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帝死后24年明朝便亡国,明实亡于万历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万历帝死后24年明朝便亡国 , 明实亡于万历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
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 , 这位皇帝可以说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皇帝 , 当然他的知名度在于好评如潮 , 而在于以偷懒出名 , 一口气怠政了差不多三十年之久 , 在历史可谓是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
万历帝死于万历四十八年 , 也就是1620年 , 死后24年 , 在1644年明朝便亡国 。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明实亡于万历 , 那么今天宋安之就来说说这个观点到底对不对 。
不得不说明实亡于万历 , 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
为什么这样说呢 , 宋安之来具体分析一番 。
想必稍微熟悉点历史的朋友 , 都会知道一般朝代开国之初 , 是百废待兴的时期 , 更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时期;承平日久若干年后 , 开始进入文恬武嬉的时代 , 到了晚期整个社会是下面民不聊生 , 死气沉沉 , 而官绅阶级却是铺张浪费的醉生梦死着 。
社会风气的改变 , 虽然看似无关紧要 。 其实也很要命的 , 像晚明社会风气就是醉生梦死铺张浪费着 , 而上层活的太安逸了 , 也是明朝先被流寇李自成所灭 , 南明不敌清庭的一个重要原因 。
万历帝死后24年明朝便亡国 , 明实亡于万历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
而在明朝万历时期 , 可以说是整个社会风气为之一变的转型时期 , 当时官绅阶级铺张浪费已经形成风气 , 时人称为:“今贵臣大众 , 争为奢侈 , 众庶仿效 , 沿习成风 , 服食器用 , 逾僭凌逼 。 ”
毕竟随着隆庆开关 , 当时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 拥有社会财富的官绅阶级 , 自然要享受一把 , 于是生活上越发奢侈 。
面对这种情况 , 万历帝身为天下之主 , 本应以身作则来抑制这种不良之风 , 然而万历帝并没有 。
万历帝可以说是一个相当会享受的皇帝 , 他的享受简直是面面俱到 。
本来在万历帝爷爷嘉靖帝在位的末年 , 为了节省开支 , 经过“严加查刷” , 主管皇帝伙食的光禄寺开支 , 每年减至十七万两 , 比额设银二十四万两节余约七万两;万历帝父亲明穆宗继位后 , 觉得生活有点清贫 , 又“改原额为二十二万”;
万历帝刚继位的几年里 , 更是节缩至“岁用十三四万” 。 但后来不久 , 光禄寺的开支就“岁增至二十六七万” , 万历三十九年 , 更是多至二十九万 , 已经超支太多 。
万历帝死后24年明朝便亡国 , 明实亡于万历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
说到这里 , 先给大家说说为什么古代皇帝不经常南巡什么的吗 , 就是因为皇帝身为九五之尊 , 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 他要干什么 , 全国都要受影响 , 所以诸如南巡这种烧钱的活动 , 也就是盛世的皇帝 , 诸如康熙和乾隆才玩得起的 。
而皇帝喜欢什么 , 往往也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
像万历帝喜欢金银珠宝 , 在万历年间 , 云南岁贡的金子开始大量增加 。 当时云南产金甚少 , 成本太高了 , “计盘费、铺垫、杂用 , 每金一两几费银十两” , 给云南的百姓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 地方官屡次请求减少贡额 , 而万历帝总是借口“系年例成造各项典礼及各节宫分钱粮所需” , 来加以拒绝 。
关于珍珠宝石 , 不只是耗费巨大 。 像万历二十七年 , 由于召买珠宝太多了 , 严重地影响了北京市场的供求关系 , “鬻少用多” , “各商操赢乘急 , 挟取重贵” , 户部是“急于上供” , 只好“曲徇增价” , “比旧价有增五六倍”者 , 甚至有增至二十倍者 。
万历帝不只是生活方面耗费大 , 对于宫廷中婚礼等典礼 , 也是铺张浪费 。 万历帝成婚时 , 婚礼费用为七万两 , 到了弟弟潞王时 , 可以当家做主的万历帝很是大方 , 他是“款开各色金三千八百六十九两 , 青红宝石八千七百块 , 各样珍珠八万五千余颗 , 珊瑚珍珠二万四千八百余颗” 。 这次婚礼开销为八万八千多两银子 。
万历帝死后24年明朝便亡国 , 明实亡于万历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
万历帝如此挥霍无度 , 对于明庭的压力可想而知 , 造成了国库空虚 。 而万历帝是怎么办的呢 , 是加收矿税 , 派太监下去收取 。 来供自己开销所用 。
太监这种不男不女的存在 , 好人没几个 , 坏人是一箩筐 。 像在万历三十八年 , 正阳门箭楼被火焚烧 , 太监与工部官员预算重建的费用 , 太监狮子大开口的提出“当用银十三万” 。 工部营缮司郎中张嘉言听后大怒 , 说道:‘此楼在民间 , 当费三千金 , 今天家举事 , 不可同众 , 宜加倍为六千 。 ”在场的太监都很生气 , 但因为人家说的有理 , 所以不知道如何反驳 , 气的都想打张嘉言 。
