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不南下出逃,只是大臣的关系不和?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因素?

明朝崇祯皇帝到死都没有南下除了和大臣关系不和之外还和其性格有关还有外部情况有关 。 君臣不和


崇祯不南下出逃,只是大臣的关系不和?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因素?

崇祯不南下出逃 , 只是大臣的关系不和?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因素?// //

崇祯皇帝剧照

在京城面临被围之际 , 有大臣提出南迁后 , 崇祯皇帝就在朝堂上叫大家讨论要不要迁都 。

当时的有的大臣对他说要走可以但是迁都的费用要皇帝自己拿出来 , 因为但是国库已经没钱了 , 钱都拿去赈灾和打仗了 。

也有的大臣说北京城都被围了好几次也没有见谁能够攻破的 。

大家都在打着自己的算盘 , 更多的是保持沉默 。

崇祯皇帝本来是打算南迁的 , 但是皇帝都是要面子的 , 这种想法当然不可能自己说出自己说出来 。 作为一国之君在国难之际带头逃跑 , 这样大家都会鄙视你 , 这让皇帝在自己的子民面前怎么混 。

原本崇祯是想通过朝议让大臣们纷纷主张南迁从而自己再三推脱后勉为其难的答应 。 谁知道这些大臣这么不给力 。

当然这也不能怪这些大臣 , 一朝天子一朝臣 , 这些大臣还不知道崇祯的心思 , 怕就怕崇祯到了南京后找个理由把主张南迁的人杀掉当替罪羊 , 从而给自己留下好的光辉形象 。

于是崇祯皇帝看这么多朝臣说了那么多没几个说到点上 , 于是怄气表决心似得对大臣们说“国君死社稷 , 朕将焉往 。 ”结束了这场不愉快的讨论 。

以后每当有大臣提议南迁都让崇祯皇帝否决了 。 辛卯 , 李建泰疏请南迁 。 壬辰 , 召廷臣于平台 , 示建泰疏 , 曰:“国君死社稷 , 朕将焉往?”李邦华等复请太子抚军南京 , 不听 。 ———《明史·本纪·卷二十四》崇祯皇帝的性格缺陷

崇祯皇帝朱由检性格犹豫不决 , 疑心很重 , 这一点可以和明太祖朱元璋有的一比 , 容易被人当枪使 。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就是受到了崇祯的猜忌 。 当时清军铁骑绕过山海关直逼北平城是袁崇焕不顾安危快速回防 , 在京城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拼命解围的 。

结果清军用了一条反间计使的崇祯相信了那个低劣的骗术 , 袁崇焕的死从而使的清军松了一口气 , 而大明则少了一个独当一面的帅才 。

袁崇焕的死给其他将领心中打了一剂预防针 。 本来崇祯皇帝想着北京城防牢固 , 坚持几日没啥问题 , 谁知各路勤王军队迟迟不来 , 给崇祯的心浇了个透心凉 。 所以到最后北京城之所以那么容易被李自成攻破和这个不无关系 。


崇祯不南下出逃,只是大臣的关系不和?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因素?

崇祯不南下出逃 , 只是大臣的关系不和?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因素?// //

再者当时北京城闹瘟疫 , 加上饥荒不断 。 民心散乱 。 明军减员严重 , 京城防御大大减弱 。 这些大概崇祯皇帝不知道吧 。 毕竟朝臣报喜不报忧 , 都怕惹怒崇祯皇帝 。 当大顺军攻来时 , 京城被快速攻破 。 以致快到闯王李自成都感到惊讶 , 自己就是来打打牙祭的 , 还把王城给攻破了 。 外部因素

崇祯皇帝从他哥哥手里接手了烂摊子子后励精图治 , 每天起早贪黑 , 勤政爱民 。 本来是有起色的 。 但天不遂人愿 , 连年的大旱不断 , 把朝廷的国库都搬空了都解决不了这旱灾 , 使得崇祯皇帝不断祈福并写了好几道罪己诏以求感化上苍从而度过劫难 。

结果祈求来的是起义军不断地壮大 , 清军不断地袭扰边关 。 使得大明江山内外交困 。 崇祯皇帝束手无策 。


崇祯不南下出逃,只是大臣的关系不和?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因素?

崇祯不南下出逃 , 只是大臣的关系不和?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因素?// //

崇祯皇帝画像

崇祯皇帝是个有理想的有抱负的君王 , 可惜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注定不能够有所成就 。 只能留下‘天子守国门 , 君王死社稷!'这样的豪言壮语 。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 。

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