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祖制叫板,乾隆实行“开户家奴”出旗为民应给予肯定

清代入关之前 , 统治政权带有浓厚的奴隶制色彩 , 及自入关 , 这种残留依然十分明显 。 即便是到了乾隆时期 , 八旗贵族中主奴之间的依存关系还很严重 。 所谓的“奴”便是史料中经常提及的“家奴” , 这些人没有政治地位 , 受尽剥削 。 到了清代中期 , 已经严重影响到八旗制度 。


向祖制叫板,乾隆实行“开户家奴”出旗为民应给予肯定

向祖制叫板 , 乾隆实行“开户家奴”出旗为民应给予肯定// //

乾隆狩猎图

?于是 , 乾隆二十一年二月初二日 , 乾隆帝下了一道释放八旗“开户家奴”出旗为民的谕旨 。 他说:

“……现今八旗户口日繁 , 与其拘于成例 , 致生计日益艰窘 , 不若听从其便 , 俾得各自为谋 。 著加恩将现今在京八旗在外驻防内另记档案及养子开户人等 , 俱准其出旗为民 , 其情愿入籍何处 , 各听其便 , 所有本身田产 , 并许其带往 。 ”(《清高宗实录》)

“开户家奴”是如何产生的 , 其地位又如何?

乾隆帝在谕旨中提到的“开户家奴” , 亦简称“开户” 。 最初是八旗异姓贵族(王、公、侯、伯、子、男)、官员、富裕旗人的“包衣”(即奴仆) 。 从太祖努尔哈赤起 , 清帝及八旗王公贵族官员占有大量包衣 。 这些包衣的来源主要是:掠民为奴 , 逼民投充 , 民人因罪入官 , 买民为奴 , 民人随母改嫁于旗人或过继于旗人 。


向祖制叫板,乾隆实行“开户家奴”出旗为民应给予肯定

向祖制叫板 , 乾隆实行“开户家奴”出旗为民应给予肯定// //

满洲贵族装束

?宗室王公一般都有上千包衣 , 如:统军入关的睿亲王多尔衮 , 仅“投充人”便有一千四百余丁 , 连带家口 , 多达数千人;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仅收留的其他王公官员等逃亡包衣 , 就有一千余人;清初开国有功的大学士、一等子范文程 , 除去关内包衣外 , 在关外种地的包衣还有一百多户 。

包衣的数字在顺治初年是十分庞大的 。 据统计 , 顺治五年 , 整个满洲八旗仅有五万五千三百三十丁 , 而包衣却有二十一万余丁 , 加上其妻室儿女 , 当有百万之众 。

早期 , 上百万的包衣 , 主要是耕种家主庄园田地 , 纳租养主 。 同时 , 还有部分包衣从事家务劳动 , 随主从征厮杀 。 康熙以后 , 由于满洲官员、兵丁的阵亡、负伤等因素 , 部分包衣被家主收为养子 , 令其披甲当差 , 领取钱粮 , 养赡主人 。

由于广大包衣强烈反对家主的“任情困辱”、“非刑拷打” , 大批地逃亡 。 顺治十年至顺治十一年初 , 一年之间逃人多至数万 , 庄主不得不招民佃种 。 另外 , 一部分旗人家业衰落 , 将地典卖 , 许多庄头和包衣也暗中典卖土地 。 因此 , 到了乾隆初年 , 八旗官员庄田和兵丁份地 , 大都已由农奴制经营方式 , 过渡到一般封建租佃制 。


向祖制叫板,乾隆实行“开户家奴”出旗为民应给予肯定

向祖制叫板 , 乾隆实行“开户家奴”出旗为民应给予肯定// //

京师八旗驻防图

?旗地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 使许多包衣无地可种 , 需要庄主养赡 , 不少家主境遇恶化 , 自身尚且不保 , 焉能供给包衣吃穿 。 在这种情况下 , 庄主就不得不将包衣放出本户 , 令他自谋生路 。

从康熙中期以后 , 陆续有包衣脱离本主 , 自行开户 , 另载旗册 , 但政治身份依然是奴 。 这种“开户家奴” , 不管是京城八旗 , 还是外省驻防 , 人数都相当多 , 成为影响八旗制度的一个重大问题 。

“开户家奴”出旗为民本是好事 , 但实施起来很有难度

对于众多的“开户家奴” , 处理的办法不外有三:一是将其释放出旗 , 载入民籍;二是提高其身份 , 使其变成“正身旗人” , 和八旗享有同等的待遇;三是维持现状 , 因循苟且 , 不予解决 。

