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屡屡进犯中原的外族,为什么在三国时期变得安静起来?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历史上屡屡进犯中原的外族,为什么在三国时期变得安静起来?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经常遭遇外族入侵,最主要的三次:五胡乱华,直接结束了西晋,开启东晋时代;宋元两朝更替,直接原因是金人入侵;满清入关更是结束了明朝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 宋朝灭亡姑且不提,有经济政策的原因,也有重文抑武的因素 。 五胡乱华和满清入关都是中原先乱起来,而后才为外所趁 。
三国也是一段动荡不安的年代,曹魏、蜀汉、孙吴三家打得热火朝天,中原形势乱成一锅粥,但怎么就没听说有外族之乱呢?对此,外族在历史彼端一脸悲愤:三国乱世,我们来了,真心打不过,想跑,反被按在地上摩擦了 。 历史上曹魏、蜀汉和孙吴三国究竟是如何在混战之际,仍游刃有余地压制外族的呢?
历史上屡屡进犯中原的外族,为什么在三国时期变得安静起来?// //
【图1:魏蜀吴三国鼎立】
枭雄曹操北方平定南匈奴、乌恒与鲜卑
人们对曹操的枭雄印象多来自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以及率领曹魏集团与蜀汉、孙吴的战争 。 因为这一时期与周边的外族的战事实在是泛善可陈,一般三国题材的游戏都选择性忽略了他收服外族的事迹,也有极少数才会有所提及 。 例如沙盘战争策略手游《九州劫》在曹操列传中便有“平定南匈奴、乌恒、鲜卑等地”的描述 。
历史上屡屡进犯中原的外族,为什么在三国时期变得安静起来?// //
【图2:魏武帝曹操】
在三国历史上,曹魏地处中原北端,与南匈奴、乌恒、羌等北方游牧民族毗邻 。 但与其说这些游牧民族给曹魏带来了威胁,不如说曹魏才是他们的致命伤 。 南匈奴是匈奴在东汉时期分裂后归顺东汉后而立,虽然臣服于曹操,但随着人口的增加依然会有隐患 。 曹操将南匈奴分为五部,分散迁居至今山西省内,分而治之的办法彻底消除了南匈奴的隐患 。
历史上屡屡进犯中原的外族,为什么在三国时期变得安静起来?// //
【图3:曹操在《九州劫》中的列传】
乌恒本身是区域性部落,且以骑兵为主 。 三国时期双马镫还没出现,单马镫主要用于上马,骑马的稳定性全靠双腿夹,射箭还要靠精湛骑术,像后世那样拿着兵器骑马打架根本不可能 。 所以乌恒的实力并不强,但它跟袁绍互为姻亲,等官渡之战袁绍兵败后,袁尚和袁熙两兄弟逃到乌恒寻求庇护 。 于是曹操派张辽大破乌恒,袁家两兄弟皆被斩杀,乌恒称臣,反倒成为曹氏军团的精锐骑兵 。
相比之下,鲜卑在三国时期看起来军事实力更强 。 但鲜卑最大问题是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圣王时代,统治全靠英雄人物 。 早期统一鲜卑的檀石槐一死,各部落就散伙了 。 好不容易盼来了轲比能即将重新统一鲜卑,曹魏派个刺客将其刺杀,各部落又散伙了 。 一盘散沙的鲜卑,强的逃离,弱的归顺曹魏,曹魏的北方边境也自此安静下来 。
马超领羌战曹操
跟曹魏打得最凶的是羌族,因为里面出了一个有四分之一羌人血统的马超 。 在《九州劫》中查看马超之父马腾列传时,有其助曹操击败袁尚的描述 。 但在马超列传中,又有了马超起兵反曹的描述 。 在《三国演义》里,是曹操先杀了马腾,马超为父报仇才起兵造反 。 但在正史中,曹操拉拢马腾,授其中央官位让其入京,而未进京的马超因曹兵借道关中攻打张鲁的危机意识以及个人野心膨胀选择起兵造反,曹操这才杀了马腾 。
历史上屡屡进犯中原的外族,为什么在三国时期变得安静起来?// //
【图4:马腾在《九州劫》中的列传】
曹操与马超之战,无论后勤还是支援都很完备,唯独没料到马超率领的西凉铁骑野战能力如此强悍,一度被打得丢盔弃甲 。 最后曹操使用离间之计,从内部瓦解了西北同盟才有了获胜之机 。 兵败后的马超先投张鲁再投刘备,而羌族由于各自分散,一部分归曹魏统治,一部分与蜀汉交好 。 但事实上,羌族自东汉末年开始长期与汉人杂居,已经很难将其视为外族了 。
