上空 , 执行押送监控任务 。

到达芷江上空后 , 日机绕场3周 , 表示向中国军民赔礼、道歉、乞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