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汉代篆隶之变中的书法艺术独立


饮水思源,汉代篆隶之变中的书法艺术独立

饮水思源 , 汉代篆隶之变中的书法艺术独立// //

泰山石刻

中国书法 , 是汉字艺术化的书写方式 。 书法艺术的独立离不开汉代时期的篆隶之变所带来的现实影响 。 当文字有了独立结构形式并能使人从书写中获得快感时 , 人们往往会因为它的形势的完美而忘掉文字的工具属性 , 从而使这种脱离内容的形式成为了独立的艺术 。 书法技术的独立就是在篆隶之变的简化汉字结构、舍繁取简的过程中确立的 。


饮水思源,汉代篆隶之变中的书法艺术独立

饮水思源 , 汉代篆隶之变中的书法艺术独立// //

楚简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 , 七个国家言语异声 , 文字异形 , 谁也不认识谁的文字 , 文字成为互通交流的障碍 。 始皇帝兼并天下以后 , 听从了丞相李斯的建议 , “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 李斯后对文字书写进行规范 , 规范后的字体便是小篆 。 然而 , 小篆虽然已经问世 , 隶书的出现几乎与其同期 。 按照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的说法 , 秦朝焚烧经书 , 清除旧有典籍 , 大发吏卒 , 兴戌役 , 官狱的职务繁忙 , 出初有隶书 , 以趣约易 。 隶书就是这么来的 。


饮水思源,汉代篆隶之变中的书法艺术独立

饮水思源 , 汉代篆隶之变中的书法艺术独立// //

汉简

从近几年的出土文献资料来看 , 秦代已经出现隶书这一点是没有错的 , 但是仅局限于民间实用 , 而官方正统认可的还是篆书 。 但是篆隶的同时存在 , 说明当时人们对于文字的要求无非有两个:一是字义的普遍传达 , 二是书写的简单便捷 。 汉字具有以图案形式表意的特性 , 基本上是按照“依类相应”的原则 , 对自然事物的图像化模仿 。 要满足前面提到的两个要求 , 文字就必须书写规范 , 汉字就必须减少笔画 , 不在过度追求形象的逼真 。 比许慎晚些的西晋书法家卫恒在他的《四体书势》中也提到类似的说法:“秦既用篆 , 奏事繁多 , 篆字难成 , 即隶人佐书 , 曰隶书 。 ”篆字难成因为此种字体的笔画过于繁多复杂 , 而隶书的简化则明显意在提高了书写效率 。


饮水思源,汉代篆隶之变中的书法艺术独立

饮水思源 , 汉代篆隶之变中的书法艺术独立// //

马王堆帛书

秦朝国运不济 , 统一中国仅十余年便戛然而止 。 篆书在秦时作为官方树立的文字动摇不得 , 虽然隶书已经出现 , 但还在萌芽阶段 , 隶法尚不成熟 , 篆隶之变尚在缓慢发展 。 隶书在秦汉之交随着政治的更替最终彻底代替篆书而获得普遍应用的 。 隶书的本源还是篆书 , 汉代的隶书之变就是“方者使圆 , 圆者使方 。 ”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上可窥西汉时期篆隶之变下的书法面貌 。


饮水思源,汉代篆隶之变中的书法艺术独立

饮水思源 , 汉代篆隶之变中的书法艺术独立// //

曹全碑

其实篆隶之变就是中国汉字漫长发展史中的一次影响深远转变 。 如果我们拿来一本篆书和一本隶书的字帖 , 让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去把字帖上的字对应我们现在使用的字 , 我相信隶书字帖上能认出的更多 。 因为隶变过程中基本上定型了我们今天实用汉字的框架与结构 。 一般而言 , 汉字的舍繁取简的过程必然是它越来越丧失直观性的过程 。 但是对于汉字而言 , 其工具属性的强化并不意味着美感的丧失 , 而是蕴藏着另一种可能性 , 即文字越抽象简单 , 越能摆脱对摹写对象的依赖 , 并使书写过程中充满快感和自由 。 这是汉字获得形式独立并成为欣赏对象的重要条件 。


饮水思源,汉代篆隶之变中的书法艺术独立

饮水思源 , 汉代篆隶之变中的书法艺术独立// //

张迁碑

东汉中后期书法开始在篆隶之变完成的背景下 , 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 。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诸如杜度 , 张芝 , 蔡邕等一批名留青史的书法家 。 在皇亲贵族和士大夫阶层书风广泛盛行 。 书法成为秘玩 , 这说明当时的书法的价值明显在于审美 , 而非实用功利 , 在于书法形式之美 , 而非其表达的思想内容 。 对当时的人来说 , 练习书法多是出于审美需要 , 与社会政治和个人仕途均没有必然的联系 。 纯粹的形式性 , 审美趣味的非功利性这些已经显示出了书法从实用到艺术欣赏的转变 。 东汉末年 , 曹操因为喜欢梁鹄的书法 , 曾“悬著帐中 , 以及钉壁玩之” , 书法已经成为了供人欣赏的作品 , 这也是士人玩书之风的延续 。


饮水思源,汉代篆隶之变中的书法艺术独立

饮水思源 , 汉代篆隶之变中的书法艺术独立// //

蔡邕书法

书法说它是个拟像 , 但是与绘画相比 , 对人物和自然物象的逼真再现却不如后者;就其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批判而言 , 书法不如文学 。 然而书法就是因为它“似与不似”的双重特点 , 为欣赏者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 书法的笔迹墨划中昭示着世间万物 。 它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文本 , 欣赏着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解读书家内心的感受 。 书法是面对无限广远世界中的一切人 , 一切物 。 书法的独立性自然而然的昭现出来 。


饮水思源,汉代篆隶之变中的书法艺术独立

饮水思源 , 汉代篆隶之变中的书法艺术独立// //

张芝草书

东汉时期 , 有隶书 , 有篆书 , 有草书 , 也有行书 , 也可能是楷书萌芽的开端 。 书体的多样化 , 丰富了书法作为独立艺术的内涵 。 杜度 , 崔瑗 , 张芝 , 蔡邕等书法大家均以草书见长 。 草书能够摆脱正体篆隶间架结构的限制 , 使书写者获得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 正是因为此 , 草书书写的自由使其在汉代后期成为人心灵自由的象征 。 书法更多成为了人们内心的表达 , 书法不再是政治活动的附庸 , 篆隶之变完成书法独立的第一步 , 为书法的发展减少掉了很多的包袱 。 书法已由早期的汉字书写的“依类象形” , 形似自然 , 转化为对主观自由心志的表达 。 蔡邕在其《笔论》中所说:“书者 , 散也 。 欲书先散怀抱 , 任情恣性 , 然后书之 。 若迫于事 , 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 ”书法表现人的自由心灵 , 意味着这门艺术摆脱课对自然的模拟 , 具有自称一格的独立形式 。 前人栽树 , 后人乘凉 。 这些成果为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做了铺垫 。


饮水思源,汉代篆隶之变中的书法艺术独立

饮水思源 , 汉代篆隶之变中的书法艺术独立// //

神乌赋

透过现象看实质 , 篆隶之变所带来影响不仅仅是字体风格变化 , 而且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 在今天已经惊艳世界 。

参考文献;《中国艺术批评通史》

《四体书势》

《笔论》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 如有侵权 , 烦请联系作者删除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