第二年正好是京察 , 张嘉言“竟以不谨被斥” , 说白了就是因为与太监作对 , 所以被穿小鞋了 。
万历帝派太监到地方收取矿税 , 简直是自毁朝廷名声 。 随着万历二十四年派出第一个矿税太监 , 短短三年之内 , 这些矿税太监基本上遍布全国 。
这些矿税太监在地方可谓是无恶不作 , 经常敲诈富户 , 甚至诸如陕西的矿税太监梁永在西安是大肆挖掘历代帝陵 。
万历帝死后24年明朝便亡国 , 明实亡于万历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
虽然这些矿税太监对于缓解万历帝的财政危机 , 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 每年大概向宫廷内库进献白银一百七十一万两 。
但负面影响更大 , 万历三十年九月 , 大学士沈鲤指出 , 矿税太监造成的后果是:“天下之势 , 如沸鼎同煎 , 无一片安乐之地 , 贫富尽倾 , 商农交困 , 流离迁徙 , 卖子抛妻 , 哭泣道途 , 萧条巷陌 。 ”
翻阅史书 , 当时全国各地为了反对矿税太监 , 是发生了多起民变乃至兵变 , 地点有湖广、临清、苏州、江西、辽东、云南、福建等地 。
再说说万历帝的怠政偷懒情况 , 虽然万历帝偷懒三十年之久 , 并非是真的不管事 , 而是采取召集大臣私下议事 , 还有小事不管 , 大事严抓 , 诸如万历三大征这种事情就是万历帝拍板决定的 。
而且还有内阁可以维系帝国官僚机构的运转 , 但无疑万历帝的怠政 , 很明显是加速了明朝的吏治腐败 , 当时官员贪污腐败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现象 , 像科举考试是朝廷选用人才的主要途径 , 可谓是重中之重 , 依旧是不可避免的有着贪污受贿的情况 。
万历帝死后24年明朝便亡国 , 明实亡于万历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
万历帝不知道这种情况吗?
其实早在万历二十二年 , 万历帝就抱怨:目今四方吏治 , 全不务讲求荒政、牧养小民 , 止以搏击风力为名声 , 交际趋承为职业 。 费用侈于公庭 , 追呼遍于闾里 。 嚣讼者不能禁止 , 流亡者不能招徕 。 遇有盗贼生发 , 则互相隐匿 , 故意纵舍 , 以避地方失事之咎 。 其各该抚按官亦只知请娠请蠲 , 姑了目前之事 , 不知汰一苛吏、革一弊法、痛裁冗费、务省虚文 , 乃永远便民之本 。 如此上下相蒙 , 酿成大乱 , 朕甚忧之” 。
这说明万历帝知道这个情况 , 但偏偏没什么作为 , 而是躲在后宫中偷懒 , 使明朝官场的贪污腐化之风进一步加深 。
更要命的是 , 万历帝在位时期 , 不只是社会风气太过铺张浪费和吏治腐败 , 国家已经开始全面腐败 , 像军队之中虚报战功还有军官冒领粮饷是比比皆是 , 军官吃空额已经十分常见 。
当时国家重要的京营和边军 , 是毫无战斗力可言 。 在万历三十六年 , 万历帝自己都承认边境各军“兵数虽多 , 堪战者少” 。
万历帝在位后期 , 面对财政危机 , 又想出了一个昏招 , 那就是增加对老百姓的赋税 , 诸如三次加派辽饷等 。
万历帝死后24年明朝便亡国 , 明实亡于万历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
最后总结来说 , 万历帝在位时期 , 这位聪明皇帝 , 对于吏治腐败和军队毫无战斗力的情况可谓是心知肚明 , 甚至都承认了这种现象;然而无语的是 , 这位皇帝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 , 反而是怠政偷懒 , 加速了明朝的吏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下降 。
同时面对当时社会的铺张浪费现象 , 万历帝并没有抑制 , 而是自己也跟着大肆挥霍 , 醉生梦死 。 遇有财政危机 , 就通过矿税太监和加派赋税这种方法来缓解 , 结果搞的是天怒人怨 , 民心尽失 , 简直就是将国家推到了灭亡的边缘 。
在万历帝的治世之下 , 晚明军队毫无战斗力 , 使弱小的努尔哈赤竟是一步步崛起 , 朝廷内部更是吏治腐败 。 造成了武将怕死 , 文官爱财 , 百姓民不聊生 , 地主阶级铺张浪费醉生梦死的现象 。
所以到了万历帝死后仅仅24年 , 明朝竟然被流寇李自成所灭 , 而久在温柔乡醉生梦死的官绅阶级 , 则是毫无骨气 , 大多数是先降李自成再降清庭 , 不是清庭后来那道剃发易服令 , 恐怕都没有多少人反抗的 。
所以说明实亡于万历这个观点 , 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
那么大家觉得这个观点到底如何呢?
- 永泰公主死因之谜:17岁的她毫无政绩,为何陵墓享唐朝帝王规格?
- 东汉末代皇帝刘协:在汉朝气数尽时散放出微弱光辉
- 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
- 明朝第一废后胡善祥,为何让人同情,死后明英宗还给恢复皇后身份
- 辽朝敲响丧钟,皇帝被金人马踏如泥
- 雍正帝最钟爱的皇子:并非乾隆帝,他若不死,皇帝可能是他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刘先银悟《黄帝内经》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惟道是从
- 张学良正妻活了93岁,死后墓碑上刻四个字,张学良看了泪如泉涌
- 曹操在清朝被家乡亳州“开除”,乾隆皇帝点名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