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大戴礼记·帝系》云:

颛顼娶于滕氏 , 滕氏奔之子谓之女禄 , 氏产老童 。 老童娶于竭水氏 , 竭水氏之子谓之高緺氏 , 产重黎及吴回 。 吴回氏产陆终 。 陆终氏娶于鬼方氏 , 鬼方氏之妹谓之女隤 , 氏产六子;孕而不粥 , 三年 , 启其左胁 , 六人出焉 。 其一曰樊 , 是为昆吾;其二曰惠连 , 是为参胡;其三曰籛 , 是为彭祖;其四曰莱言 , 是为云郐人;其五曰安 , 是为曹姓;其六曰季连 , 是为芈姓 。 昆吾者 , 卫氏也;参胡者 , 韩氏也;彭祖者 , 彭氏也;郐人者 , 郑氏也;曹姓者 , 邾氏也;季连者 , 楚氏也 。

后世演变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 , 史书称为“祝融八姓” 。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

楚国 , 又称作荆、荆楚 ,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 。 楚国祖先族姓芈 , 熊氏 。 最早兴起于古丹淅之地(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部 , 淅川丹江口水库现存大量楚贵族墓)的楚部落 , 灭于秦国 。 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全部、湖南、重庆、广东、安徽、江苏、河南、江西部分地方 。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 。 高阳者 , 黄帝之孙 , 昌意之子也 。 颛顼帝后第五代吴回 , 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 , 主管天火与地火 , 能光融天下 , 帝喾命曰祝融(祝 , 大也;融 , 明也) 。 其部落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 。

《史记·楚世家》云:高阳生称 , 称生卷章 , 卷章生重黎 , 重黎为高辛氏居火正 , 甚有功 , 能光融天下 , 帝喾命曰祝融 。 共工氏作乱 , 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 。 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 , 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 , 复居火正 , 为祝融 。

吴回之子陆终 , 生有六子 , 幼子曰季连 , 芈姓 , 是楚之先祖 。 季连之后曰鬻熊 , 是周文王的老师 , 其曾孙熊绎 , 当成王时 , 封为楚子(意为楚地的子爵) 。 据《世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及《元和姓纂》等所载 , 黄帝的子孙在商末有个叫鬻熊的 , 很有学问 , 做过周文王的老师 。 其子事文王 , 早以卒 。 曾孙熊绎以王父字为氏 , 成熊姓 。 周成王分封先王功臣时 , 封熊绎于丹淅之地 , 建都于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 , 建立了楚国 。

楚国在周文、武之世开始崛起 , 奄有江汉 , 史称“大启群蛮” 。 前704年 , 熊通僭越称王 , 是为楚武王 。 楚成王时 , 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 。 楚庄王时 , 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 , 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 , 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 。 进入战国 , 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 , 一时间兵强马壮 , 初露称雄之势 。 楚宣王、楚威王时期 , 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 , 东至大海 , 南起南岭 , 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 , 幅员广阔 。 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

春秋战国时期 , 楚国一度强大起来 , 一路南征 , 灭掉了随国(今湖北随州) , 迫使随侯投降 。 熊通因此在前704年自称为王(后諡武) 。 被楚国消灭的小国还有古麋国(湖北郧阳、房州一带)、卢国、罗国(湖北襄樊、荆门一带) , 一路向南征伐百苗等大小诸侯国 , 成为华南的霸主 。 楚怀王时期灭越国 , 但因为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 。 前223年 , 秦军攻破楚都寿春 , 楚国灭亡 。

楚灭于秦之后 , 楚君的后人多以熊为姓 , 称为熊氏 , 史称熊氏正宗 , 即江西熊氏 。 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的大熊湾(无杂姓)和小熊湾(有杂姓)的熊氏为南北迁移时由江西迁至于此地 。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

楚人及其后裔迁徙

且重、黎之后也 , 夫黎为高辛氏火正 , 以淳耀敦大 , 天明地德 , 光照四海 , 故命之曰‘祝融” , 其功大矣 。 融之兴者 , 其在芈姓乎?芈姓夔越不足命也 。 蛮芈蛮矣 , 唯荆实有昭德 , 若周衰 , 其必兴矣 。 姜、嬴、荆、芈 , 实与诸姬代相干也 。 夫荆子熊严生子四人:伯霜、仲雪、叔熊、季紃 。 叔熊逃难于濮而蛮 , 季紃是立 , 薳氏将起之 , 祸又不克 。 是天启之心也 。 又甚聪明和协 , 盖其先王 。

