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隆庆年间,内阁的权力斗争

明代的隆庆皇帝 , 算是一个很平庸的君主了 。 他在位仅仅六年 , 时间短暂 。 在这段时期内 , 既没有像前朝严嵩祸乱的那般腐败 , 亦没有后来万历时期张居正改革的那般激烈 , 仿佛并没有什么特色值得人们记住 。 因此 , 隆庆皇帝往往是个容易被忽视的皇帝 。


明代隆庆年间,内阁的权力斗争

明代隆庆年间 , 内阁的权力斗争// //

↑隆庆皇帝画像

难道这位君王就真的那么微不足道吗?这是错误的 。

隆庆年间 , 是张居正进居首辅的过渡带 。 随着严嵩的倒台 , 手握威柄的嘉靖帝去世 , 平庸的隆庆皇帝不再迷恋政治 , 放开了本可掌握的威权 。 故此时 , 掌握首辅之权便成为了当时大臣们锲而不舍的坚持 , 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政治斗争上演于明廷之上 。

第一次政治风波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公元1566年) , 裕王朱载垕继承了父亲的皇位 , 史称明穆宗 , 年号隆庆 。

穆宗是一位宽厚的君主 , 明史谓其“宽恕有余 , 刚明不足” , 相比于他的臣子骂他“玩好之端渐起 , 弼违之谏恶闻” , 明史还是很委婉的说法了 。 随着宽厚而来的 , 是穆宗的不作为 。 对于各项政治事件 , 他总是一言不发 , 他认为有内阁的大臣们在就行了 , 何苦麻烦自己?

在这样一种心态下 , 穆宗渐渐放开了掌握的权柄 , 将政事全部交给了他的臣子 。


明代隆庆年间,内阁的权力斗争

明代隆庆年间 , 内阁的权力斗争// //

穆宗刚即位时 , 内阁有四位大臣 , 分别是徐阶、李春芳、郭朴和高拱 。

次年即为隆庆元年 , 这年二月 , 张居正受首辅徐阶提拔 , 升迁礼部左侍郎入阁 , 随之入阁的还有陈以勤 。 在六人组成的内阁里 , 首辅徐阶与阁臣高拱最先产生冲突 。

这两人的矛盾是由来已久的 , 早在前朝嘉靖皇帝病重时 , 高拱就受到“给事中(明代言官)”胡应嘉的弹劾 , 而胡应嘉与徐阶又是同乡 , 故高拱认定此事出自徐阶的指使 , 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 高拱是嘉靖二十年出身的进士 , 算得是前朝元老 , 其人亦谈不上忍让 。 报复!报复!这是高拱心中最想要的 。

隆庆元年 , 按例 , 吏部尚书杨博会同都察院进行“京察” 。 京察 , 明朝规定每六年一次 , 由吏部与都察院考核五品以下的京城官员 。 京察的大权掌握在吏部尚书的手里 , 只有都察院才能过问一些 。 在这次京察里 , 杨博连都察院的御史和六科的给事中都罢黜了不少 , 但偏偏杨博的同乡没有一个被罢黜的 。 这就引起了部分人的不满 。

都察院与六科(对应六部)组成了明代的言官系统 , 这是独立于文官集团的一个监督机构 。 其权力被开国皇帝朱元璋赋予了神圣的责任 , 是一般人不敢惹的存在 。 言官集团总是一窝蜂似的群起而攻 , 一章章弹劾的奏疏对大臣而言就像是阎罗王的催命书 。

都察院的御史胡应嘉又再次弹劾杨博“挟私愤 , 庇乡里” 。 胡应嘉这句话是没错 , 但错的 , 是他吏科给事中的身份 。 京察的规定 , 吏科在审核时本就该参加 。 胡应嘉在京察时没有异议 , 事后却又提出弹劾 , 这就落人以柄 。 就连一向宽厚的穆宗也“责其牴牾” , 命令阁臣议罚 。


明代隆庆年间,内阁的权力斗争

明代隆庆年间 , 内阁的权力斗争// //

在内阁里面 , 高拱与郭朴是同乡 。 郭朴最先发起对胡应嘉的攻击 。 他道:“应嘉无人臣礼 , 当编氓(编入平民户籍 , 即革职) 。 ”高拱也随之附和 。 看着两位阁臣如此决绝 , 身为首辅的徐阶没有办法 , 只能勉从 。

高拱与郭朴这样一来 , 彻底惹怒了大部分的言官 。 这群人可是连皇帝都敢骂的 , 更何况区区一个阁臣?先是兵科给事中欧阳一敬弹劾高拱“奸险横恶” , 随后一封封对高拱不利的奏疏送来 , 言路更是说他以私怨逐胡应嘉 , 这下两方算是彻底撕破了脸 。 撕破脸后 , 处理事情的决定权便又落在了首辅徐阶的手里 。

