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喋血的兄弟相残:玄武门之变中“九人诛二凶”是哪九个人?

在中国历史上 , 封建社会达到最巅峰的朝代无非就是唐朝 , 在唐朝289年的历史上 , 先后出现多位明君 , 前后出现三个盛世时期 , 前有贞观之治 , 中有开元盛世 , 后有大中之治 。 盛世大唐帝国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就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所缔造 。 唐太宗李世民原本被高祖李渊封为秦王 , 建成为太子 , 元吉为齐王 。 秦王李世民通过唐初一次带血的政变成功逆袭 , 这就是“玄武门之变” , 在这次事变中 , 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皆被杀 , 秦王李世民成了高祖李渊唯一活着的儿子 , 关于这次事变 , 史书中留下了很多谜团 , 今天我们通过史书来看“伏兵九人”、“九人诛二凶之说”中确切是那九个人?拨开层层迷雾还原历史真相 。


唐朝最喋血的兄弟相残:玄武门之变中“九人诛二凶”是哪九个人?

唐朝最喋血的兄弟相残:玄武门之变中“九人诛二凶”是哪九个人?// //

结合事变史书相关记载 , 考察一下事变的主要人事安排 。 《旧唐书·太宗本纪》云:“六月四日 , 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二凶) 。 ”这个名单事实就是事变的领导班子 , 参考史书一一对应每个人的作用 , 现列析如下: 武德九年九月 , 太宗登基表彰功臣 , 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敬德、杜如晦、侯君集五人功居第一 。

其中房、杜是文臣 , 肯定没有直接参加设伏战斗 , 尉迟敬德参加此次事变并成为主要打手 , 他功居第一是没有问题的 。 只是长孙无忌、侯君集如果参加设伏 , 表现一般 , 功劳居第一是无法服众的 。 谋划方面他们也低于房杜 , 就是房杜功居第一也曾受到淮安王李神通的质疑 , 因此在谋划方面长孙、侯也无法服众 。 那他们二人功居第一 , 就应另有原因 。

据《旧唐书·高士廉传》记 , 世民一方还组织了一支囚犯奇兵 , 配合门外设伏 , “及将诛隐太子 , 士廉与其甥长孙无忌并预密谋 。 六月四日 , 士廉率吏卒释系囚 , 授以兵甲 , 驰至芳林门 , 备与太宗合势” 。 (芳林门 , 位于玄武门西面 , 毗邻掖庭宫 。 ) , 在这支奇兵组时 , 曾提到长孙无忌和高士廉并预密谋 , 舅甥二人为一组 , 士廉负责放囚犯 , 无忌负责武装组织 , 迅速建起了一支神不知鬼不觉的奇兵 , 以此功居第一能服众 , 功居第一里没有他舅舅 , 本身高士廉也是文官 , 年龄也偏大 , 不可能让他带兵冲锋陷阵 , 也可佐证无忌是奇兵的领导者 。


唐朝最喋血的兄弟相残:玄武门之变中“九人诛二凶”是哪九个人?

唐朝最喋血的兄弟相残:玄武门之变中“九人诛二凶”是哪九个人?// //

侯君集功居第一 , 也当在指挥兵力方面 。 从当时局势看 , 在玄武门外围剿东宫和齐王府援军的720名秦王府军队 , 这支围剿部队的现场领导是最有资格功居第一的 。 这个人应该是侯君集 , 从他后来任兵部尚书一职 , 也可为他的帅才做个注脚 。

关于屈突通、张士贵事发当天的作用 , 依据二人前后历史情况 , 做一推测 , 屈突通年龄已经七十一岁 , 不可能参加现场拼杀 , 有可能和房杜二人坐阵秦王府或在家待命 , 事变后被派往洛阳控制局势 。 张士贵 , 事变后被任命为太子内率 , 并被授命招收新兵 , 控制皇城 , 这也是事变前就谋定的 。

还有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三人 , 没有确定 。 如果按兵对兵、将对将的原理 , 可如此对应:侯君集对薛万彻 , 程知节、秦叔宝对冯立、谢叔芳 , 在名单中程知节、秦叔宝排在侯君集后 , 如果推测不误 , 当是侯君集的两个副手 , 也是玄武门外攻击力量重要领导人 。


唐朝最喋血的兄弟相残:玄武门之变中“九人诛二凶”是哪九个人?

唐朝最喋血的兄弟相残:玄武门之变中“九人诛二凶”是哪九个人?// //

关于段志玄 , 《旧唐书》卷六十八《段志玄传》记:“巢刺王(齐王死后封号)元吉竟以金帛诱之 , 志玄拒而不纳 , 密以白太宗 , 竟与尉迟敬德等同诛建成、元吉 。 ”他是后面提到的“九人诛二凶”成员之一 , 有可能也是进入宫内 精兵的副头领 。 这样他在名单中有一席之地才说得过去 。

以上就是参与事变主要领导名单的情况 。 接续这个名单的分析 , 玄武门内设伏 “九人诛二凶之说”也就清晰了 。

《旧唐书》卷五十七《刘师立传》记:“刘师立与尉迟敬德、庞卿恽、李孟常等九人同诛建成” 。 卷六十五 《长孙无忌传》记:“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常等九人 , 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 。 ”


唐朝最喋血的兄弟相残:玄武门之变中“九人诛二凶”是哪九个人?