韦《注》云:“夔、越 , 芈姓之别国 , 楚熊绎六世孙曰熊挚 , 有恶疾 , 楚人废之 , 立其弟熊延 。 挚自弃于夔 , 其子孙有功 , 王命为夔子 。 ”又曰:“蛮芈 , 谓叔熊在濮从蛮俗 。 ”前文有“荆子 熊严生子四人:伯霜、仲雪、叔熊、季紃 。 叔熊逃难于濮而蛮” , 即此蛮芈 。 (按:杨伯峻引作“闽芈” , 其说见《春秋左传注·前言》 。 )是芈姓有荆芈、蛮芈(即闽芈)及夔、越之芈诸国 。 《楚世家》云:“熊渠生子三人 。 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 。 ”是熊渠之后有嗣立为楚君者 , 即楚芈 , 或言荆芈;有别居于夔者 , 为夔芈 , 即左氏《春秋》僖二十六年“楚人灭夔”之“夔” , 杜《注》云“楚同姓国” , 《传》有“我先王熊挚有疾 , 鬼神弗赦 , 而自窜于夔”云云 , 《水经注·江水二》引宋忠亦言“古楚之嫡嗣有熊挚者 , 以废疾不立而居于夔 , 为楚附庸 , 后王命为夔子 , 《春秋》僖公二十六年 , 楚以其不祀灭之者也” , 是皆有夔芈之证也;又有封于越者 , 即为越芈 。 后熊严子叔熊又逃于蛮地濮 , 立国即成蛮芈(闽芈) 。 则郑桓公时 , 周室南方有四芈姓之国 。 故言“荆芈”者 , 为别于夔芈、越芈与蛮芈(闽芈)也 。

清华简《楚居》

《楚居》是2008年7月入藏清华大学战国竹简(又称“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 简称“清华简”) 63篇书中的一篇 。 其是公元前370年后的楚国史官所写 , 详细记载两千三百多年以前从楚祖到楚肃王之间 , 历代楚君楚王郢都的迁徙路线及楚国国名来源的一部楚国史书 。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

《楚居》是研究楚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出土文献 。 《楚居》主要记载了从商末到战国初期楚国先公(先王)居地的变迁情况 , 涉及到了楚国都城的变迁史 , 对于早期楚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该书记载楚人的迁徙路线为河南祝融之墟—丹阳—湖北荆山 。

《楚居》一篇在“清华简”中非常长 , 堪为9篇中较特殊的一篇 。 该篇内容一旦问世 , 将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 。 李学勤分析 , 战国时期《世本》一书 , 记载了从黄帝以来到春秋时诸侯列国的氏姓、世系、居(都邑)、作(制作)等内容 , 惜已失传 。 此次“清华简”中《楚居》篇 , 体裁与《世本》“居”篇有类似之处 , 内容则详细记载楚国起源、楚王世系及历代楚王定都地点 。

清华简《楚居》标准简体字版本

季连初降于隈山 , 抵于穴穷 , 前出于乔山 。 宅处爰波 , 逆上汌水 , 见盘庚之子 , 处于方山 。 女曰妣隹 , 秉兹律相 , 詈游四方 , 季连闻其有娉 , 从 , 及之盘 , 爰生盈伯、远仲 , 毓徜徉 , 先处于京宗 。 穴酓迟徙于京宗 , 爰得妣湛 , 逆流哉水 , 厥状聂耳 , 乃妻之 , 生侸叔、丽季 , 丽不从行 , 溃自胁出 , 妣湛宾于天 , 巫并赅其胁以楚 , 抵今曰楚人 。 至酓狂亦居京宗 。 至酓绎与屈紃 , 使鄀嗌卜徙于夷屯 , 为楩室 , 室既成 , 无以内之 , 乃窃鄀人之犝以祭 , 惧其主 , 夜而内尸 , 抵今曰夕 , 夕必夜 。 至酓支、酓旦、酓樊、及酓赐、酓渠尽居夷屯 , 酓渠徙居发渐 。 至酓艾、酓挚居发渐 , 酓挚徙居旁屽 , 至酓延自旁屽徙居乔多 , 至酓勇、及酓严、酓霜、及酓雪、及酓训、酓咢、及若敖酓义皆居乔多 , 若敖酓义徙居鄀 , 至焚冒酓帅自鄀徙居焚 , 至宵敖酓鹿自焚徙居宵 。 至武王酓彻自宵徙居免 , 焉始称王 , 祭祀致福 , 众不容于免 , 乃溃疆浧之陂而宇人 , 焉抵今曰郢 。 至文王自疆郢徙居湫郢 , 湫郢徙居樊郢 , 樊郢徙居为郢 , 为郢复徙居免郢 , 焉改名之曰福丘 。 至堵敖自福丘徙袭鄀郢 , 至成王自鄀郢徙袭湫郢 , 湫郢徙袭为郢 , 为郢徙居睽郢 。 至穆王自睽郢徙袭为郢 。 至庄王徙袭樊郢 , 樊郢徙居桐宫之北 。 若敖起祸焉徙居蒸之野 , 蒸之野徙居鄢 , 鄢徙袭为郢 。 至共王、康王、嗣子王皆居为郢 。 至灵王自为郢徙居秦溪之上 , 以为处于章华之台 。 景平王即位犹居秦溪之上 , 至昭王自秦溪之上徙居美郢 , 美郢徙居鄂郢 , 鄂郢徙袭为郢 。 阖庐入郢、焉复徙居秦溪之上 , 秦溪之上复徙袭美郢 。 至献惠王自美郢徙袭为郢 。 白公起祸焉徙袭湫郢 , 改为之焉曰肥遗 , 以为处于酉澫 , 酉澫徙居鄢郢 , 鄢郢徙居司吁 。 王太子以邦复于湫郢 , 王自司吁徙蔡 , 王太子自湫郢徙居疆郢 , 王自蔡复鄢 。 柬大王自疆郢徙居蓝郢 , 蓝郢徙居朋郢 , 朋郢复于? 。 王太子以邦居朋郢 , 以为处于并郢 。 至悼折王犹居朋郢 。 中谢起祸焉徙袭肥遗 , 邦大瘠 , 焉徙居鄩郢 。