徐阶虽然慰留高拱 , 但同样也没对言官们作出什么处罚 , 只是警告让他们息事宁人 。 高拱对这种结局却是很不高兴 , 他想要像前朝一样廷杖言官们 。 “你能控制言官” , 高拱如此推测徐阶 。 恰巧的是 , 高拱手下也有几个言官 。 于是 , 在胡应嘉事件刚刚平息时 , 御史齐康便站了出来弹劾徐阶 。 一石激起千层浪 , 这又惹了言官们的众怒 。 刚平息过去的风波变成了飓风 , 所谓的“高党”和“徐党”展开了激烈的弹劾战 。

无奈的是 , 高拱这边的言官太少 , 他终究抵不过人数众多的“徐党” 。

言路论拱者无虚日 , 南京科道至拾遗及之 。

——《明史·高拱传》

隆庆元年五月 , 高拱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尚书、大学士养病辞职 。 当年九月 , 郭朴也致仕 。


明代隆庆年间,内阁的权力斗争

明代隆庆年间 , 内阁的权力斗争// //

↑高拱影视形象

这次的政治风波 , 牵扯了两股争锋相对的内阁势力 。 言官们的穷追猛打 , 给当时的张居正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 或许 , 这就是居正当国后要控制言官的原因 。 当然 , 这些都是后话了 。

徐阶致仕与高拱复出

在高拱、郭扑致仕后 , 内阁只剩下徐阶、张居正、李春芳、陈以勤四人 。 李春芳与陈以勤都是忠厚之人 , 而张居正是受徐阶的提拔进的内阁 , 故此时的内阁可以说是徐阶一个人的内阁 。 不巧的是 , 在隆庆元年五月高拱致仕后 , 紧接着隆庆二年七月 , 徐阶也离开了朝堂 。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

徐阶的去职不是没有理由的 。 在高拱致仕后 , 言官们仗着有首辅徐阶的保护 , 言词越来越激烈 。 这引起了穆宗的不适 。

给事、御史多起废籍 , 恃阶而强 , 言多过激 。 帝不能堪 , 谕阶等处之 。

——《明史·徐阶传》

穆宗命令徐阶处理这些言官 , 但徐阶显然没有听进去 , 他只是“谕令省改”便不作惩罚 。 穆宗虽然没有明面上怪罪徐阶 , 但心里肯定还是过意不去的 。 而且徐阶所坚持谏争的 , 多数是宫廷禁事 。 穆宗又是个奇特的君主 , 除了政事 , 一切娱乐他都爱 , 一切玩物他都喜欢 。 但身为首辅的徐阶却常常阻止穆宗寻欢作乐 , 这就让皇帝陛下感到很不爽 。 比如穆宗想在中秋节摆宴席 , 徐阶反抗道:“先帝未撤几筵 , 不可宴乐”;穆宗命令宦官督导团营 , 徐阶“力陈不可而止” , 诸如此类事件 , 数不胜数 。 穆宗终是感到厌倦了 。

隆庆二年七月 , 穆宗想去南海子游玩 , 被徐阶所阻 。 穆宗不听 , 徐阶便提出致仕 , 恰逢此时给事中张齐弹劾徐阶 , 穆宗便依了徐阶 , 让他告老还乡 。


明代隆庆年间,内阁的权力斗争

明代隆庆年间 , 内阁的权力斗争// //

↑徐阶拓片

徐阶隐退后内阁共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赵贞吉入阁 , 二是高拱的复出 。 隆庆三年 , 吏部尚书杨博致仕 , 当年十二月 , 高拱受诏复入内阁且兼掌吏部事宜 。 高拱的复出真是轰轰烈烈 , 一出山便掌握了内阁与吏部的权力 , 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但他还有一个敌人 , 那就是赵贞吉 。

明史言高拱复出 , 乃是阁臣张居正与司礼监李芳勾结所至 。 这是很可笑的 , 且不谈张居正是否愿意引高拱复出 , 光是李芳 , 早在隆庆二年十一月就被刑部“监禁待决” , 一个在监狱里的人又怎么能引人入内阁呢?高拱的复出确是内监所至 , 但不是李芳 , 而是另有其人 。

《明史·冯保传》记载:“时司礼掌印缺 , 保以次当得之 , 适不悦于穆宗 。 大学士高拱荐御用监陈洪代 , 保由是疾拱 。 及洪罢 , 拱复荐用孟冲 。 冲故掌尚膳监者 , 例不当掌司礼 。 ”司礼监掌印太监出缺 , 按例该是冯保抵上 , 但高拱却推荐了陈洪;等掌印太监再次出缺后 , 高拱又推荐了孟冲补缺 。 陈洪、孟冲这都是陪穆宗玩耍寻欢的人 , 想来也只有他们有能力让不理政事的穆宗下诏召高拱复出 , 故而高拱才会冒着得罪冯保也要提携二人 。 而冯保亦因此憎恨上高拱 , 从而与张居正相勾结 。


明代隆庆年间,内阁的权力斗争

明代隆庆年间 , 内阁的权力斗争// //

赵贞吉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 , 从资历来说 , 连高拱都是他的后辈 。 这个人也不是什么谦谦君子之辈 , 在隆庆三年八月入阁后 , 看着几个自己的后辈 , 难免生出傲慢的心理 。 而高拱复出时 , 兼掌吏部行政大权 , 势头压过了赵贞吉一头;赵贞吉不会善罢甘休 , 恰逢此时左都御史王廷致仕 , 于是 , 赵贞吉通过首辅李春芳 , 在隆庆四年二月补缺兼掌了都察院 , 手握了监察权 。 一边是行政权 , 一边是监察权 , 真是个针尖对麦芒!