唐朝最喋血的兄弟相残:玄武门之变中“九人诛二凶”是哪九个人?// //

前面已经排除了侯君集、长孙无忌 , 确认了尉迟敬德、段志玄 。 其中疑问比较大的是张公谨 , 在 翻阅《两唐书》、《资治通鉴》时 , 发现张谨与张公谨二个名字 , 《通鉴》记 “武德八年八月 , 并州总管张谨与突厥战于太谷 。 全军皆没 , 谨脱身奔李靖 。 ”而《旧唐书·高祖本纪》则记为张公谨 。 张谨、张公谨实为一人 。 《张公谨传》未记其太谷败绩 , 是修史者隐晦此事 。 而本纪中则显露出其实就是张公谨兵败太谷 。

从贞观三年 , 张公谨上突厥可取六状 , 也可见他念念不忘自己当年的败绩 , 终于协助李靖击败突厥 , 洗雪耻辱 。 另外太谷之败后 , 张公谨任职问题有必要深究 ,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记云:“(武德九年七月)封右内副率张公谨为右武候将 军 。 ”《张愃墓志》略记:“祖公谨 , 唐朝授右武候长 史 , 隋邹虞三州别驾 , 太子右内率 , 右武候将军 。 定远郡开国公 。 张公谨升任右武候将军前 , 通鉴》说其为右内副率 , 《墓志》说其为太子右内率 。 右内副率为确切 , 撰写墓志的人把副去掉了 。 这和今天说某副处长 , 在一般场合都以处长相称一样 。


唐朝最喋血的兄弟相残:玄武门之变中“九人诛二凶”是哪九个人?

唐朝最喋血的兄弟相残:玄武门之变中“九人诛二凶”是哪九个人?// //

右内副率是太子手下掌宿卫侍从的副职 。 他在太谷全军覆没后 , 未受严重处罚 , 反任太子右内副率 , 可推测其间李建成为拉拢势力 , 在高祖面前保下了张公谨 , 并以亲信对待 。 在太子建成和世民两大集团冲突日益尖锐的时候 , 李世民曾“召公谨 , 问以自安之策 , 对甚合旨 , 逐渐亲遇” 。 张公谨是事变前不久被世民亲遇的 。 太宗问他“自安之策” , 其实暗含太宗探询张公谨的立场 , 让他明确表态 。 另外《张公谨传》记:“初未知名 , 李勣骤荐太宗 , 尉迟敬德亦言之 , 乃引入幕府 。 ”

也可知他和重要军事人物李勣两个军事重权人物有关联 , 因此太宗决定采取行动时:“太宗遣卜者灼龟占之 , 公谨自外来见 。 遽投于地而进曰:‘凡卜筮者 , 将以决嫌疑 , 今即在不疑 , 何卜之胥. 纵卜之不吉 , 势不可已 。 愿大王思之 。 ’太宗深然其言 。 ”张公谨激烈的效忠表态 , 才促使太宗下了最后的赌注 。


唐朝最喋血的兄弟相残:玄武门之变中“九人诛二凶”是哪九个人?

唐朝最喋血的兄弟相残:玄武门之变中“九人诛二凶”是哪九个人?// //

在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中 , 双方所用的手段基本上是相同的 。 ”收买对方爪牙 , 李建成曾以重金收买李世民手下骁将尉迟敬德、段志玄等人 , 都被回绝了 。 李世民收买李建成手下将领常何和太子率更丞王晊却获得了成功 。 这样建成手下的主要人物 , 次要人物都发挥了内奸作用 。 《张公谨传》记:“及斩建成、元吉 , 其党来攻玄武门 , 兵锋甚盛 。 公谨有勇力 , 独闭关以拒之 。 ”就当理解为太子右内副率张公谨切断李建成的援兵 , 很大程度上是凭借其在太子建成属下的职位权限 , 并非仅凭他个人的“勇力” 。

在设伏九人可以排除他 , 因为他不会和其他人一样 , 对曾经有恩于他的旧主子正面交锋 。 从他事变后的表现 , 基本没有大的失误 , 如果按照他在事变前后的作用 , 他应该有机会陪葬昭陵 , 而他的葬地是在尉氏县西沉家村 , 与他原来的老领导任环同葬一县 。 张公谨死时 , 太宗曾失声痛哭 , 很大程度是由张公谨联想起自己兄弟相残一幕 , 是对自己违背天理人伦行为的忏悔 。 这些材料也可佐证张公谨在事变中的内奸作用 。


唐朝最喋血的兄弟相残:玄武门之变中“九人诛二凶”是哪九个人?

唐朝最喋血的兄弟相残:玄武门之变中“九人诛二凶”是哪九个人?// //

虽然历史没有明确记载 , 但我们还是能够通过史书寻找蛛丝马迹 , 拨开层层迷雾找寻到真相 。 这样余下李孟常、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庞卿恽等七人 , 连同尉迟敬德、段志玄计九人 , 这九人才是史书所记“伏兵九人”、“九人诛二凶”的九人 。 当然并不是说“玄武门之变”只有这九人参与 , 而是这九人在此次事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秦王李世民也因这九人而逆袭成功荣登九鼎 。

参考文献: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旧唐书》 牛致功《唐高祖传》《资治通鉴》《新唐书》 张沛《昭陵碑石》 周绍良主编《唐人墓志汇编》牛致功《唐代碑石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