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六国被灭的先后顺序到底暗藏什么玄机?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 秦国先后花了10年的时间 , 扫灭东方六国 , 一统天下 , 结束战国动-乱的时代 , 迎来秦朝大一统的历史 。

  以后人的眼光来看 , 在当时 , 秦国是实打实的天下第一强国 , 灭掉其它六国应该轻而易举 。 实则不然 , 历史的神奇之处在于 , 它可能是多种偶然性的结果 。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 , 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秦国在扫灭东方六国的过程中 , 如果走错一步 , 可能就会导致全盘皆输 。 前者之师就有齐国 , 齐国在战国中期也是天下第一强国 , 一次五国合纵就把齐国打瘫了 , 从最强国跌到三流国 , 快得很 。 同样 , 秦国在东进途中 , 如果遭到其余六国一次团结的合纵共伐 , 仅仅只需要一次 , 就极有可能将秦国打崩 , 历史从来不会开玩笑 , 没有任何人或者国家能够操纵历史的进程方向 , 所以任何一次事实的改变 , 便是历史的改变 。

  那么 , 秦国要保证自己不像齐国那样崩-盘 , 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必须要承认 , 经过历代国君的经营 , 秦国不仅国力底蕴深厚 , 而且要远比齐国狡猾 。 从六国被灭的先后顺序中 , 我们就可以看出秦王嬴政的老奸巨猾 , 如果换成任何一个别的先后顺序 , 可能历史又得大变样了 。

  六国被灭的先后顺序为韩 , 赵 , 魏 , 楚 , 燕 , 齐 。 这个顺序并不是秦王嬴政随便瞎想出来的 , 总的来说 , 遵循两层原则规律 , 第一层原则规律是远交近攻 , 第二层原则规律是先弱后强 。

  先说远交近攻 。

  六国相对于秦国的距离 , 可以分为三组 。 燕国和齐国为一组 , 距离秦国最远 , 而且彼此没有边界地区 。 魏国和楚国为一组 , 距离秦国稍微近一些 。 韩国和赵国为一组 , 距离秦国最近 , 尤其是韩国 , 就杵在秦国眼皮子底下 , 最为可怜 。

  远交近攻 , 指的是 , 离得远的 , 我要客客气气地建交 , 离得近的 , 我便要往死里打 。

  所以 , 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就是 , 笼络燕齐 , 稳住魏楚 , 消灭韩赵 。 当初齐国贵为第一强国时 , 离得最近的燕国 , 他要打 , 离得稍远的魏国和楚国 , 他也打 , 哪怕离得最远的秦国 , 他还是要去打 , 这就导致所有国家都恨齐国 , 最后被其他国家联-合-起-来打垮 。

  远交 , 可以让秦国避免被合纵群殴 。 近攻 , 可以节省秦国的战争和攻占他国领土的成本 , 让秦国步步为营 , 逐步壮大 。 比如齐国 , 就是被秦国麻痹得最严重的的一个 。 当秦国忙着攻灭韩 , 赵 , 魏 , 楚 , 燕等国时 , 齐国空有大国之体 , 却始终没有任何动作 , 既不参与对抗秦国 , 也不援助其他国家 。

  最为可惜的一次 , 是秦赵两强相争 , 当赵国被耗得筋疲力尽的时候 , 曾向齐国寻求援助 , 当时有能力帮助赵国对付秦国的 , 也只有齐国 。 但是齐国在秦国的笼络游说下 , 再度选择袖手旁观 , 眼睁睁地看着赵国耗尽国力 , 直至被灭 。 如果当时赵国和齐国合力 , 撑不住的可能就是秦国了 。

  再来说先弱后强 。

  当时的东方六国 , 赵国、楚国和齐国是强国 , 尤其是赵国 , 军事实力与秦国旗鼓相当 , 其李牧大军屡次打退过秦军的进犯 。 韩国、魏国和燕国则是弱国 , 尤其是韩国 , 国力堪称最弱 。

  先吞并弱国 , 可以让秦国获得更多的物质资源和控制更好的地理条件 , 以支撑更强的国力 , 再与强国进行战略决战甚至是长久的消耗战 。

  所以 , 离秦国最近的第一组 , 韩国和赵国 , 堪称是东方六国中最弱与最强的组合 , 秦国首先是弹指间攻灭韩国 , 再与赵国进行多次恶战 。 六国之中 , 秦国攻打赵国是最为艰难痛苦的 , 但是一旦打下了赵国 , 秦国虎狼之师的士气也得到了一次振奋 。

  第二组 , 先弱后强 , 所以秦国进攻的顺序是先魏后楚 。

  第三组仍是如此 , 先弱后强 , 所以先燕后齐 。

  试想一下 , 如果不是这个先后顺序 , 排在最后一位的齐国位置越往前挪 , 秦国的战争成本就会越来越大 , 被人背后捅刀子的威胁就会越来越大 。 又或者赵国的位置越往后挪 , 秦国军队被赵国李牧大军击败的次数可能也会越来越多 , 秦国本土受到的威胁就会越来越大 。

  远交近攻 , 先弱后强 , 秦国作出了唯一的顺序选择 , 这就是历史的结果 。 但是历史选择了秦国 , 不是因为秦国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 而是因为秦国顺应了历史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