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命运是前生所定 为啥有的因果报应不准?
命运究竟有没有?命运真的是生前定下的吗?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一则记载:
纪晓岚的族祖雷阳公说 , 从前有个人遇见过另一空间(阴间)的官吏 , 便问:“命运都是生前定下的吗?”
那阴间的官吏答:“是的 。 特别是有关穷困、亨通、长寿、短命等的气数是定好的 。 ”
又问:“命运的定数可以改动吗?”
答:“可以 。 行大善事就能改动 , 行大恶的也能改动 。 ”
问:“那么命运是谁来定?谁来改呢?”
答:“由自己所造之因而定果、由自己所造善、恶而改 , 鬼神根据人的善行恶举来判置 , 无权擅改 。 ”
如果命运是前生所定 为啥有的因果报应不准?// //
问:“因果报应为什么有时应验 , 有时不应验呢?”
答:“人世间的善恶是讲这一生 , 祸福也是讲这一生 。 但在另一空间(阴司)来看 , 则善恶连同前生 , 祸福也连同后生 , 所以好像有时不应验 。 ”
问:“因果报应为什么不同?”
答:“这都是由于他们各自本来的命运 。 用人事来打比方 , 同样是升官 , 尚书升一级就是宰相 , 典史升一级不过是主簿罢了 。 同样是降级 , 有加级的抵销 , 没有加级的那就降了 。 所以事情相同 。 报应有时不同 。 ”
问:“为什么不使人事先知道呢?”
答:“情势不可以 。 如果事先知道了 , 那么所有人世间的事情就平息了 ,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变为多事的了 , 唐末的六个佞臣变为知道天命 , 就不会成为佞臣 。 ”
问:“为什么又使人偶而地知道呢?”
答:“如果不偶而显示一下 , 那么 , 那些以为没有鬼神的人 , 其人的欲望私心就可以放肆;在一些暗昧难知的地方 , 他们将无所不为了 。 ”
这篇记载事实上解答了许多常人对命运、定数、因果报应等许多不明白的问题 , 吕蒙正立身于万人之上时 , 曾言:此乃时也、命也、运也 , 非吾之能也 。
如果命运是前生所定 为啥有的因果报应不准?// //
北宋宰相吕蒙正(西元946年-1011年 , 洛阳人)宋太宗即位后所点的第一个状元 , 他历经太宗、真宗两朝 , 曾三度入相 , 以忠贞宽厚、正直敢言著称 , 是宋代最有作为的状元之一 。 但他的早年生活十分贫困 , 也因此受够了世人的冷遇 。 有一天 , 吕蒙正在伊水岸上步行 , 见到一个卖瓜人 , 他也想买一个尝尝 , 却身无分文 。 后来卖瓜人挑起担子走时 , 忽然掉下一个瓜来 。 吕蒙正犹豫好久 , 最后还是心情沉重地捡起来吃了 。 一个胸怀大志的人 , 竟到了捡人瓜吃的地步 。
吕蒙正未及第时 , 曾与张齐贤、王随、钱若水及刘烨等几位同学 , 拜洛阳当地人郭延卿为老师 。 一天 , 师徒六人结伴渡过伊河 , 去找著名道士王抱一算命 。 王道士看见他们 , 抚掌叹息良久 , 说道:“我曾游历天下 , 东至于海 , 西达流沙 , 南穷岭外 , 北抵大漠 , 寻求所谓贵人 , 以检验相术是否灵验 , 却总难如愿 , 岂料今日贵人尽在席上!”
众人听了都喜出望外 , 王抱一却接着自顾自地徐徐道来:“吕君科场及第 , 无人可压得住 , 不出十年便可为相 , 十二年后出判河南府 , 出将入相 , 坐享三十年富贵长寿;张君过三十年也做宰相 , 同样富贵长寿告终;钱君能居执政(参知政事 , 副宰相)之位 , 不过只有百日之久;刘君虽有执政之名 , 却无执政之实 。 至于王君 , 出仕颇早 , 可为相最晚 , 不出一年则死 。 可叹!可叹!”
如果命运是前生所定 为啥有的因果报应不准?// //
?第二年 , 吕蒙正以状元及第 , 之后 , 果然第十年做宰相 , 第十二年出任河南府府尹 。 传闻吕蒙正后来写了一篇《破窑赋》 , 其有说:
吾昔日被困破窑 , 日则求于僧膳 , 夜则宿于破窑 , 思衣不能遮其体 , 思食不能充其饥 , 上人憎 , 下人压 , 人道吾贱非贱也 , 此乃时也、命也、运也 。
今日官居极品 , 位列三台 , 屈膝于一人之下 , 立身于万人之上 , 思衣有罗绢千箱 , 思食有珍馐百味 , 上人趋 , 下今羡 , 人道我贵非贵也 , 亦乃时也、命也、运也 , 非吾之能也 。
时也、命也、运也 , 万变万化 , 命运不足定论 。 足见 , 人的贫贱富贵 , 的确都表现在命、运的营造之中 , 只是时机未到 。
- 自编教材评审的标准是什么
- 曹操有14个老婆,12个是抢来的寡妇,一代枭雄为何爱抢人妻?
- 你不知道的李清照:除了写诗,还是赌神和酒神
- 趣读丨微信新增表情火了,如果翻译成古诗词,你猜是哪句?
- 视频//【雪石朗诵】刘辉《我是曹操》
- 长城无法抵御侵略者?真的无用吗?真相是什么?
- 视频//【雪石朗诵】刘晖《我是曹操》
- 柴进复辟梦想的破灭:梁山好汉中人品的佼佼者,也是下场最好的
- 他是四野三纵的政委,曾因升迁速度太快不得不请示,后授衔中将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