第二条应该来说是中策 , 但是此策很难实行 。 自大清开国后 , 主奴有别 , 家主尊贵无比 , 包衣极为低贱 , 这已经成为清朝社会生活中牢不可破的传统 。 要想打破主奴之间的界限 , 化奴为主 , 奴主相等 , 那是绝对办不到的 , 这一办法根本无从谈起 。


向祖制叫板,乾隆实行“开户家奴”出旗为民应给予肯定

向祖制叫板 , 乾隆实行“开户家奴”出旗为民应给予肯定// //

乾隆帝朝服图

?而且 , 乾隆初期 , 八旗生计问题已很尖锐 , 人口增多 , 官职、兵缺有限 , 正身旗人尚难以谋得一个领取钱粮的位置 , 开户家奴如再提高为正身旗人 , 人多职少的矛盾必然愈加尖锐 。

第一条 , 即释放“开户家奴”出旗为民 , 当是上策 , 可是阻力也很大 。 尽管有些家主已经释放了包衣 , 有些包衣经过斗争也取得了民人身份 , 脱离了旗籍 。 但是 , 要让大量的“开户家奴”摆脱家主的辖束 , 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

必须清楚 , 一百多年以前 , 乾隆帝的曾祖父顺治帝便以包衣是“先朝将士血战所得” , 而严惩收容逃亡包衣的“窝主” , 更重责谏阻的汉官 。 康熙帝也和其父一样 , 尽力控制包衣于八旗之内 , 根本不许包衣出旗 。 就是乾隆帝本人即位之初 , 也同样实行列祖列宗保障家主的权利政策 。

乾隆三年批准了一条新订的“旗人开户例 , 规定:“凡八旗奴仆 , 原系满洲、蒙古 , 直省本无籍贯 , 带地投充人等虽有本籍 , 年远难考 , 均准其开户 , 不得放出为民” 。

第二年 , 乾隆又批准了一个更为详细更为苛刻使包衣难出旗为民的法例:

“国初俘获之人 , 年份已远 , 及印契所买奴仆之人 , 有盛京带来 , 带地投充之人 , 系旗人转相售卖 , 均应开户 , 不准为民 。 又 , 八旗户下人家 , 有本主念其世代出力准其开户者 , 亦准其开户 。 ”


向祖制叫板,乾隆实行“开户家奴”出旗为民应给予肯定

向祖制叫板 , 乾隆实行“开户家奴”出旗为民应给予肯定// //

八旗贵族装束

?虽然乾隆帝曾经批准了维持旧制的法例 , 但随着岁月的推移 , 他治理国政的才干迅速提高 , 经验愈加丰富 , 更加感到“开户家奴”问题需要承认现实并有所改革 。 因此才有了二十一年二月初二日发出的这道谕旨 。

遵照上谕 , 户部会同八旗都统会议上奏 , 对开户家奴出旗为民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

开户家奴中 , 凡在京文武官员 , 由吏、兵二部定议 , 将其调补汉缺 , 外任绿营将弁和文官“即令出旗为民”;其系现在捐纳候补人员 , 进士、举人、生员等 , 亦准其为民;闲散人等(无官职功名的开户家奴) , 令各该旗询明愿入何处之籍 , 咨地方官 , 令其入籍 , 仍造册户部备查 。


向祖制叫板,乾隆实行“开户家奴”出旗为民应给予肯定

向祖制叫板 , 乾隆实行“开户家奴”出旗为民应给予肯定// //

乾隆盛世万邦来朝

根据上谕 , 大批“开户家奴”和宗室王公的包衣被释放出旗 , 转入各省州县 , 成为民人 , 不再是旗奴了 。 如一等子范文程家 , 其子孙便遵照上谕 , 将关外庄园的包衣家奴十四户 , 全部入民籍 。

乾隆二十四年 , 又颁布了“八旗户下家人赎身例” , 规定:“凡八旗户下家人 , 不论远年旧仆近岁契买奴仆 , 如实系本主念其数辈出力 , 情愿放出为民 , 或本主不能养赡 , 愿令赎身为民者 , 呈明本旗咨转行地方官 , 收入民籍 , 不准求谋仕官 。 至伊等子孙 , 各照该籍民人办理 。 ”

八旗“开户家奴”、“赎身户下人家”和宗室王公部分包衣的出旗为民 , 使八旗的旗下家奴人数大为减少 , 从顺治时期的二十一万余丁降为八九万丁 。


向祖制叫板,乾隆实行“开户家奴”出旗为民应给予肯定

向祖制叫板 , 乾隆实行“开户家奴”出旗为民应给予肯定// //

《乾隆王朝》剧照

?“开户家奴”出旗为民 , 是清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 乾隆皇帝在“包衣”这一关系到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十分敏感的重大问题上 , 敢于突破祖制的束缚 , 厉行改革 , 于国于民 , 皆有裨益 。 对于此举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