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巧胜诸葛亮,靠的是什么?

善为士者 , 不武;善战者 , 不怒;善胜敌者 , 不与;善用人者 , 为之下 。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 , 古之极 。

巾帼之服

《晋书》中有一则关于司马懿善战不怒 , 对阵诸葛亮的故事 , 公元234年2月诸葛亮第六次北伐 , 屯兵渭水南岸五丈原 , 考虑到粮草问题 , 诸葛亮想速决速战 , 打败魏国的司马懿 。 但是 , 司马懿的作战方案却是准备持久战 , 消耗对方的粮草 , 不战而胜 。 司马懿率兵坚守阵地 , 绝不出兵 , 以静制动 。 就这样相持了有一百多日 。 诸葛亮让大将骂阵 , 挑衅 , 使用了各种方法 , 司马懿就是不出战 。 而司马懿军阵的士兵守在军营 , 不能出兵 , 慢慢心生怨气 , 不利军心 。


?司马懿?巧胜诸葛亮,靠的是什么?

?司马懿?巧胜诸葛亮 , 靠的是什么?// //

影视作品中的诸葛亮形象(资料图)

诸葛亮最后没有办法了 , 想出了一招激将法 , 让手下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妇女穿的裙装 , 说是送给司马大将军的礼物 , 同时修书讽刺、挖苦、羞辱司马懿胆小如鼠 , 不敢出战 , 只配穿妇人衣服等等 。

司马懿军阵的兵将们听说此事 , 个个都被激怒了 , 纷纷请战 , 要杀出阵外 。 司马懿将计就计 , 也大怒起来 , 也说是要杀败诸葛亮 。 但是 , 司马懿没有立刻出兵 , 而是推说带兵出发时 , 魏明帝命令其坚守阵地 , 所以要向魏明帝上表请求出战 , 才能出战啊!

请战的使者 , 回到朝廷禀报战况 , 魏明帝派出辛毗 , 拿着御赐的节杖作为军师 , 前来制战 。 蜀国的姜维看到魏军师带着节杖督战 , 对诸葛亮说:“辛毗杖节督军 , 魏军更是不会出战了啊!”


?司马懿?巧胜诸葛亮,靠的是什么?

?司马懿?巧胜诸葛亮 , 靠的是什么?// //

诸葛亮说:“哎!司马懿本来就没有要出战的打算 。 之所以在众人面前发怒 , 坚决要请战 , 只是做做样子 , 告示魏军 , 他司马懿不是不想出战 , 只是有君命在上 , 不能违令 。 但通兵法善战者都知道 ,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如果司马懿真的能打败我们 , 又怎么会千里请战 , 贻误战机呢?”

善胜敌者不与

僵持到了秋天 , 诸葛亮劳累过度 , 寿限已到 , 病死在了五丈原 , 就这样 , 蜀国的第六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

司马懿拥有重兵 , 不炫耀武力、主动作战;面对诸葛亮的激将法 , 不中烧怒火、被激而战;通过持久战 , 不给对方任何机会 , 让对方毫无空子可钻;处理下属的情绪 , 不是指责和喝止 , 而是巧妙化解 。 司马懿在政治、军事上的才智 , 所取得的成就 , 为将来司马家族能够有机会创立晋朝江山 ,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司马懿?巧胜诸葛亮,靠的是什么?

?司马懿?巧胜诸葛亮 , 靠的是什么?// //

不喜不悲 , 不哀不怒(资料图)

《道德经》第68章“善为士者不武 , 善战者不怒 , 善胜敌者不与 , 善用人者为之下”大道运化天下万事万物 , 军事作战一样都有道的规律在内 , 通晓这兵道 , 就能取得战斗的胜利 。 真正的有道勇士 , 从来不会夸耀武力、张扬战斗技巧;真正善于作战的将领 , 从来不会让情绪干扰有序的作战计划和精密的部署 , 不会让怒火烧去了智慧;真正能胜利的将领 , 不会给对手任何机会 , 让对手有机可乘;真正的帅才 , 率兵打仗 , 真正让他们的部将、士卒们心服口服 。

人生如戏 。 如果人生是一出武戏 , 那么 , 通晓兵道 , 转化阴阳 , 才能演绎好人生这一出武戏 。 遇敌不乱 , 临阵不惧;不喜不悲 , 不哀不怒;运筹帷幄 , 洞察大势;决胜千里 , 功成身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