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再走长征路:红军不怕远征难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采访人员再走长征路:红军不怕远征难

央广网桂林7月13日消息(采访人员许大为)1934年11月25日 , 湘江战役在广西北部打响 , 中央红军在湘江两岸与30多万国民党军鏖战一个多星期 。 战役中 , 红军各部以必胜的信念和必死的决心 , 确保了中央纵队安全渡江 。 渡过湘江的中央红军 , 迅速翻越老山界 , 摆脱追击之敌 , 继续书写人类远征传奇 。

盛夏的越城岭 , 时雨时晴 。 山脚下一条时隐时现的崎岖小道泥泞湿滑 , 在绝壁与沟壑蜿蜒而上 , 从兴安县华江乡同仁村经过雷公岩 , 一直通往大山深处 。 这里就是长征中的陆定一笔下的老山界 。 采访人员跟随向导的步伐 , 艰难行进近三个小时 , 才走到雷公岩 。 因为路陡道险 , 85年过去 , 这里依然人迹罕至 。

1934年12月4日前后 , 刚刚经历了湘江鏖战的红军队伍在暮色中进入老山界 。 在陆定一笔下 , 夜色中的老山界“满天都是星光 , 火把也亮起来了 。 从山脚向上望 , 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 , 一直连到天上 , 跟星光连接起来 , 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 ”为尽快摆脱敌军追击 , 红军拖着极度疲惫的身体 , 手抬肩挑武器辎重 , 连夜行军 , 仅用一天多的时间 , 就穿行几十公里山路 , 翻越了这座长征以来“第一座难走的山” 。 桂林党史专家黄利明告诉采访人员:“他们连夜打着火把翻越过去的 , 有的地方在五六十度 , 甚至六七十度陡坡 。 经过湘江战役的鏖战 , 身体没有得到休息 , 每个人的营养状况差不多到了一个极限 , 还要忍受失去战友的痛苦 , 英勇的红军仍然有一种理想、信念的支撑 , 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他们 。 ”

就在红军主力翻越老山界的时候 , 全州县安河镇文塘村的枪声正伴着如血残阳逐渐变得稀疏 。 红军三十四师在完成全军总后卫的任务后 , 奉命向西追赶主力渡过湘江 , 在途径全州县文塘村时 , 遭遇国民党桂军重兵伏击 , 激战一天 , 三十四师损失惨重 , 伤亡殆尽 。 师政委程翠林等人也在战斗中牺牲 。 文塘村村民蒋德顺回忆亲父亲曾多次给他讲过的那场战斗:“天刚蒙蒙亮 , 枪就响起来了 , 从早晨越打枪声越多 , 把文塘村高一点的树木全都打断了 。 一直打到下午日头下山 , 最后枪声停止 。 了不得 , 这一条线到处是死的人 。 ”

三十四师东西辗转间 , 湘江近在咫尺 , 重重围困中却渡江无望 。 危急之下 , 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命令100团团长韩伟带兵突围 , 自己留下少部兵力掩护 。 留下掩护即意味着牺牲 , 生死时刻 , 两个井冈山时期就已相识的战友争相赴死 。 韩京京后来通过父亲韩伟的回忆 , 知道了其中的细节 。 他说:“陈树湘下达了一个命令 , 说韩伟你带着师主力东返湘南 , 我带101团的余部在这里做最后的掩护 。 到了这个时候 , 谁心里都明白 , 最后的掩护意味着什么 。 韩伟也是第一次违抗军令 , 说这不行 , 你带着师主力突围 , 我带100团在这里做最后的掩护 。 所以这两个秋收起义就在一起并肩战斗战了7年的老战友就这样分离了 。 他们分离前共同的约定仍然是那句话:‘万一要是突围不成 , 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 ”

韩伟带着仅剩的百余名战士向西引诱牵制敌人 , 掩护师长陈树湘带领余部向东转战湘南 。 伴随着敌人的追击 , 不断有战友倒下 。 为了避免成为敌人的俘虏 , 兑现“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 深陷绝境的最后几名红军战士在灌阳县轿顶山毅然跳崖 。 韩伟和两名战士落在大树上 , 经当地村民救治得以幸存 。 韩京京说 , 父亲韩伟的伤情刚刚恢复 , 就又出发去寻找红军了 , “长期的革命斗争和革命实践 , 早已经炼就了他对共产主义矢志不渝的信仰 , 因此当他伤好了以后 , 他和他的二营营长侯世奎同志就去找红军了 。 ”

为了掩护战友过江 , 红军三十四师浴血奋战于湘江之侧 , 几乎拼光最后一兵一卒 。 突入湖南道县陈树湘率余部与敌人的战斗中腹部负伤被抓 , 为了不做俘虏 , 他用手从伤口处掏出肠子扯断 , 英勇牺牲 。

红军从江西跨过于都河开始远征 , 就面临粮食和弹药匮乏的严峻局面 。 但是 , 就是这些衣衫褴褛、给养不足的红军队伍 , 忠于革命 , 一路向前 , 在湘江之侧 , 面对数倍于己的围追堵截之敌 , 舍生忘死 , 以血染湘江的巨大牺牲 , 确保了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突破敌军第四道封锁线 , 翻越莽莽老山界 , 继续前行 , 书写人类的远征传奇 。

心中有信仰 , 脚下才有力量 。 无数有着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的红军战士 , 以血肉之躯迎着敌人的铜墙铁壁一往无前 , 向世人宣告 , 红军是不可战胜的 。 长征宣传的革命理想 , 播下的革命火种 , 终成燎原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