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道德经》混社会之第五章——慎言


一本《道德经》混社会之第五章——慎言

一本《道德经》混社会之第五章——慎言// //

道德经第五章——慎言

【周】老子

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 以百姓为刍狗 。 天地之间 , 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淈 , 动而俞出 。 多言数穷 , 不如守中 。


一本《道德经》混社会之第五章——慎言

一本《道德经》混社会之第五章——慎言// //

注释:

刍(chú)狗:用草扎成的狗 。 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 , 祭祀完毕 , 就把它扔掉或烧掉 。 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 。 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对万物 , 圣人对百姓都因不经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长自消 , 自生自灭 。 正如元代吴澄据说:「刍狗 , 缚草为狗之形 , 祷雨所用也 。 既祷则弃之 , 无复有顾惜之意 。 天地无心于爱物 , 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 , 而任其自作自息 , 故以刍狗为喻 。 」

犹:如同、好象

橐籥(tuóyuè):古代冶炼时为炉火鼓风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风管 , 是古代的风箱 。

淈(gǔ):竭尽、穷尽 。

俞:通「愈」 , 更加 。

数:通「速」 , 是加快的意思 。

穷:困穷、穷尽到头、无路可行 。

多闻数穷:老子认为 , 见多识广 , 有了智慧 , 反而政令烦苛 , 破坏了天道 。

守中:守住虚静 。 中 , 通「沖」 , 指内心的虚静 。


一本《道德经》混社会之第五章——慎言

一本《道德经》混社会之第五章——慎言// //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 , 它没有仁爱 , 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 , 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 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 , 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 , 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 天地之间 , 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 , 越鼓动风就越多 , 生生不息 。 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 , 更行不通 , 不如保持虚静 。


一本《道德经》混社会之第五章——慎言

一本《道德经》混社会之第五章——慎言// //

赏析:

这一章从反对「有为」的角度出发 , 老子仍谈论的是「无为」的道理 。 天地不仁 , 表明天地是一个物理的、自然的存在 , 并不具有人类般的理性和感情;万物在天地之间依照自然法则运行 , 并不像有神论者所想象的那样 , 以为天地自然法则对某物有所偏爱 , 或对某物有所嫌弃 , 其实这只是人类感情的投射作用 。 这一见解 , 表现了老子反对鬼神术数的无神论思想 , 是值得重视的进步思想 。 从「无为」推论下去 , 无神论是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 。 他认为天地是无为的 ,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 只须依照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生长变化 , 不需任何主宰者驾临于自然之上来加以命令和安排 。

老子对此问题 , 通过生活中的两件事加以解说 。 一是人们祭祀时使用的以草扎制而成的狗 , 祈祷时用它 , 用完后随手就把它扔掉了 。 同样 , 圣人无所偏爱 , 取法于天地之纯任自然 。 即圣明的统治者对老百姓也不应有厚有薄 , 而要平等相待 ,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作息 。 二是使用的风箱 , 只要拉动就可以鼓出风来 , 而且不会竭尽 。 天地之间好像一个风箱 , 空虚而不会枯竭 , 越鼓动风越多 。

老子通过这两个比喻要想说明的问题是:「多言数穷 , 不如守中」 。 政令烦苛 , 只会加速其败亡 , 不如保持虚静状态 。 这里所说的中 , 不是中正之道 , 而是虚静 。 儒家讲中正、中庸、不偏不倚 , 老子讲的这个「中」 , 还含有「无数」的意思 。 即用很多强制性的言辞法令来强制人民 , 很快就会遭到失败 , 不如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 虚静无为 , 万物反能够生化不竭 。 有为 , 总不会有好的结果 , 这是老子在本章最后所提出的警告 。

总之 , 本章的主旨仍是宣传「虚用」 , 同前两章相连 , 犹在宣传「无为」 , 所使用的方法 , 仍是由天道而人道 , 由自然而社会 。


一本《道德经》混社会之第五章——慎言

一本《道德经》混社会之第五章——慎言// //

感悟:

慎言!

政令多且朝令夕改 , 易使百姓困惑 , 政令搁置 。 所以慎言!

韩非子更是点破说话之难:

喜言之则人以为骄傲 , 戚言之则人以为懦弱 , 谦言之则人以为谄媚 , 直言之则人以为盛气凌人 , 微言之则人以为阴险 , 明言之则人以为肤浅 。 ——韩非《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