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说了4句话:一成帮规一成格言,后两句话更牛,句句诛心

(说历史的女人——第845期)自古英雄人物 , 几乎都有不凡的话语流传 , 比如项羽 , 一生都在忙打仗 , 临死唱了一首悲歌 , 却也自有其“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悲壮 。 在东汉末的三国时期 , 更是豪杰辈出、佳句流传 。 比如曹操那一句“宁我负人 , 休人负我”更是惊动天下 。 不过论其名句最具特色 , 笔者认为要属刘备 。

刘备这个卖草鞋草席出身的破落贵族后裔 , 从卑微处境 , 一步步登上帝王宝座 , 也自有他的不同之处 。 刘备曾经说过4句话:一句成为后世黑帮的帮规 , 一句成为千古流传的格言 , 不过后两句更为尖锐或更牛气 , 句句都有诛心之效果 。 从这4句话 , 也可以窥见刘备成就帝业之路的个中因素 。


刘备说了4句话:一成帮规一成格言,后两句话更牛,句句诛心

刘备说了4句话:一成帮规一成格言 , 后两句话更牛 , 句句诛心// //

一:被黑帮视为帮规之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 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 皇天后土 , 实鉴此心 , 背义忘恩 , 天人共戮 。 ”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 , 以前见各种解释 , 总显得偏颇和单一 , 以笔者之见 , 其意思应是奢求同年同月同日出生是不可能了 , 但我们虽然不能定出生 , 却可以定结局 , 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 有危难一起上 , 若是能够死在同年同月同日 , 那就是最大的心愿了 。 当然这个同死 , 并非真的必须一起死掉 , 毕竟会因为各种因素 , 无法实现绝对的同一天死掉 。

另外 , 根据刘关张的誓言和结局时间 , 也并没有绝对的在同一天死去 , 但是他们的桃园结义仍然令后世 , 尤其是黑帮推崇 , 其中原因就是这个誓言 , 只是一种象征 , 象征一种不可动摇的感情 。 比如关羽死后 , 张飞刘备非常伤心 , 发誓报仇 , 不久张飞也死掉了 , 刘备毅然决然发兵攻打东吴 。 虽然后来的结局是战败 , 但是刘备却虽败犹荣 。 他输掉了蜀国的伐吴之战 , 但却赢得了兄弟情义的山高水长 , 让当年的桃园结义变成了一个现实版的神话 。

也就是说 , 刘备和关张这句桃园誓言 , 其核心不是要真的实现同死 , 而是建立一种同死的感情信念 。 这是向死而生的信念 , 因此后世常说“宁学桃园三结义 , 不学瓦岗一柱香” 。


刘备说了4句话:一成帮规一成格言,后两句话更牛,句句诛心

刘备说了4句话:一成帮规一成格言 , 后两句话更牛 , 句句诛心// //

二:成为流传格言之句:勿以善小而不为 , 勿以恶小而为之 。

这句话是刘备临死前留给儿子刘禅的 。 古语说得好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尤其是对待自己最记挂的人 , 说出来的话可能很少 , 但却是句句出自肺腑 。 刘备以自己平生之经历和总结 , 概括出这两句金石良言 , 传给儿子 。

意思很简单 , 就是不要因为一件好事太小而瞧不上 , 不去执行 , 也不要因为一件恶事很小而觉得无所谓 , 反而去做 。 实际上 , 所有的成功 , 都是做了无数“善小”之事 , 而慢慢积累而成 。 而反之 , 失败者或败亡者 , 往往都是因为做了太多“恶小”之事 。

这句话对于我们个人而言 , 其实是时刻有用 。 因为如此错误 , 不是刘禅会犯 ,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 , 包括说这话的刘备 。 其实说到底 , 如果想成功或者活出一番样子来 , 就要脚踏实地 , 从小事做起 , 如果能把小事做出深度和境界 , 扫地僧也可以有无敌天下的武功 。