历史上屡屡进犯中原的外族,为什么在三国时期变得安静起来?// //
【图5:西凉马超】
孙吴进山薅羊毛 蜀汉南下定南中
曹魏在北方与鲜卑、羌人斗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蜀汉与孙吴在南方与外族也有你来我往之争 。
先说孙吴与山越的战争 。 山越是三国时期江南地区越部落占山为王的武装势力统称,山越在历史上常与山贼、山民等出现,所以山越势力虽然分布广,为数众多,但彼此没什么联系,基本可理解为各个山头的山大王 。
历史上屡屡进犯中原的外族,为什么在三国时期变得安静起来?// //
【图6:生子当如孙仲谋】
说起来,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除了向袁术借的数千部曲外,剩下就是招募的山越部队,他们成为孙吴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 每次孙吴出兵镇抚山越,都会掳掠大量人口,部分用以补充兵源,部分成为正式编户 。 大分散小聚居占山为王的山越人为地广人稀的孙吴势力提供了大量人口与兵源 。 有人根据《三国志》的记载统计过孙吴讨伐山越的成果,保守估计孙吴在各种讨叛行动中获取的兵力在20万以上 。 吴国灭亡时登记的兵力为23万,再加上实行了传承性较强的部曲制度,所以按照这种估算,孙吴一半以上的兵力都来自于山越人 。 所以,与其说山越作为外族势力入侵孙吴,倒不如说孙吴进山薅山越的羊毛去了 。
相比之下,蜀汉平定南蛮的过程,因为孟获七擒七纵的故事而更为世人所知 。 《三国演义》里说孟获谋反,才有诸葛亮南征 。 而在《九州劫》中,孟获的列传描述为“诸葛亮兵发南中,闻知孟获向为本地夷、汉所服,于是七擒七纵令其臣服”,这个描述更符合《三国志》的记载 。 在《三国志》里,诸葛亮先是南征讨伐雍闿,因为雍闿在蜀汉夷陵之战失败后,先杀益州郡太守,后归顺孙吴,并挑拨夷人孟获造反 。 诸葛亮对雍闿这个首恶毫不手软,但对孟获这位在夷人中有声望的人抗拒从宽,这才有了后面七擒七纵的故事 。
历史上屡屡进犯中原的外族,为什么在三国时期变得安静起来?// //
【图7:孟获在《九州劫》中的列传】
结语
从以上来看,三国时期外族似乎少有入侵中原,反倒是魏蜀吴三国连年征战,为弥补战乱损失而四处入侵外族,抢掠人口 。 但事实上,那些发生于边境线上的战事也有外族的主动进犯,只是这方面的历史记载相当少而已 。 以陈寿为代表的三国及西晋时期的士人集团向来轻视周边民族,著书时相关记载很少,今人在研究诸葛亮平定南中那段历史时,从《三国志》中所得反不如《华阳国志》所载 。
不过从结果来看,三国时期以魏蜀吴从外族掠夺人口为主的战争节奏应无谬误 。
从汉末到西晋的战乱,中原汉人人口损失高达60%以上 。 大量非汉民族通过战争被迁徙至农耕社会的地域范围定居 。 接受更先进的汉文化影响的他们逐渐觉醒自己民族的意识,试图建立自己的国家,其结果就是中国从公元304年开始进入一百多年的五胡十六国大分裂时代 。 由此看来,三国时期迁徙外族人口造成的影响远比那些边境线上的战争来得重,三国时期那些安静的外族以另一种方式融入了中原 。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历史上到底真的有蔡文姬其人?
- 一问三不知一问三不管,却屡屡立功屡屡提前晋升,原因何在?听终南隐士怎么说
- 法国历史上的著名女作家乔日·桑
- 吕雉是历史上第一个干政的太后,她多活几年会不会颠覆汉室江山?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侯爷:阴安侯
- 郑一嫂: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女海盗 势力震惊英国军队
- 历史真相:你不知道的历史上这六大惊人真相
- 在《水浒》中他是大奸臣,历史上的他并不坏,曾经当过苏轼的助手
- 历史上的福康安可不是《延禧攻略》番外里的福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