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说话:为什么古登堡被誉为活字印刷之父,而不是毕升?

技术说话:为何让活字印刷普及的是古登堡 , 而不是中国?

如果要问对人类社会最重大的发明有哪些?活字印刷必定是其中之一 , 因为它传播了文化、普及了教育、繁荣了社会 , 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中国最早的活字印刷记载是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 , 里面提到毕升发明了泥活字 , 后来又有人发明并应用了木活字 。 虽然中国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 , 但直到清朝中期 , 活字印刷影响力远远不如雕版印刷 , 后者仍然在国内占据垄断地位 。 反观西方 , 古登堡在1450年发明第一台活字印刷机后 , 活字印刷很快风靡全欧洲 , 并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活字印刷之父 。


科学说话:为什么古登堡被誉为活字印刷之父,而不是毕升?

科学说话:为什么古登堡被誉为活字印刷之父 , 而不是毕升?// //

为什么活字印刷没有在中国得到普及 , 而古登堡却让它风磨世界呢?

关于这一点 , 有许多网友和公众号作过回答 , 却都浮于表面 , 没有切中问题的本质 。 下面笔者将逐一反驳网上流传的三种观点 , 并从自然科学的角度 , 提出正确的答案 。

1、雕版印刷的成本低 。 古代流传的主要书籍是经史子集等四类 , 说白了就是科举考试大纲 , 跟现在的语文教材一样 , 当然印刷量最大 。 这些书籍的印版制好后 , 可以长期使用 , 而活字印刷需要反复排版 , 因此雕版印刷的成本更低 。

不成立 。 雕版印刷无论吹得多好 , 也改变不了它必须用木版的本质 , 木版沾了墨水后 , 只要印刷了几百次 , 木板便会浸水膨胀、变形 , 又必须重新制版 。 虽然木活字也有这个问题 , 两者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 而且活字印刷还能使用铅活字 , 不会因浸泡墨水而变形 。

2、排版问题 , 西方字母少 , 更易排版 。 中国方块汉字成千上万 , 字形各异 , 活字印刷的检字排版非常麻烦 , 不如西方单词排版方便 。

不成立 。 活字排版再麻烦 , 也不过用人从字库寻找活字而矣 , 能比得过雕版工人刻字?雕版刻字如果有一个字错了 , 整版都必须返工 , 岂不更麻烦?而且字体与汉字相近的朝鲜 , 其活字印刷的应用远多于中国 , 也映证了这种观点的不可信 。

3、需求的问题 。 活字印刷的最大优点是:适合快速出版和在一定的时间内用较少的劳力和成本印刷大量不同的书籍 。 古代除了四书五经 , 出版书籍的主力人群是文人、士大夫 , 他们更看重字体的格调 , 出版量不大 , 但要求字体漂亮 , 因此雕版印刷更好 。

部分成立 。 确实有这方面的原因 , 可是用铅活字铸模岂不更容易满足书法的要求 , 而且更适合大量出版 , 不是更好?而且明清时期 , 小说、话本兴起 , 成为极受普通大众欢迎的书籍 , 按道理更适合活字印刷 , 可仍未见活字印刷兴起 , 为何?


科学说话:为什么古登堡被誉为活字印刷之父,而不是毕升?

科学说话:为什么古登堡被誉为活字印刷之父 , 而不是毕升?// //

我们可以看到 , 网上的解释都是流于表面 , 而没有看到古登堡对于活字印刷的技术革新 。

正是技术水平不够 , 中国才没有普及活字印刷 。

活字印刷在中国出现后 , 一直有两大难题困扰着古人 , 活字和墨水 。 古登堡也是突破了这两大难题 , 才将活字印刷术推向巅峰 。

先说活字问题 。 古代的木活字使用200次后 , 字模便会因为吸收烟墨中的水分 , 胀大模糊 , 造成字迹不清 。 而无论是铜活字、铅活字都存在吸墨不足的问题 , 印出的字很容易缺笔少画 。

古登堡发明了铅合金活字 , 才解决活字难题 。 他利用铅、锑、锡等金属 , 按照80%、12%和8%的比例 , 熔成合金 , 制成铅活字 。 它的着墨性能好 , 熔点低、容易铸造 , 凝固时收缩小 , 铸成的活字字面饱满清晰 。 而且 , 这种合金比例一直持续用到现代 。

再说墨水问题 。 中国古代使用的墨水是由炭黑和水混合而成 , 适合木版 , 但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太大 , 因此在金属表面的附着性差 , 不适合与铅活字搭配使用 。

古登堡发明油性墨水 , 才解决墨水难题 。 他利用亚麻油、松节油和炭黑混到一起 , 调制出油性墨水 , 一举解决了水墨附着性差的问题 。 亚麻油作为溶剂的表面张力小 , 松节油进一步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 所以这种油墨也持续用到20世纪 。


科学说话:为什么古登堡被誉为活字印刷之父,而不是毕升?

科学说话:为什么古登堡被誉为活字印刷之父 , 而不是毕升?// //

因此 , 活字印刷没有在中国普及 , 根本原因是技术问题 , 正是因为活字和墨水的技术没有突破 , 才有网上所说的那些所谓排版、成本等问题 。 所以 , 当突破两大难题的古登堡印刷术进入中国后 , 立马得到快速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