三:诛尽天下女人心之句:“古人云‘兄弟如手足 , 女人如衣服 。 衣服破 , 尚可缝;手足断 , 安可续?’”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来看 , 这话是刘备引古人之言 , 但是究竟是哪个古人所言 , 并未具体指明 。 笔者在史册 , 也查无出处 , 若有看官知道 , 可留言告知 , 以供更多朋友学习 。

不管之前是否为某古人所言 , 但此话却因刘备之说而流传于世 。 单就这句话来说 , 刘备是它的传播者 。 此言意思简单 , 通俗易懂 , 却颇值得玩味 。 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针对男性 , 以刘备说这话的背景来看 , 当时张飞羞愧要自杀 , 刘备如此言说 , 那体现的是兄弟情深意重 , 张飞岂能不敢动?因之流传后世 , 被男人们奉为一种男性感情的标志性标语 。

第二个方面是针对女性 , 却有诛心之效果 , 而且不是诛某个女人 , 而是诛尽天下女性之心 。 凭什么说“女人如衣服”?又凭什么说衣服破了缝补一下就行了?这是严重的性别歧视嘛 。 那缝补之后的痕迹怎么办?犹如破镜难圆 , 破衣服缝了岂能完好如初呢?

刘备这句话 , 将自己置于天下女人的敌对面 。 如果生在当今 , 刘备应该也是一个火遍网络的段子手了 。


刘备说了4句话:一成帮规一成格言,后两句话更牛,句句诛心

刘备说了4句话:一成帮规一成格言 , 后两句话更牛 , 句句诛心// //

诛诸葛亮之心之句:若嗣子可辅 , 辅之;如其不才 , 君可自取 。

说到底 , 刘备是一个枭雄 , 一个政治家 , 这句话便体现了他的政治才谋 。 在兵败之后 , 刘备也病倒了 , 无力回到成都 。 这时候 , 蜀汉尚是新建之国 , 根基不稳 , 国势衰弱 。 而刘禅又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青年 , 其理政能力、政治经验、以及对蜀汉复杂的政治集团的威慑和控制力 , 都存在极大的不足和欠缺 。 那么怎么办呢?刘备自有办法 。

当时蜀汉主要分为三派力量 , 一派是刘备带来的荆州集团 , 一派是益州本土的利益集团 , 还有一派是刘璋旧有的益州官员 。

对于刘备而言 , 这三派力量 , 单纯依靠哪一派 , 都是靠不住的 , 因为一方坐大 , 就会尾大不掉 , 影响甚至夺取他儿子刘禅的帝位 。 因此 , 自古帝王都讲究制衡 , 就是把一方力量和一方敌对力量放在同一个天平上 。 经过考虑之后 , 刘备就安排了两个托孤重臣 , 一个是诸葛亮 , 一个是李严 。 诸葛亮负责国家政务 , 李严负责军务 。


刘备说了4句话:一成帮规一成格言,后两句话更牛,句句诛心

刘备说了4句话:一成帮规一成格言 , 后两句话更牛 , 句句诛心// //

如此安排之后 , 刘备还是担心 , 在刘备看来 , 擅长政务的诸葛亮是政治高手 , 他甚至担心李严对诸葛亮的制衡效果是有限的 , 于是再来一招:那就是干脆和盘托出 , 说我儿子行了 , 你辅佐他 , 他若不行 , 你就自己来当老大 。

对于诸葛亮而言 , 是以儒家传统思想为武器 , 他最讲忠孝节义这些名节性的东西 , 视其为生命 。 可是刘备偏偏拿这个来说事 , 其诛心目的昭然若揭 。 以诸葛亮之聪慧 , 他又岂能感知不到 。 为此 , 他跪地发誓 。 在刘备去世后的半生里 , 诸葛亮基本就是在践行对刘备的誓言 。 也是用行动对刘备“如其不才 , 君可自取”这句诛心之话的反驳和明证 。

结语:针对刘备这个人 , 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 , 各自都只是展现了他的一部分 , 而两者结合 , 才真正还原出了一个完整的刘备 , 是枭雄 , 也是奸雄 , 是小人 , 也是君子 。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