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略:公孙瓒大战袁绍为何不叫刘备,刘备为何不当场挖走赵云


三国谋略:公孙瓒大战袁绍为何不叫刘备,刘备为何不当场挖走赵云

三国谋略:公孙瓒大战袁绍为何不叫刘备 , 刘备为何不当场挖走赵云// //

袁绍用逢纪的计谋 , 写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 , 约他一起夹击韩馥 , 事成之后平分其地 , 当时韩馥正是冀州牧 , 冀州兵精粮足 , 人口众多 , 正是英雄用武之地 。 公孙瓒不知是计 , 起兵进攻冀州 , 与此同时 , 袁绍又写信给韩馥 , 称公孙瓒即将来攻 , 韩馥果然慌乱 , 邀请袁绍了主持冀州的工作 , 自己甘为其下 。 袁绍用此良计 , 不费一兵一卒赚取了冀州 。

冀州在东汉时期辖区甚大 , 的确是英雄用武之地 , 其范围包括现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西、陕西的全部 , 以及部分内蒙地区 。 正是这块肥肉过于诱人 , 所以公孙瓒得到袁绍书信 , 约期夹攻韩馥 , 平分其地的时候 , 几乎没有什么犹豫就答应了 。 但公孙瓒很快就知道自己被耍了 , 派其弟公孙越来求分地 , 又被袁绍暗杀了 。 三国首场诸侯争夺地盘的战争开打了 。


三国谋略:公孙瓒大战袁绍为何不叫刘备,刘备为何不当场挖走赵云

三国谋略:公孙瓒大战袁绍为何不叫刘备 , 刘备为何不当场挖走赵云// //

按道理讲 , 公孙瓒来势汹汹 , 是要与袁绍“决一死战”的 , 毕竟被袁绍给耍了也就罢了 , 关键连自己弟弟也赔进去了 , 这仇大了去了 。 书上也说公孙瓒“尽起本部兵马” 。 公孙瓒对于袁绍的实力也是了解的 , 毕竟18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 , 袁绍就是盟主 , 带来的兵力也最多 , 有3万人 , 现在兼并了韩馥 , 两者加起来兵力起码5万 。

“全力以赴”的公孙瓒 , 为何不约请刘备一起讨伐袁绍?

首先 , 自己被耍了 , 面子上过不去 。 公孙瓒怎么着也是一方诸侯 , 成名已久 , 而且刘备还是他的老同学 , 当年一起在郑玄、卢植那里学习 , 自己平白无故被袁绍摆一道 , 的确很丢面子 , 但平心而论 , 袁绍计赚冀州的确玩得漂亮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公孙瓒不好意思去找老同学帮忙 。


三国谋略:公孙瓒大战袁绍为何不叫刘备,刘备为何不当场挖走赵云

三国谋略:公孙瓒大战袁绍为何不叫刘备 , 刘备为何不当场挖走赵云// //

其二 , “白马义从”相当彪悍 , 公孙瓒对其相当自信 。 公孙瓒麾下的“白马义从”号称东汉最强轻骑兵 , 公孙瓒凭借这支部队多次在对胡人的战斗中取胜 , 历史记载“瓒每与虏战 , 常乘白马 , 追不虚发 , 数获戎捷 , 虏相告云:‘当避白马’” 。 然而界桥之战中 , 公孙瓒报仇心切 , 集中5000骑兵(大部分是白马义从) , 向袁绍15000步兵、麴义麾下的800强弩兵(埋伏在遮箭牌下)发起冲锋 , 结果大败 。

其三 , 公孙瓒知道这场战争“不义” 。 刘备是汉室宗亲 , 公孙瓒是知道的 , 虽然刘备不是皇帝 , 但毕竟是皇族 , 这天下毕竟是姓刘的 , 现在公孙瓒与袁绍的战争 , 是为了争夺地盘 , 说白了还是抢刘家的地盘 , 没什么“道义”好讲 。 因此 , 公孙瓒在与袁绍争夺地盘时 , 不好意思叫上刘备等人 。 刘关张之所以及时赶到 , 救了公孙瓒 , 乃是因为刘备“在平原探知公孙瓒与袁绍相争 , 特来助战” 。


