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辛弃疾的争议与谜案,一生豪迈,壮志难酬

辛弃疾写过这样的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 。 《辞海》对于“辛弃疾”词条描述为“南宋爱国词人” 。 辛弃疾词作上的成就也许确实可以独步南宋词坛 , 但是“词人”这个“身后名”显然不会是辛弃疾本心所向 。 在《金戈铁马辛弃疾》一书中 , 我们可以了解到辛弃疾的“生前”事迹与心路历程 , 那些流传千古的词作或许只是他传奇一生的些微注解 。


话说辛弃疾的争议与谜案,一生豪迈,壮志难酬

话说辛弃疾的争议与谜案 , 一生豪迈 , 壮志难酬// //

争议和谜案似乎总是伴随着辛弃疾——出生于金朝政权统治下的北方 , 他的祖辈是“真降”还是“卧底”?南归宋朝前擒杀叛贼的壮举是他独力完成的吗?在南宋任地方官时他铁腕平乱 , 建立地方军队 , 展现了强悍的执政能力 , 但同时又遭到“贪”与“酷”的弹劾……种种在学界素有争论的问题 , 在这部书中都得到了逻辑清晰、证据充足的分析 。

辛弃疾在南宋当地方官时受到的多次弹劾 , 是影响其仕途的重要因素 , 其中的事实真相也最为复杂 。 书中的“铁腕平乱”、“建军风波”、“贪酷疑案”等几章集中叙述了辛弃疾为政的经历 , 作者没有犯“溺爱”传主的通病 , 而是以比较客观的态度 , 立足史料去解析真相 。 例如在“建军风波”中 , 就十分具体地展示了辛弃疾为建立保障地方治安的“飞虎军” , 自筹资金时所用的种种超乎常规的办法 , 而这次建军正是辛弃疾被弹劾的重要原因之一 。 事实上 , 飞虎军成立以后 , “雄镇一方 , 为江上诸军之冠 。 ”(《宋史》)不但很好地维护了地方治安 , 而且此后30多年里 , 一直是长江一带一支有力的武装力量 , 令金军畏惧 , 对北方边境的守备也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 。 辛弃疾的做法并不是为了谋求私利 , “贪”、“酷”的弹劾背后 , 是一种能够顶住重重压力的胆识与勇气 。


话说辛弃疾的争议与谜案,一生豪迈,壮志难酬

话说辛弃疾的争议与谜案 , 一生豪迈 , 壮志难酬// //

这本书中 , 辛弃疾被脱去了主战派的扁平形象 , 他有不拘小节的政治手腕 , 有难以“戒除”的功名之心 , 他的生活并不清苦 , 有自己的田产庄园 。 甚至在被迫闲退的岁月 , 他仍然与地方官员、社会名流保持来往 , 做着复出的准备 。 然而这些都不妨碍他作为一个爱国英雄的存在——他一生的愿望就是北上收复中原失地 , 从25岁时献征战金朝的策略《美芹十论》 , 到年过六十后抛开个人恩怨重新出山参与北伐 , 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 大喊“杀贼”而终——火热的报国心从未熄灭半分 。 这是贯穿此书的一条主线 , 是阅读全书时那种昂扬澎湃情感的源头 。


话说辛弃疾的争议与谜案,一生豪迈,壮志难酬

话说辛弃疾的争议与谜案 , 一生豪迈 , 壮志难酬// //

“舞榭歌台 , 风流总被 , 雨打风吹去” , 今天我们说起辛弃疾 , 主要还是因为他留下了精彩绝伦的词篇——既有“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 , 也有“啼鸟还知如许恨 , 料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恨;既有“七八个星天外 , 两三点雨山前”的恬淡 , 也有“蛾儿雪柳黄金缕 , 笑语盈盈暗香去”的婉转 。 对辛词的解读 , 也正是这部传记的重要内容 。 作者将词作的品读融入对辛弃疾一生事迹的叙述之中 , 细细描摹出辛弃疾创作时的情态心绪 , 以及词篇背后的史实寓意等 , 读来很富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