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天津利顺德大饭店利位于解放北路(维多利亚路)与泰安道(咪哆士道)交口 。 面对美丽的海河 , 背靠现在金融一条街 , 设施豪华 , 环境幽雅 , 经历了一百五十六年的风雨历程 , 仍保留着英国古典建筑的风格和欧洲中世纪的田园乡间建筑的特点 , 是天津租界风貌独具特色的代表建筑 , 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专属博物馆的豪华酒店 。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

拾级而上 , 迎面是一樘古朴典雅的木质旋转门 。 门扇尺度很小 , 仅能容一人通过 , 轻推门扇随着门轴转动 , 门扇上镶嵌的磨砂玻璃将门外射入的阳光与室内透出的暖黄色灯光 , 混合成不断变化的奇幻光影 , 伴随着脚下吱吱嘎嘎的踩踏声 , 仿佛把我们带入一条时空穿越隧道 , 去看看以往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

清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 (1860年10月24日) , 《中英续增条约》 (即《中英北京条约》 )在北京签订 。 所谓《续增条约》 , 就是《天津条约》的接续和增补,《条约》签订之日起 , “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 准英人 “至此居住贸易” 。 清政府被迫接受 。 十二月十日 , 清政府批准在天津设立三口通商衙门 , 命崇厚为三口通商大臣 , 天津正式开埠 。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

天津开埠以后 , 各国列强争先恐后地抢占地盘 , 强划租界 。 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奥地利、意大利、俄国、比利时等9国先后在天津强设了近15平方公里的租界地 , 相当于天津旧城的8倍 。 国家之多 , 面积之大 , 在全国首屈一指 。 一大批外国冒险家、传教士、富豪纷至沓来 , 营建洋行、银号、商店、花园、娱乐场、办公楼 , 开办仓储、航运、进出口贸易 , 建立医院、学校 , 盖洋房 , 造别墅 。 各帝国主义列强在租界里设立领事馆、警察、武装部队 。 租界里的市政建设、公用事业、财政事务等全由租界当局任意施行 , 成为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和法律之外的"国中之国" 。 与此同时 , 国内的官僚、买办、富商、政客和清廷的遗老遗少也在天津买房兴业 , 频繁往来 , 使天津成为近代殖民政治、经济、文化的聚合地 。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

英法联军带着洋枪洋炮第一次闯入天津城时 , 租界地尚未圈定 , 他们就先在城南海河西岸的紫竹林村沿河一带占了一块儿地 。 除了基本的补给之外 , 最重要的需求就是教堂--于是先在海河边的天后宫设立了教堂供士兵做礼拜 。 后来紫竹林村成为英租界和法租界的交界处 。 法国人率先对界内进行规划开发 , 在海河沿岸修建码头、仓库、银行 , 修路植树 , 在紫竹林寺的旧址上兴建了法国大菜市 。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

1860年 , 美国基督教公理会传教士白汉理从上海乘英法联军运粮船进入大沽口 。 9月28日 , 在东门外天后宫登陆 , 成为进入天津的第一个外国传教士 。 白汉理英文名亨利·布拉吉 , 又名柏亨利 , 是美国公理会派遣来华的传教士 。 来天津不久后 , 白汉理和英国基督教会传教士约翰·殷森德不期而遇 。 殷森德也是刚刚从上海来到天津 , 在英国工兵戈登上尉的帮助下 , 他先借天后宫布道 , 后在宫北大街购买了一所房子作为礼拜场所 。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

1862年 , 白汉理和殷森德在天津城鼓楼东部的仓门口附近租了所房子 , 后扩建成仓门口教堂 , 殷森德也把家搬到了教堂里 。 殷森德离开上海前 , 结识到那里做小生意的天津葛沽人胡恩弟夫妇 , 胡恩弟夫妇在上海受了洗礼 , 并随殷森德一起回到天津 , 胡恩弟成为第一个在天津传教的中国人 。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

仓门口教堂教堂建成不久 , 殷森德参与了英租界工部局的工作 , 成为董事之一 。 1863年年初 , 殷森德与英国女王驻津代表吉布逊签订了租约 , 以纹银600两承租英租界29号地基19.9英亩土地 , 租期99年 , 每年每亩交纳租金1500铜元 。 殷森德在这块土地的最南端盖起一所印度风情的平房 , 作为货栈、洋行、旅馆 , 专门招待外侨 , 这就是利顺德饭店的雏形——泥屋饭店 。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

在经营泥屋饭店的同时 , 1864年 , 殷森德集资在英租界海大道(今大沽路)建立了老合众会堂 。 两年后 , 他又在东门外天后宫以北主持修建了宫北教堂 , 这是当时基督教在天津最大的一座礼拜堂 。 后来仓门口教堂成为华北地区第一座华人自立的教会 , 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工商界名流宋则久等十余人担任董事 。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

1883年左右 , 泥屋饭店被英国人乔治·瑞德购买后扩建 。 英租界工部局董事长德璀琳 , 商会董事长狄更生 , 怡和洋行买办马歇尔、梁炎卿等人入股 , 扩建后的泥屋饭店改名为利顺德饭店 , 这是当时天津英租界最高大的建筑 。 利顺德饭店的英文名“Astor House Hotel”源自1836年在纽约百老汇大道上的一家饭店 , 这家饭店建成不久便成为美国最著名的饭店 。 创始人约翰·雅克布·阿斯特依靠皮毛、鸦片贸易和不动产经营起家 , 是美国最早的托拉斯式企业开创者 , 也是美国第一个千万富翁 。 “Astor House Hotel”这个名称及其经营模式流行到全世界 , 犹如现在饭店星级和服务等级的标志 , 直到20世纪初仍是只有豪华饭店才能使用的名称 。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

利顺德饭店中文名的起源众说纷纭 , 有人说“利顺德”源自殷森德姓氏(Innocent)的音译;也说取自《孟子》中“利顺以德” 。 在利顺德饭店老楼大堂的侧墙上 , 有一组以“利顺以德”为名的文字 , 详细记述了“利顺以德”引用了儒家先贤对上古经典《易经》的总结和论述 。 乾健则坤顺 , 而“求利、求顺惟以德为本矣” , 故此取名“利顺德” 。 不知是创始人殷森德本人所取 , 还是另请高人所为 , 足可见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理解至深 。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说说天津卫——见证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上)// //

英租界划定之初 , 还属于天津城外的荒郊 , 在租界承租下来的土地因临近海河 , 最初多只是作为货仓使用 , 于是当时的利顺德饭店成为各国租界内唯一专门接待外国人的饭店 。 利顺德饭店自诞生之初便开启了它的传奇生涯 , 在天津近代史中扮演起极其重要而特殊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