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如何点评梁山好汉?


毛主席如何点评梁山好汉?

毛主席如何点评梁山好汉?// //

要有武松打虎的精神

在《水浒传》中 , 武松打虎的故事 , 最为中国人所津津乐道 。

毛泽东也十分佩服《水浒传》中的打虎英雄武松 , 赞赏武松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举 。 但他却更深入地思考这个故事 , 把武松打虎看作一种英雄气概 , 一种敢于斗争的精神 , 他经常用这个故事启发干部 。

毛泽东认为 , 中国共产党人 ,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 , 应该有一种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 。 在长征路上 , 毛泽东夸奖战将许世友“不愧是名副其实的打虎英雄” , 敢打“国民党这只虎”!他经常称赞英勇的红军战士 , 个个都是武松那样的打虎英雄 。

另一方面 , 毛泽东也对武松打的“虎”进行分析 。 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 , 毛泽东把反动派比做吃人的野兽 。 他告诫人们 , 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丝毫的怯懦” 。 他用《水浒传》中武松与虎的关系 , 讲明这样一个道理:人民和敌人 , 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 , 你不消灭敌人 , 敌人就要消灭你 。 革命者要放弃幻想 , 不与反动派妥协 。

在历来研究《水浒传》的人中 , 还从来没有一个人把目光投放到被武松打死的老虎身上 , 从这个野兽身上发现什么道理 。 毛泽东以他独到的眼光 , 对这只老虎作了一番分析 。 他把老虎这个野兽的本性同反动派的反革命本性联系起来 , 把武松与人民联系起来 , 把革命道理讲得生动易懂 。


毛主席如何点评梁山好汉?

毛主席如何点评梁山好汉?// //

要学石秀的拼命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 , 有这样一句流行的话:“革命加拼命 , 拼命干革命 。 ”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和人们的精神境界 。

毛泽东特别赞赏这句话 , 他多次讲过 , 人总是要有一种精神的 。 在毛泽东提倡的精神中 , 就有干事业的一种拼命精神 。 毛泽东提倡这种精神 , 并用他所熟悉的《水浒传》中石秀的例子向干部们讲这个道理 。

1957年3月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 , 他号召全党同志要有一种拼命精神 , 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 他说:“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 , 那么一股革命热情 , 那么一种拼命精神 , 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 什么叫拼命?《水浒传》上有那么一位 , 叫拼命三郎石秀 , 就是那个‘拼命’ 。 我们从前干革命 , 就是有一种拼命精神 。 ”

本来 , 《水浒传》中的石秀 , 并不是梁山好汉中特别突出的英雄 , 但书中在记述石秀时 , 重笔描绘了其在关键时刻不怕死 , 敢于舍弃性命去斗争的形象 。 石秀这个《水浒传》中并不显赫的人物形象 , 被毛泽东抓住了特点:拼命精神 。 毛泽东对这样一种精神材料 , 进行提炼、升华 , 试图将它熔铸成共产党人的革命魂魄 。


毛主席如何点评梁山好汉?

毛主席如何点评梁山好汉?// //

从“林冲棒打洪教头”里学“以弱胜强”

毛泽东读《水浒传》 , 不是泛泛而读 。 他每次阅读这部书 , 都善于对书中故事进行深度挖掘 。 《水浒传》第九回 , 有一段林冲在柴进家 , 与武术教师洪教头比武的描写 。

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 , 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 。 洪教头深怪林冲来 , 又要争这个大银子 , 又怕输了锐气 , 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 , 吐个门户 , 唤做把火烧天势 。 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 。 ”也横着棒 , 使个门户 , 吐个势 , 唤做拨草寻蛇势 。 洪教头喝一声:“来 , 来 , 来!”便使棒盖将入来 。 林冲一退 , 洪教头赶入一步 , 提起棒 , 又复一棒下来 。 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 , 便把棒从地下一跳 , 洪教头措手不及 , 就那一跳里 , 和身一转 , 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 , 撇了棒扑地倒了 。 柴进大喜 , 叫快将酒来把盏 。 众人一齐大笑 。 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 。 众庄客一头笑着 , 扶了洪教头 , 羞颜满面 , 自投庄外去了 。