三国谋略:公孙瓒大战袁绍为何不叫刘备,刘备为何不当场挖走赵云

三国谋略:公孙瓒大战袁绍为何不叫刘备 , 刘备为何不当场挖走赵云// //

其四 , 公孙瓒不会用人 。 公孙瓒参加18路诸侯大会时 , 邀请刘关张参加 , 并非是会用人 , 是因刘备话术好 , 三言两语就让公孙瓒叫上了他们兄弟三人 , 否则他们是没资格讨伐董卓的 。 后来三人跟随公孙瓒 , 关羽依然还是马弓手 , 张飞还是步弓手 , 也没见升迁 , 倒是讨董卓后 , 公孙瓒任命刘备为平原相 , 可见公孙瓒还是可以任命官职的 , 界桥之战后 , 公孙瓒上表朝廷 , 正式推荐刘备为平原相 。

公孙瓒不会用人 , 还表现在对赵云的使用上 。 当公孙瓒被文丑追杀 , 险些丧命时 , 是身长八尺的“少年将军”赵云救下了公孙瓒 , 少年赵云就可以与成名已久的文丑大战五十个回合 , 可见的确是一个猛将 。 但公孙瓒动用白马义从进攻时 , 因“初得赵云 , 不知心腹 , 令其另领一军在后” 。 后来白马义从溃散 , 麴义突击时 , 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 , 赵云“一骑马飞入绍军 , 左冲右突 , 如入无人之境” 。


三国谋略:公孙瓒大战袁绍为何不叫刘备,刘备为何不当场挖走赵云

三国谋略:公孙瓒大战袁绍为何不叫刘备 , 刘备为何不当场挖走赵云// //

公孙瓒原本家世、名望、地位都不如袁绍 , 兵力、地盘、谋士也不如袁绍 , 只有猛将超过袁绍 , 公孙瓒有刘备、关羽、张飞、赵云 , 不能发挥这些名将的作用 , 唯一的优势都用不了 , 难怪会失败了 。 话说刘备这次救了公孙瓒 , 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赵云 , 书上说 , “与赵云相见 , 玄德甚相敬爱 , 便有不舍之心” , 刘备走时 , 又说 , “玄德与赵云分别 , 执手垂泪 , 不忍相离” 。

赵云也认定刘备是一个英雄 , 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主公 , 赵云说 , “向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 , 今观所为 , 亦袁绍等辈耳!”也就是说 , 赵云有心跟随刘备 , 只是早已投靠了公孙瓒 , 不能说走便走 , 非常遗憾 , 是自己瞎了眼 , 认错了主公 。 刘备说 , “且屈身事之 , 相见有日” , 两人“洒泪而别” 。 从刘备的话中 , 其实也是想挖走赵云的 , 且“屈身”二字 , 也说明刘备认为公孙瓒“配不上”赵云这样的武将 。


三国谋略:公孙瓒大战袁绍为何不叫刘备,刘备为何不当场挖走赵云

三国谋略:公孙瓒大战袁绍为何不叫刘备 , 刘备为何不当场挖走赵云// //

那么刘备为什么不当场挖走赵云呢?

一方面 , 公孙瓒对刘备有恩 , 其恩惠至少有三 。 1、刘备怒打督邮之后 , 亡命江湖 , 是公孙瓒上表帮他洗清清白 , 推荐他当平原县令;2、讨董之后 , 任命刘备为“平原相” , 这个“相”比“令”官职要大 , 虽然职权一样 , 但政治待遇不同;3与袁绍大战之后 , 接受董卓调停的公孙瓒 , 上表朝廷 , 请求正式任命刘备为“平原相” , 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扶正 , 名正言顺了 。

当然 , 刘备也帮助过公孙瓒 , 特别是虎牢关之战中 , 张飞用“三姓家奴”引开了吕布 , 否则公孙瓒已经“透心凉”了;在界桥之战中 , 刘关张及时赶到 , 也避免了公孙瓒军队全面崩溃 。 总的来说 , 刘备帮助公孙瓒似乎更多一些 , 但刘备是一个“爱惜羽毛”的人 , 将名声看得很重 , 他不希望在公孙瓒刚刚表荐他做“平原相”的时候 , 就挖走刚刚投靠公孙瓒的人 , 这么做“不厚道” , 只好让赵云“屈身事之” 。


三国谋略:公孙瓒大战袁绍为何不叫刘备,刘备为何不当场挖走赵云

三国谋略:公孙瓒大战袁绍为何不叫刘备 , 刘备为何不当场挖走赵云// //

另一方面 , 刘备还有求于公孙瓒 。 刘备帮助公孙瓒 , 已经得罪了袁绍 , 如果因为挖走公孙瓒的人 , 又引起了公孙瓒的不快 , 就他一个小小的平原相 , 手下兵不满千 , 如何挡得住公孙瓒或者袁绍?一旦袁绍来攻 , 还得指望公孙瓒相救 , 所以赵云再牛 , 再仰慕刘皇叔 , 这个人暂时都是不能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