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再走长征路]“方向”——从湘南争论到遵义会议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采访人员再走长征路]“方向”——从湘南争论到遵义会议

编者按:长征是一场理想信念的远征 , 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 “我们重新再出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万里行’移动直播报道组”日前进入湖南 , 经过汝城、道县 , 重温长征故事 。 85年前 , 湘南地区曾发生一系列“红军向何处去”的争论 , 这些关于“方向”的抉择奏响了遵义会议的先声 , 也对红军的前途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 。 系列报道《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采访人员再走长征路》湖南篇《方向》 。

央广网郴州6月29日消息(采访人员李行健 杜希萌)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 , 湖南省汝城县文明乡五一村的一面墙壁上 , 石灰墙面露出斑驳字迹 , 当地老乡告诉我们 , 这是1934年11月短暂驻扎在这里的红军张贴的宣传单 。 仔细辨认 , 内容与毛泽东、朱德联合在汝城起草的《出路在哪里?》文告高度吻合 。 从当地党史研究学者提供的文告原件照片上 , 我们发现“出路在哪里”的标题在文告中先后出现了三次 , 每一段后面都跟着一个大大的问号 。 这是长征初期的红军给沿途百姓留下的宣传口号 , 也是入境湖南之后 , 红军上下向何处去的方向疑问 。

中央红军在湖南汝城一带突破敌军第二道封锁线之后 , 西行向宜章方向前进 , 等待他们的是粤汉铁路宜(章)郴(县)一线的第三道封锁线 。

红军指战员在日记中提到 , 在湘南行军过程中 , “天气阴沉 , 微雨不停” , 部队“不分晴雨 , 连日急行” 。 在乐昌与宜章之间的山间狭路上 , 各部队和中央纵队挤到一路 , 行军速度放缓 , 艰难前行 。 开国上将、时任红一师师长的李聚奎临危受命 , 从后卫变先锋 , 率一个团先头开路 , 掩护整个部队通过粤汉铁路 。 李聚奎将军的儿子李生雨告诉我们 , 也就是那时 , 父亲见到了阔别一年多的毛主席 , “然后毛主席就对他说了几句话 , 说你们在前面开路 , 任务艰巨 , 行动要迅速 , 不然的话部队就会阻塞住了 , 大方向就是向嘉禾和蓝山前进 。 你们在前进的途中 , 如果能够占领这两个县城 , 或者一个也好 , 具体道路由你们决定 , 你们在前面开路 , 我们在后面就跟着你来 。 大路能走走大路 , 不能就走小路 , 如果小路不能走就爬山 , 不要等着请示 , 以免延误时间 。 我父亲他一辈子忘不了主席给他说的大方向 。 ”

李生雨说 , 毛主席的这个指令看似寻常 , 但在队伍犹豫迷惑的情况下 , 大方向的提示仿佛拨云见日 , “父亲听到毛主席给他讲了这段话 , 心里特别激动 。 毛主席给他讲这句话 , 现在看来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 , 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 , 内心(感受到)无比的对胜利的信心 , 就有了主心骨 。 ”

红三军团赶在湘军、粤军合围之前占领宜章 , 突破第三道封锁线 , 但敌军早就在湘江边布下重兵 , 构筑了第四道封锁线 。 潇水和湘江之间百多里地的狭长地带是毛泽东等人眼中的危险地带 , 也是蒋介石意图歼灭红军的理想地点 。 道县史志办党史专家唐小峰说 , 1934年11月25日 , 中革军委在潇水边的道县禾塘村 , 就是否从广西突破湘江的问题发生激烈争论 。 毛泽东等人力陈西渡湘江的危险性 , 然而中革军委最终还是决定:左右两翼分别从永明县和道县进入广西 , 分四路纵队从兴安、全州一带抢渡湘江 。

唐小峰表示:“禾塘决策是湘南争论的一个高潮点 。 遵义会议为什么能够召开?就是从湘南争论开始的 , 毛主席站起来反对李德、博古的错误决定 。 从进入湘南 , 从汝城、郴州一带一直就在争论 , 但是当时毛泽东所有的提议都遭到了否决 , 束之高阁 。 ”

湘江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惨烈的一仗 , 红军撕开了敌人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 , 但也付出巨大代价 。 中央红军和军委两个纵队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 血染湘江之后 , 反思曙光初现 。 此后的通道、黎平、猴场会议 , 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逐步得到党内的支持 。 唐小峰说 , “湘南争论”与这一系列会议奏响了遵义会议的先声 , “整个长征初期 , 中央决策者的目的、目标都不是很明确 , 都是在争论中、在讨论中来进行的 。 实践中就这样证明 , 毛泽东说不过湘江 , 硬要过 , 8万多红军损失惨重 , 谁来负这个责任?再这样下去我们红军的出路在什么地方?所以在通道、黎平转兵 。 ”

关于“方向”的抉择 , 不是在纸上空谈 , 而是从实践中走来 , 没有惨烈牺牲 , 不付出巨大代价 , 难以逐步取得共识:究竟是按照博古、李德方案 , 深入湖南到湘西北与红2、红6军团会合 , 还是按照毛泽东的想法转兵入黔 , 进军敌军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毛泽东的方案逐渐占据上风 。 李聚奎将军的儿媳彭霄说 , 正因为“大方向”明确 , 此后的征途 , 中央红军行动果决、步伐整齐 , “毛主席在布置任务的时候 , 总是先说大方向是什么 。 长征真是一个苦难辉煌的征程 , 是被迫战略转移 , 为了图生存 , 为了保存这支红军的力量 , 这个方向指错了 , 红军就完了 。 所以他(李聚奎)一辈子就记住这个大方向 , 一定要走对 。 方向对了 , 哪怕有些迂回的曲折 , 我们总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