楚人图腾

古代传说中将凤视为神鸟 , 是鸟中之王 。 雄的叫“凤” , 雌的称“凰” 。 《说文》记载:“凤 , 神鸟也 , 天老曰:凤之象也 , 鸿前 , 鳞后 , 蛇颈 , 鱼尾、鹳嗓、鸳思、龙文、鱼背、燕颔、鸡喙 , 五色备举 。 ”战国时楚人歇冠子的《歇冠子》也说:“凤 , 鹑火之禽 , 太阳之精也 。 ”描绘出了“凤”的基本特征:鸟类 , 高大 , 五彩金 , 能歌善舞 , 吉祥安宁 , 被奉为氏族图腾 。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

楚人尊凤最初由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的 , 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证可考的历史 。 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 , 汉代《白虎通》载 , 祝融“其精为鸟 , 离为鸾 。 ”《卞鸦·绛鸟》注曰:“凤凰属也” 。 可见 , 祝融也是凤的化身 。 楚文化遗存中大量存在人首蛇身和人首鸟身的图案表明 , 正是楚国的先民们以“人心营构之象”经历了对鸟的崇拜 , 由此开启了我国传说文化中“龙凤呈祥”文化的渊源 。 从图腾崇拜在氏族制时期所反映出的突出特点来看 , 凤为楚人的祖先 , 故被楚人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拜、尊爱便是必然的事了 。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

凤不仅是神鸟 , 而且还是楚族、楚国尊严的象征 。 楚人尊凤的影响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 如在楚国的文物中 , 凤的图像、绣像和雕像不胜枚举 , 楚人衣服上的刺绣图案也是以凤为主要内容 。 此外 , 还有“凤鸟双连环”、“虎座凤架鼓”、“凤龙虎绣罗禅衣”等 , 楚国的凤纹彩绘可谓千姿百态、无奇不有 。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

楚国图腾还和楚国的诗、乐和舞蹈紧密相联 。 楚人善歌舞 , 每到此时 , 随着主管音乐的击拊石罄的乐感节奏 , 神与人相和而歌 , 戴着各种图腾面具的各个部落相率跟着翩翩起舞 。 相和而歌 , 是歌谣形式;百兽率舞 , 是舞蹈形态――图腾舞蹈 , 二者合一 , 为载歌载舞 。 那图腾舞蹈 , 既包括龙的图腾 , 也包括凤的图腾 。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宗教意义的信仰崇拜 。 楚国歌舞的原始形式 , 亦即为相和歌 , 伴之以凤凰的图腾舞蹈 , 例如“百兽率舞”中的玄鸟 , 就意味着舞者对于凤凰的崇拜 。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

楚人崇凤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 1992年 , 在古城荆州的大东门处耸立起了一座气势雄伟的城徽--金凤腾飞 。 这座城徽的建筑结构分三层平台 , 上中两层的平台四周 , 护以雕刻有多种凤形纹饰的青石栏杆 。 “金凤腾飞”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金凤 , 中部是一轮朝阳 , 造型如同神话中的九齿风火轮 , 下部为长方形的基座 , 饰云雷纹 。 以凤作为荆楚大地一座城市的城徽 , 表明凤乃中华民族所推崇 , “楚是尊凤的民族” , 凤是楚人的图腾 。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祝融八姓诸侯国(其四):楚国及其后裔迁徙// //