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心甘情愿吗?宋太祖兄终弟及的背后(二)

赵匡胤驾崩 , “受命杜太后 , 传位太宗 。 ”那天位杜太后兄终弟及的愿望实现了 , 总该可以含笑九泉 。 只是 , 不知道赵匡胤临死前(是不是遭太宗毒手暂且不论)心理到底是一种怎样复杂的心情 , 悔?恨?恼?爱咋咋滴?反正他的使命结束了 , 大宋朝迎来了太宗时代 , 生前之事尚无可奈何 , 何况身后之事呢!


真的是心甘情愿吗?宋太祖兄终弟及的背后(二)

真的是心甘情愿吗?宋太祖兄终弟及的背后(二)// //

兄终弟及 , 对于赵光义来说估计是喜忧参半 。 喜的是兄长死后自己可以做皇帝 , 忧的是自己之后可能要把皇位传给侄子也就是赵匡胤的儿子 , 也或者要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光美 。 但当初杜太后肯定没有留这样的遗言 , 因为赵光美不是自己亲生 , 她想着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能做做皇帝就可以了 , 就圆满了 。 但赵光美会不会想做皇帝呢?这才是赵光义所担心的 。

太平兴国元年(太祖开宝九年 , 即976年) , 太宗刚刚即位就封赵光美为开封尹兼中书令 , 封齐王 。 而封太祖之子赵德昭为永兴军节度使兼侍中 , 封武功郡王;另一子赵德芳(评书演义里的八贤王)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尹(兴元府 , 前身为南郑、梁州 , 为西控巴蜀之军事重地 , 唐德宗时改兴元 , 地位与京兆府相平)、同平章事 。 这基本上是当初太祖对待自己的一个路子 , 看上去就是重用赵廷(光)美、赵德昭和赵德芳 , 亦似是重点培养之意 。 到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时 , 又进封赵廷美为秦王 , 第二年还以其为东京留守 , 就象太祖待见自己一样待见自己这位同父异母的弟弟 。

赵德昭 , 实为赵匡胤次子 , 因长子早夭 , 故位同长子 。 赵德昭年纪小 , 但其实比赵廷美还早走一步 。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 , 赵德昭随同太宗亲征幽州 。 期间一天夜里 , 军中骚乱 , 传言说是皇上不见了 , 一帮人急着要拥立赵德昭 。 话传到太宗耳朵里 , 很是不高兴 。 因为北伐失利 , 等回来后对原征太原时的功劳也久久不予封赏 , 赵德昭就提醒太宗 , 该赏赏将士 。 太宗听了大怒 , 喝斥道:“待汝自为之 , 赏未晚也!”意思是说等你当上皇帝再赏他们也不算完 。 德昭是个厚道人 , 估计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脆弱 , 听了之后吓的不行 , 越想越怕(另一种可能就是德昭倔强 , 不甘被无端怀疑) , 索性自刎而亡 。 太宗听闻又惊又悔 , 抱着德昭尸体大哭 , 说傻孩子你咋这么傻呢 , 说你两句就自杀 , 何至于此啊!

太平兴国六年时 , 赵德芳也死了 , 《宋史》记载:“六年三月 , 寝疾薨 , 年二十三 。 ”太宗罢朝五日 , 亲往吊唁 。 很可能赵德芳身体不好 , 曾长期卧病在床 , 加上哥哥赵德昭自杀 , 想到自己的处境 , 难免不整日忧惧 , 最后就去世了 。 至于评书里威风八面 , 手持瓦面金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八贤王 , 纯属杜撰 。


真的是心甘情愿吗?宋太祖兄终弟及的背后(二)

真的是心甘情愿吗?宋太祖兄终弟及的背后(二)// //

到转过年(982年) , 事儿开始来了 。 有人告发赵廷美 , 说他骄横 , 说他阴谋造反 。 这事儿大了 , 骄横之说无所谓 , 本来就不是事儿 , 可造反就严重了 , 那可是杀头的大罪啊 。 不过 , 赵光义表现出了顾念亲情的一面 , “上不忍暴其事” , 然后罢了赵廷美的开封尹 。 事情远未结束 , 紧接着双有人牵出原宰相卢多逊与赵廷美私相往来 , 密谋不轨 。 说卢多逊多次派一个小吏到赵廷美那里告机密之事 , 最严重的竟然说“愿宫车晏驾 , 尽力事大王 。 ”意思是希望皇帝快点驾崩 , 好扶赵廷美登基 。 赵廷美回复说“承旨(指卢多逊)言正会我意 , 我亦愿宫车早晏驾 。 ”还送了卢多逊很多礼物作为答谢 。 诅咒皇帝赶紧死 , 自己好即位 , 这还了得?赵光义先剪除了赵廷美、卢多逊之“羽翼” , 然后召开御前大会 , 讨论接下来怎么办 。

