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八旬老党员三十年守护,只为百年革命旧址重焕光辉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湖南益阳八旬老党员三十年守护 , 只为百年革命旧址重焕光辉

央广网长沙7月5日消息(采访人员邓文辉 通讯员刘丰、周丹)七一期间 , 位于湖南益阳市资阳区长春经开区南丰村的丰堆仑革命旧址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 。 这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革命旧址之所以能保存下来 , 得益于八旬老党员舒国屏30年不改初心的誓死守护 。

30年前 , 这座老房子归属于丰堆仑小学时 , 已经是面目破败 , 透风漏雨 。 村里决定新建一所小学 , 因为建房木料短缺 , 便打算拆掉这座两层砖木结构的四合院 , 将其中的木头用于建学校 。 舒国屏闻讯赶到时 , 老房子的瓦屋顶已经被掀去了大半 , 急得他窜上房顶高声制止:“这是文物 , 谁要想毁了它 , 我就跟谁拼命!”村干部拗不过他 , 只好提出一个折中方案 , 让舒国屏拿出2.1万元买下这栋房子 。 舒国屏当即答应 。 他找出家里所有积蓄 , 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万多元 , 终于把钱凑齐了 。

一个破房子 , 舒国屏为什么要倾尽家财来守护呢?舒国屏说 , 其实 , 他是在守护一段历史:“这个屋如果说消失 , 这一段历史可以说可有可无了 , 就没有人追究了 。 ”

丰堆仑革命旧址始建于1922年 , 原为廖氏宗祠 。 1925年开始 , 早期的共产党人以这里为据点 , 秘密开展地下革命活动 。 这里不仅产生了益阳县第一面党旗 , 也是当时益阳农民运动影响最大的地方 。 1937年 , 抗日战争打响后 , 一些抗日人士在这里创办了作育小学 , 宣传爱国和抗日进步思想 , 这里因此还有一个“益阳抗大”的美誉 。

舒国屏的父亲舒炳南原本是廖家佃户 , 从1922年起就住在这里 。 舒国屏出生后 , 从小耳濡目染着那些闹革命的故事 , 后来 , 被抽调到乡政府帮忙整理文书档案期间 , 发现在大量有关高文华、帅孟奇在廖氏宗祠开展活动的史料 , 决心不论以多大的代价 , 一定要守护好这里 。

谁曾想 , 这一坚守 , 就是30年 。

当年 , 舒国屏在乡农机所工作 , 每月工资低得可怜 , 五个子女要上学 , 花钱也多 。 他便立下家规:忙时多吃 , 闲时少吃 , 除了学费和日常开支 , 平时不乱花一分钱 。 然而 , 不管经济有多紧张 , 他每年都会挤出上千元补修房子 。 1990年 , 有人出1万元想买下这个房子房梁上的两块雕花木板 , 舒国屏拒绝了;几年后 , 一个新加坡商人开出30万元天价 , 要将房子整个买下来 , 拆到新加坡重建 , 舒国屏也没同意 。 舒国屏说:“我们中国的文物就不能向国外出售 。 是不允许的 , 受法律保护 。 不管当时宣布了还是没有宣布 , 我认为这个屋是一个文物 , 所以 , 我不能这样卖给外国人 。 ”

如今 , 老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 这里已经是益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示范教育基地和传承红色革命的教育基地 。 湖南境内很多单位都组团来这里参观 , 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上千人 。 由于自己对这段历史特别熟悉 , 舒国屏又主动请缨 , 担任这里的特殊讲解员 。 对于舒老30年不变的守护 , 与他打了五年交道的资阳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周学峰赞不绝口:“自己出力、出钱来维修这个房屋 。 修缮之后 , 他又免费为这个屋搞简单的维护保养 , 当文保员 。 做为一个老党员 , 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 ”

舒国屏说 , 作为党员 , 他这辈子做得最成功的事 , 就是保护了这里 。 他说 , 只要政策允许 , 他还会发动子孙世世代代保护下去:“在文物保护法上面 , 如果说认为保护权可以给我私人 , 我当然可以子子孙孙把它保护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