毛泽东读这段故事 , 从中悟出的道理非常深刻和独到 。 他依此启发党和军队的干部——在斗争中 , 要讲究策略 。 特别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 , 我们有必要先进行战略退却 , 从退却中发现敌人的弱点 , 进而打败敌人 。

谁人不知 , 两个拳师对垒 , 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 , 而蠢人则气势汹汹 , 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 , 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 毛泽东的话 , 生动而又有趣 , 让干部和战士们一听就懂 , 并且容易记得住 , 得以在战争实践中加以运用 。


毛主席如何点评梁山好汉?

毛主席如何点评梁山好汉?// //

要学宋江善于调查研究

毛泽东在一生实践中 , 特别强调共产党人要注重调查研究 , 他是把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作为共产党员的一门基本功课来看待的 。 他讲述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这一道理时 , 用的却是《水浒传》中宋江三打祝家庄的例子 。 1937年8月毛泽东在他所写的《矛盾论》中写上了这样一段话:

“孙子论军事说:‘知己知彼 , 百战不殆 。 ’他说的是作战的双方 。 唐朝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 , 偏听则暗 。 ’也懂得片面性不对 。 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 , 往往带片面性 , 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 。 《水浒传》 中宋江三打祝家庄 , 两次都因情况不明 , 方法不对 , 打了败仗 。 后来改变方法 , 从调查情形入手 , 于是熟悉了盘陀路 , 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 , 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 , 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像的方法 , 第三次就打了胜仗 。 《水浒传》 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 , 这个三打祝家庄 , 算是最好的一个 。 ”

毛泽东用《水浒传》中这个故事 , 告诉共产党员 , 要从调查研究入手 , 才能解决问题 。 三打祝家庄最终能够胜利 , 还是得益于宋江最终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 。

1945年2月 , 《三打祝家庄》 在延安公演 , 毛泽东看后讲了这样的话:“三打祝家庄 , 为什么要三次?我看宋江这个人有头脑 , 办事谨慎 , 前两次是试探 , 后一次才是真打 。 我们干革命 , 就要学宋江 , 要谨慎 。 ”之后又给剧院写了一封信:“我看了你们的戏 , 觉得很好 , 很有教育意义 。 ”


毛主席如何点评梁山好汉?

毛主席如何点评梁山好汉?// //

不当李逵式的官长

《水浒传》中的李逵 , 朴实、豪爽、疾恶如仇 , 但性情过于鲁莽 , 杀人过多 。 《水浒传》中江州劫法场救宋江一节 , 描述梁山出动大批人马劫法场时 , 李逵滥杀了很多无辜百姓 。

李逵这个人勇猛无敌 , 孝顺母亲 , 仗义执言 , 对宋江赤胆忠心 , 凡此种种 ,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非常惹人喜爱的 , 因此大部分读者在读《水浒传》时 , 都不太会注意李逵滥杀无辜的情节 。 但是鲁迅则与一般读者不同 , 他超越那个时代普通中国人的价值观 , 对李逵的滥杀无辜十分不满 , 他曾写道“李逵劫法场时 , 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 , 而所砍的是看客 。 ”

毛泽东是赞同鲁迅的看法的 。 虽然毛泽东并未对李逵有更多的贬低 , 但对于他不分青红皂白乱杀人 , 是持批评态度的 。

毛泽东早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时候就发现 , 红军游击队里有些干部不注意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 往往离开实际情况去估量政治形势、指导工作 , 对于犯错误的同志则一律狠整 , 因而出现了许多问题和错误 。 毛泽东批评这种人是“李逵式的官长” , 他认为 , 离开实际调查就会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 , 那么 , 它的结果 , 不是机会主义 , 便是盲动主义 。


毛主席如何点评梁山好汉?

毛主席如何点评梁山好汉?// //


毛主席如何点评梁山好汉?

毛主席如何点评梁山好汉?// //


毛主席如何点评梁山好汉?

毛主席如何点评梁山好汉?// //

(选自《毛泽东读古典名著》 , 当代中国出版社)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完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