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你真读懂了吗?

三国时期的吕蒙 , 是大头兵出身 , 由于作战勇猛 , 被东吴托孤重臣张昭发掘出来了 , 故而官职升的比较快 。 但同时 , 没文化 , 不识字的短板 , 也限制住了他 。

赤壁之战后的一天 , 孙权对吕蒙说:“小吕子 , 你虽业务很精通 , 可也不要忘记学习哦 。 ”吕蒙说:“我太忙 , 顾不上!”孙权语重心长地说:“你再忙 , 能有我忙吗?我都天天挤出时间来学习呢 , 你怎么就不行?”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你真读懂了吗?

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待 , 这句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 , 你真读懂了吗?// //

孙权这一句话 , 立刻让吕蒙开了窍 , 不到2年时间 , 当鲁肃经过吕蒙驻地时 , 跟他见了一面 。 结果吕蒙对当时的三国局势 , 分析的是丝丝入扣 , 见解深刻 。 惊得鲁肃直呼不可能 。 吕蒙却坦然道:“士别三日 , 即更刮目相待!”鲁肃随后便登堂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后 , 跟吕蒙结为好哥们!

这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事 , 也是“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待”这个成语的出处 。 长久以来一直被当成劝学的典范教材 。 但问题是 , 真就这么简单吗?其实 , 这堪称是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 , 所透露出的绝非仅有“劝学”这一个信息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你真读懂了吗?

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待 , 这句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 , 你真读懂了吗?// //

一、从“不入虎穴 , 焉得虎子”到“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待”

在吕蒙才15岁左右时 , 就偷偷的跟着姐夫邓当 , 去剿灭山贼 。 被邓当发现 , 然后告知了吕蒙的母亲 , 让她劝说吕蒙 , 别再这样玩命了 。 哪知 , 当吕蒙听闻母亲的劝说后 , 顿时说道:“贫贱难可居 , 脱误有功 , 富贵可致 。 旦不探虎穴 , 安得虎子!”

即 , 贫穷的生活和如今这低贱的社会地位 , 我实在受够了 。 若想摆脱现在这种窘迫 , 我就必须冒险“不探虎穴 , 安得虎子”?老妈 , 你就别劝我了!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你真读懂了吗?

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待 , 这句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 , 你真读懂了吗?// //

这便是“不入虎穴 , 焉得虎子”的一个出处 , 另一个出处是《班超传》!之所以先谈15岁的吕蒙 , 为了摆脱窘迫 , 而发出这句慷慨名言 , 就是为了说明 , 为何吕蒙能不到2年时间 , 就从所谓的“不读书”突然变成了“儒将” 。 因为这转变太惊人了 。

所以这就是“立志”的效用 , 吕蒙15岁时就立了志 。 故而不谈立志 , 空谈发奋读书学习 , 实属空中楼阁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你真读懂了吗?

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待 , 这句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 , 你真读懂了吗?// //

二、孙权亲自谈话 , 所带给吕蒙的信息

吕蒙是被托孤重臣张昭发掘出来的 , 且都知张昭在赤壁之战前 , 曾主张投降 。 所以当孙权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后 , 必然要打压张昭这样的托孤老资格 。 故而这才出现了孙权在一次酒宴上 , 公开表达对张昭的失望 , 而史书上也记载了“赤壁之战后 , 张昭失势” 。

那么孙权是何时 , 找吕蒙谈话的?是在赤壁之战后 , 显然此刻的吕蒙 , 是属于张昭势力中的将领的 。 所以孙权这才亲自试探吕蒙 , 却开头就说“一定要加强学习哦 。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你真读懂了吗?

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待 , 这句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 , 你真读懂了吗?// //

吕蒙立刻读懂了其中的信息 , 却非常糊涂地表示 “军中多务” 。 潜台词就是 , 不是我不想学习 , 而是我学啥 , 学出来会怎样?这其实是一个“态度”问题 , 吕蒙的糊涂就是给孙权传到出一个信息:我跟着谁混?

孙权立刻就用自己的例子告知吕蒙——你看我!须知 , 当一个老大拿自己为例 , 要求你上进时 , 但凡稍微有社会经验的人 , 都会明白:这是要栽培你了 。 所以 , 由此吕蒙这才突然开挂!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你真读懂了吗?

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待 , 这句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 , 你真读懂了吗?// //

是不是觉得反常?没错!因为站在孙权角度上来言 , 吕蒙是他要从张昭手中挖走的人才 。 由此可见 , 在赤壁之战前 , 孙权的地位是何其艰难 , 毕竟孙策临死前对张昭说了:“若仲谋不任事者 , 君便自取之!”

而站在吕蒙角度上来言 , 这其实就是一个选择 , 是继续跟着失势的张昭 , 还是立刻投入到孙权帐下 。 即 , 你现在如何站队!吕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孙权 , 且不到2年时间 , 就学成了!这里面除了立志作用 , 老大的暗示激励作用外 , 吕蒙是不是开挂了?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你真读懂了吗?

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待 , 这句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 , 你真读懂了吗?// //

吕蒙根本没开挂!因为谁能相信 , 一个15岁时就说出了“不探虎穴 , 安得虎子”的人 , 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大老粗?吕蒙一直在装傻而已——赤壁之战前 , 张昭的得势 , 他知道 , 赤壁之战后 , 张昭的失势 , 他也知道! 他只差一个机会!

须知 , 无论哪个集团内部 , 无时无刻不都在上演着各种势力的此消彼长 。 若一旦发生不可逆的势力变动 , 且得势方的老大 , 突然找你谈话时 , 其实就意味着 , 论到你表态的时候了!此刻 , 非彼即此 , 是没法骑墙的!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你真读懂了吗?

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待 , 这句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 , 你真读懂了吗?// //

三、鲁肃的确认

鲁肃于孙权来言 , 在赤壁之战前后 , 几乎是唯一可依靠和信赖的人 。 这点恐怕没人反驳 。 所以当不到2年的时间 , 鲁肃突然出现在吕蒙面前时 , 意味着什么谁都知道 , 这就是最终考核!

所以吕蒙率先询问鲁肃:“如今咱跟关羽挨得太近 , 而那关羽是熊虎大将 , 都督啊 , 你该怎么办?”是不是又反常?一个下级突然逼问直接领导的方针大略 , 是不是不懂事?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你真读懂了吗?

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待 , 这句三国时最烧脑的成语 , 你真读懂了吗?// //

但结果却是 , 吕蒙跟鲁肃一番交谈完毕后大惊 ,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 , 等于结为异性兄弟一般了 。 为何鲁肃去看望吕蒙?为何吕蒙不懂事的逼问上级领导?如今还用解释吗?从孙权劝学开始 , 到鲁肃最终确认 , 这就是一套完整的人事任命前的操作 。

吕蒙是不是大老粗 , 不是问题 。 如前面所说 , 他15岁就能说出“不探虎穴 , 安得虎子” , 你相信他是不识字 , 不读书的大老粗?

所以孙权真正劝学吕蒙的目的 , 其实就是一个人才启用过程!而这套流程 , 千百年来一直都在沿用着 , 故而才说“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待” , 是三国时最烧脑的一位成语 , 不能只看表面 , 更要读懂背后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