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座碉堡到底是谁修建的?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这三座碉堡到底是谁修建的?


这三座碉堡到底是谁修建的?

这三座碉堡到底是谁修建的?// //

宛平城以东的文字山碉堡,四周围以护栏

今天是“七七事变”爆发82周年纪念日 , 卢沟桥、宛平城无疑是知名度最高的历史地标 。 近日 , 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范纪萍考察时发现 , 宛平城附近三座碉堡文物的修建者信息有待充实 。

范纪萍考察时发现 , 三座碉堡作为近现代历史建筑 , 虽获得较好的保护 , 但官方设立的文保标识却仅以地理位置命名 , 再无其他文字介绍 , 留下了诸多疑问 , 其中最重要的疑问就是修建者的信息 。

据介绍 , 这三座碉堡有两座位于宛平城东一座丘陵坡附近 , 统一命名为“文字山碉堡”;还有一座碉堡大部分被埋 , 只露出马蹄形平顶 , 因与抗战雕塑园相邻 , 名为“雕塑园前碉堡” 。 文保牌上除名称外 , 再无其他历史信息 。

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文物部门命名的两座文字山碉堡 , 其名称很可能出自侵华日军 。 在网售老旧明信片中有一张照片 , 画面中央是一座日军设立的方尖碑 , 碑身下有束腰碑座 , 四周围以护栏 , 卡片上的日文日期显示为“昭和十二年(1937)七月七日” 。

家住卢沟桥西的郑福来老人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 , 在宛平城以东的沙岗村有一座小山包 , 因长满酸枣树被百姓俗称为大枣园 。 1937年以后 , 日本人在山上立碑 , 将大枣园命名为“文字山” 。 日据时期每年7月7日 , 日本人会去文字山石碑前祭拜 。

郑福来还记得 , 除了明信片照片上的石碑 , 日本人还在文字山附近修建约10座碉堡 , 战后大部分碉堡被拆除 。 由于上述证据 , 两座文字山碉堡很可能是日军修筑 。

如果说两座文字山碉堡的修建者信息尚可推断的话 , 那么雕塑园前碉堡的修建者信息则毫无检索的痕迹 。

北青报采访人员查阅了北京市政府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发现 , 上述三座碉堡均为抗日战争遗迹 。 但并未明确始建者信息 。

“这三座碉堡的筑造者究竟是日军还是中国守军?其修建于何时?具体的军事用途是什么?”范纪萍认为 , 始建信息的匮乏 , 让民众很难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 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研究 , 完善其历史信息 , 并在现场详细公布 。

7月5日 , 北青报采访人员致电丰台区文化和旅游局文物管理科 , 一名男工作人员解释说 , 为进一步调查文物的历史信息 , 丰台区正在进行全区文物的普查工作 , 通过这项工作的落实 , 将会对文物信息进一步挖掘 。

摄影/本报采访人员 崔毅飞

对话

对碉堡文物作出准确判断难度很大

对话人: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

北青报:破解碉堡文物始建者信息存在哪些社会意义?

刘卫东:碉堡被官方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 已经证明其重要性 。 深入挖掘历史地标周边的文物故事 , 对于抗战研究非常有价值 。 而明确的始建者身份 , 应该说是文物的一项基础信息 。

北青报:碉堡作为近现代文物 , 年代并不算久远 , 历史信息的调查是否有难度?

刘卫东:不同于寺庙、陵墓等古代建筑 , 碉堡文物虽历史不长 , 但相关资料稀缺、建筑本体又无文字信息可寻 , 其军事用途随着战争结束而荒废 , 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也逐渐衰老、故去 , 来自民间的口述史很可能存在误差 , 只能作为孤证参考 , 因此难以对碉堡文物的身份作出准确判断 。 同时 , 这也暴露出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比较薄弱 , 起步较晚 。

北青报:文保牌上的文字说明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

刘卫东:文物的保护与展示 , 不能仅限于文保牌上的有限说明 。 国家投入大笔资金保护文物 , 就是要对观众负责 , 尽可能完善、丰富 , 公布详细的历史信息 , 让观众能有所收获 。 就已经掌握到的文物信息 , 应尽可能在现场公示出来 。

文/本报采访人员 崔毅飞

声明:本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 如是转载内容 , 新华网北京频道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 , 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