太子太师王溥等七十四人奏:“多逊及廷美顾望咒诅 , 大逆不道 , 宜行诛灭 , 以正刑章 。 ”赵光义毕竟仁慈 , 只让赵廷美回家好好待着 , 等于关了他的禁闭 。 其他人该流放的流放 , 该问斩和问斩 。 这时候那位宰相赵普说话了 , 唆使开封府李符上言:“廷美不悔过 , 怨望 , 乞徙远郡 , 以防他变 。 ”意思是说别让他老在跟前呆着 , 他也不悔过 , 还心怀怨恨 , 不安全啊 。 赵光义从善如流 , 就把赵廷美降封为涪陵县公 , 贬到房州去了 。

“雍熙元年(984年) , 廷美至房州 , 因忧悸成疾而卒 , 年三十八 。 ”忧惧天天伴随 , 还不知道哪一天再弄点事儿出来就直接给“喀嚓”了 , 换了是谁都很难挺过来 。 廷美即亡 , 赵光义算了了却了一件心事 , 但赵光义终究是哭得一塌糊涂 , 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对大臣说:“廷美自少刚愎 , 长益凶恶 。 朕以同气至亲 , 不忍置之于法 , 俾居房陵 , 冀其思过 。 方欲推恩复旧 , 遽兹殒逝 , 痛伤奈何!”弄得左右都感动地泪汪汪的 。

德昭先亡 , 过了两年德芳“寝疾薨” , 刚转过年赵廷美就出事了 , 一口气下来 , 或有或无的皇位继承人们相继都不存在了 。 接下来 , 太宗的儿子们该粉墨登场了 。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 , 封子赵德崇为检校太保 , 同平章事 , 封卫王;赵德明为检校太保 , 同平章事 , 封广平郡王 。 此时 , 赵德昭、赵德芳已死 , 赵廷美已被人告发有谋反之心 。

第二年 , 晋封赵元佐(即赵德崇)为楚王 , 赵元祐(即赵德明)陈王 , 封赵元休韩王 , 赵元隽冀王 , 赵元杰益王 , 都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 。

雍熙三年(986年) , 赵廷美的儿子赵德隆去世 。 同年 , 陈王赵元僖(即赵元佐)任开封尹 。 端拱元年(988年) , 进赵元僖为许王 , 赵元侃为襄王 , 赵元份为越王 。 淳化五年(994年)以襄王元侃为开封尹 , 改封寿王 。 至道元年(995年)八月 , 诏立寿王元侃为太子 , 改名赵恒 。

至此 , 皇位继承这事落下帷幕 , 大宋朝走上了以赵光义一脉为皇位传承的道路 , 直至宋高宗赵构 。


真的是心甘情愿吗?宋太祖兄终弟及的背后(二)

真的是心甘情愿吗?宋太祖兄终弟及的背后(二)// //

德昭、德芳、廷美相继殒命 , 若说是事实使然 , 终有牵强 。 德昭随帝北伐 , 军中夜间骚乱 , 是谁使然?这不由不让人想到当年赵匡胤的皇袍加身那一出戏 , 赵光义对这出戏是很熟悉的 , 其存在自导自演的嫌疑 。 德芳之死 , 疾病使然 , 而前有兄长之下场 , 一切显得顺理成章 。 廷美谋逆 , 最耐人寻味 。 要知道 , 告发赵廷美的柴禹锡、赵镕、杨守一、相里勋等人 , 都是赵光义做王爷时府中旧臣 , 等于说都是其原来的亲信 。 赵廷美骄横一事或可是真 , 但卢多逊与赵廷美合谋造反一事值得商榷 , 柴、赵等人告发 , 背后是什么 , 历史不会记载 , 但根据这些人身份 , 可以猜测一下 。

至于有人说是赵光义当皇帝后隐匿了老太后和太祖欲将帝位从太祖传赵光义、再传赵廷美、再传赵德昭的“金匮誓约” , 我想可能不太成立 , 如文前所述 , 赵廷美与赵匡胤、赵光义同父异母 , 老太后杜氏想着让太祖传位给太宗 , 以她这种思维 , 很可能不会让赵廷美再当皇帝 。

当初 , 太宗曾问宰相赵普 , 询问皇位传承之事 , 赵普说的很直白:“太祖已误 , 陛下岂容再误邪?”意思是说太祖当初就错了(这话不知赵光义听了做何感想) , 您可不能再错了 。 史载这是赵廷美出事后的事 , 赵廷美于是获罪 。 太宗最后一块遮羞布被揭开了 。

有个糊涂老妈 , 有个“厚道”大哥 , 或许真是赵光义的福份 。 更或许 , 在赵匡胤南征北战、浴血沙场的时候 , 这位一母同胞的弟弟早就开始在老娘面前撒娇卖好上眼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