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鲁有三桓,却为何没能三分鲁国?

文|小河对岸

春秋时期 , 实行世卿世禄制 。 卿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子民、家兵 , 乃至独立的政令 , 事实上为国中之国 。 在先秦时期 , 诸侯的封地称“国” , 大夫的封邑称“家” 。 而“国家”一词的词义最早来源 , 就是合指诸侯与卿大夫的封地 。


原创 鲁有三桓,却为何没能三分鲁国?

原创 鲁有三桓 , 却为何没能三分鲁国?// //

由于世卿家族长期分掌国政 , 而随着其“功绩”的累积 , 其家族领地也自然越来越大 。 与之相对应的 , 公室的领地却是越分越小 。 久之 , 就形成了“卿”大於“君”的局面 。 三家分晋 , 田氏篡齐等皆是如此 。 而在鲁国历史上也曾出现如晋之韩、赵、魏 , 齐之田氏那样强势的卿族 , 此即鲁国的三桓势力 。 三桓 , 是指同源於鲁桓公的三支卿族势力 。 鲁桓公的庶长子庆父 , 为三桓孟孙氏之祖 。 鲁桓公的庶次子叔牙 , 为三桓叔孙氏之祖 。 鲁桓公的嫡次子季友 , 为三桓季孙氏之祖 。


原创 鲁有三桓,却为何没能三分鲁国?

原创 鲁有三桓 , 却为何没能三分鲁国?// //

三桓势力分掌鲁国军政近两百年 , 鲁国国君已形同虚设 。 在孔子相鲁期间 , 欲“隳三都”(三桓的各自都邑) , 即是想削弱三桓的势力 , 以强公室 。 结果 , 反遭三桓逼迫 , 不得不离开鲁国 , 而周游列国 。 其后 , 鲁哀公想借助越国的势力讨伐三桓 , 结果却遭三桓攻打 , 流亡到国外 , 并最终死在了有山氏 。


原创 鲁有三桓,却为何没能三分鲁国?

原创 鲁有三桓 , 却为何没能三分鲁国?// //

那么 , 为何三桓却没有能三分鲁国呢?

首先 , 鲁国的国力远不能与齐、晋并论 。 齐、晋都是强国 , 田氏代齐 , 三家分晋 , 还都能在战国七雄中各占一席之位 。 而鲁国原本就是弱国 , 随着诸侯兼并越来越严重 , 弱国也越来越难以生存 。 鲁国再一分为三 , 各自势力就更显得势单力薄 , 而易遭到强国的吞并 。

再则 , 三桓的势力也曾一度出现政权下移 。 孔子主张“隳三都” , 起初季孙氏、叔孙氏都是支持的 。 而支持的原因 , 则是这两个家族的权力出现了再度下移 , 其家族权力被家臣操控 。 故而 , 季孙氏、叔孙氏 , 都希望通过“隳三都”来抑制家臣势力 。 但随着 , 费邑宰(相当於卿大夫的相)公山不狃起兵反鲁 , 并攻入国都曲阜 。 随后 , 郕邑宰(孟孙氏的家臣)公敛处父也反对隳毁郕邑 , 才使得三桓的态度得以改变 。 因三桓的势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政权下移 , 故而也影响了三桓瓜分鲁国的野心 。


原创 鲁有三桓,却为何没能三分鲁国?

原创 鲁有三桓 , 却为何没能三分鲁国?// //

第三 , 受周的宗法礼仪之束缚 。 周之宗法礼仪 , 是由周公(鲁国的始封君)制定与完善 , 鲁国乃天下诸侯的“望邦” , 世人皆称“周礼尽在鲁矣” 。 周之宗法礼仪在鲁国更深入民心 , 而三桓又为鲁之公室旁支 , 周公之庶脉子孙 。 公然篡逆而三分鲁国 , 违背先祖之宗法 , 很难在鲁地立足 。


原创 鲁有三桓,却为何没能三分鲁国?

原创 鲁有三桓 , 却为何没能三分鲁国?// //

参考史籍:《左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