隆庆四年十月 , 高拱与赵贞吉练手检查科道 。 科 , 是指六科;道 , 指十三道监察御史 。 在这次检查中 , 高拱与赵贞吉意见相悖 , 仿佛在洪水面前打开了一道口子 , 两人之间的战争瞬间爆发 。 先是高拱手下的言官 , 给事中韩楫弹劾赵贞吉“有所私庇” , 赵贞吉亦不甘示弱反过来弹劾高拱 , 高拱上疏辩论 。

或许是内监的关系吧 , 穆宗显然更偏爱高拱 , 赵贞吉不得已 , 只能留下一句“勿令久专大权 , 广树众党”离去 。

这一阶段高拱获得完胜 。 此后 , 虽说内阁略有波涛 , 但还是无人能危及高拱的地位 。

隆庆六年的大政变

张居正是个有政治野心的人 , 他从不甘愿屈居人下 。 明史谈到他的为人 , 评价道:“沉深有城府 , 莫能测也 。 ”这句话评价的很恰当 , 其城府之深 , 实在是常人所不能测 。 一些明明是互为政敌的人物 , 却都能和张居正保持非常友好的关系 , 比如高拱与徐阶 。


明代隆庆年间,内阁的权力斗争

明代隆庆年间 , 内阁的权力斗争// //

↑张居正影视形象

高拱自复出后 , 排挤政敌 , 发展自己的势力 , 他的手下有的是冲锋陷阵的言官 。

隆庆六年五月 , 穆宗骤然发病中风 , 并于次日驾崩 , 年仅三十六岁 。

初 , 穆宗崩 , 拱于阁中大恸曰:“十岁太子 , 如何治天下 。 ”

——《明史·冯保传》

穆宗死后 , 神宗以冲龄即位 。 此时 , 一股政治上的新势力活跃在朝廷之上 , 这就是冯保 。 前文提过 , 冯保因升掌印太监不成而怨恨高拱 , 在穆宗死后 , 冯保凭借其身为内监的优势 , “言于后妃 , 斥孟冲而夺其位 , 又矫遗诏令与阁臣同受顾命” 。 冯保的身后 , 是李太后与小皇帝在撑腰 。 本来是三位阁臣受穆宗托孤 , 但冯保却加上了自己的名字 , 这让高拱很不舒服 。 而神宗即位后 , 便立刻下了中旨命冯保兼管东厂 , 这更是气得高拱火冒三丈 。

(注:中旨 , 指没有经过内阁或中书省等机构 , 由皇帝直接下达的命令手谕)


明代隆庆年间,内阁的权力斗争

明代隆庆年间 , 内阁的权力斗争// //

↑明神宗

高拱决定对冯保发起攻击 。 六科给事中与十三道监察御史一起开炮 , 直轰冯保 。 其中有人看到神宗上朝时冯保站在一旁 , 更是直接说道:“文武群工拜天子邪?抑拜中官邪?”

高拱以为自己稳操胜券 , 但他绝对不会想到 , 自己忽视了一个致命的因素 , 那就是太后 。 “十岁太子 , 如何治天下!”当高拱在穆宗死时吼出这句话时 , 他绝对不会想到隔墙有耳 。 也许高拱只是适当的作出感叹 , 但冯保将事情扩大化变本加厉的传到了太后的耳朵里 , 这就导致了高拱的失败 。 身为朝中最重要的大臣 , 却发出“如何治天下”这样的疑问 , 可想而知 , 为了保护自己与孩子的地位 , 太后会作出什么样的事情 。

隆庆六年六月十六日 , 冯保传皇帝谕旨:“大学士拱揽权擅政 , 夺威福私专......便今回籍闲住 , 不许停留......”

高拱终究还是输了 。


明代隆庆年间,内阁的权力斗争

明代隆庆年间 , 内阁的权力斗争// //

↑明神宗生母孝懿庄皇后

高拱与冯保相争期间 , 张居正一直称病休假 。 等高拱离职后 , 张居正已经成为了朝廷里最有资历的重臣 , 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首辅 。 且不久后 , 阁臣高仪也死去 , 张居正便成了唯一的受命大臣 , 地位愈发加重 。 所以隆庆皇帝时期内阁斗争最终的胜利者 , 其实是一直都在隐忍的张居正 。

参考资料:

《明史》

《明史纪事本末》

《张文忠公全集》

《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